禅宗智慧:如何通过“禅”来清空自己

发布时间:2024-12-17 03:44

生活禅修课程:学习如何在日常中实践禅宗智慧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生活禅意#

曾经看过电影的一句台词:

每个人都是一个垃圾桶,他们会往自己的心里填装垃圾,也会向

别人倾倒。

诚然,每个人穷极一生,也可能只是制造垃圾和倾倒垃圾。我们因为经历与压力,把本来完美如初的心填满了污浊。

我们负能量、不甘、迷茫与欲望,都是不能使我们快乐如初的根源。

我们时时与垃圾打交道,慢慢的人生已卑劣不堪。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觉性,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所谓妄念,便由我们内心滋生,让我们体悟禅宗,跟从前人智慧一键清空自己,来达到本来真如之境地。

01在空性里明悟内心

在探讨空性之前,我们首先讲一则阐述空性的公案:

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解释?”

  赵州回答:“听我一偈:

  碍处非墙壁,通处没处空;

  若人如是解,空色本来同。”

  学僧听偈后仍然不解,赵州禅师又说:

  “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

  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

  学僧还是不明白,问道:

  “禅师!我请问您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

  赵州禅师两眼圆睁,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学僧终于大悟。

世间所见的一切物质,有形的、无形的,总之是存在的,都称为“色”。

而“空”不是没有,是能包含万物的虚空。

世间万物因“空”而存在,由无生有,所以是空即是色。

“空”即包容万物,也就是色即是空。

然而生活中的我们,总是把着力点放在欲望、情绪与烦恼上,也就是所谓的“色”上。我们不能通晓“色”的滋生依托于我们真正空无的内心。

所以,我们始终不能脱离苦海,总是被无用的垃圾填充自己,内心因而不能清净自性。

我们要做的,是把着力点放在那颗空无的心上,观照自己的内心。

明悟自身的垃圾是如何产生、倾倒、自己我消解。当我们这样去做,心中便了无牵挂,才能明白我们内心真如的轻灵。

02在空性里彻底修行

人生处处是修行。修行的是一颗清净自在之心。

在修行之初,我们心中肯定期望,依靠修禅来完善美好自己的一生。

但修行中是不应该有得失心的。对修行不抱有任何期许,哪怕你在期许开悟也是一样。

有无数的例子因为期许开悟,而迷失自己。我们期许什么,就越发背道而驰。

上面我们讲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但《心经》中关于“色”与“空”是这样说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句话,便已经完全点明了我们在空性中修行的要点。

当我们在修行时发现心中滋生杂念,而你又企图去压制杂念时,就是上面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当在你心中,“色”与“空”呈现出二元对立,这样的修行并不能达到开悟的状态。尽管可能你的心中会有一丝开悟的感觉,但也不是真正的修行。

当你抱有这样一种心念去修行时,你会发现你的修行毫无效果。

你就不会再压抑自己的杂念,而杂念就会自己停止了。这时,你就会进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阶段,这是你真正的在开始修行。

所谓佛法、修行,皆离不开自己修心。就像在夜晚遥望天空,没有月亮时你便会感觉天空阴暗,当月亮出来时,你又会觉得月明星稀。

但其实是,天空与明月,总在哪里。它们从来没有变化,你所有的感觉,皆因心动。

当我们抱有一种空性的态度修行,我们的心才是彻底的清空。当我们的心已经涵容一切,那么万事万物就都处于和谐与美好之中。

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一切烦恼、思想、恐惧、不安,都只不过是心所投之影而已。

一旦我们藉禅修二得见心性根本的空时。我们自会感到心影亦空。这些心影犹如海绵漂浮的垃圾,无论起伏,终与自身相伴。

以空性来修心,你与心皆终有不同。

网址:禅宗智慧:如何通过“禅”来清空自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3769

相关内容

禅宗的智慧
付易昌:禅宗的管理智慧
禅宗智慧05原来“世界”“刹那”“弹指”都是佛说的
彭富春:禅宗的心灵之道
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文化论文
禅宗伦理学初探
禅宗智慧深度研修班 第一讲《禅修智慧》
论南宗禅的“生活禅”思想及其美学意蕴
现代“生活禅”的理念与宗旨
禅是一种生活智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