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十大常见误区
误区13: 饮食过咸会直接导致高血压 #生活常识# #常见误区#
许多人甚至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治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今天就对大家经常“中招”的高血压防治误区进行解读。
误区一:血压高没症状,不吃药 仅凭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并不可行。生活中,五成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血压有时高达三级以上(收缩压≥180mmHg)却无任何不适。
科学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
误区二: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时停药 血压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字,它随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场景波动,如气候、活动、心情等。不能仅凭一次血压正常便停药,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是否需要减药或停药应遵医嘱,不能自行决定。
误区三:一旦吃降压药会产生依赖性 降压药不会产生依赖性,早治疗早获益。临床上,有不少因延误治疗导致脏器出现不可逆损伤的患者。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的是非药物治疗,如坚持运动、限制食盐摄入、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少吃快餐、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和愉快心情。
误区四:降压之初不能用“好药” 所谓的“好药”是指价格昂贵的药。实际上,判断药物的“好坏”,一看是否为治疗高血压相关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二看药物是否适合本人病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一开始要用长效的、经治疗高血压相关指南推荐的降压药,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再结合非药物治疗,对药物减量或停药有益。
误区五:降压药伤肝肾 实际上,选对降压药对肝肾的保护比不吃药好得多,不吃药反而会导致脏器、血管等多重损害。
误区六:跟风服药效果好 许多高血压患者有盲目跟风吃降压药的习惯,当其他人服用一些疗效好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时,就会跟风吃药。这样并不可取。每个人基因遗传特点不同,身体状况也有差异,在药物的选择方面一定要因人而异。
误区七:服药不看效果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应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只重视用药,忽视日常监测是不正确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监测血压一定要达标,保证自测血压<135/85mmHg。
误区八: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评价药物的疗效常常需要4周时间,药物起效并非越快越好。降压过快过低会让人觉得不适应,易出现头晕、乏力、无精神等。
误区九:靠保健品、保健仪器降压 目前没有任何保健品、保健仪器有明确降压效果,单纯使用保健品或保健仪器不仅达不到治疗目标,还易导致延误治疗时间,危害健康。
误区十:高血压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3.2%,高血压知晓率为51.6%,治疗率仅为45.8%,控制率仅为16.8%。建议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大河健康报》10.13 王嘉译)
网址:高血压十大常见误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4333
相关内容
高血压十大常见误区高血压七大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高血压饮食误区
慎入十大常见养生误区
生活中最常见的十大养生误区
共享大医生 | 高血压=高血压病?NO 关于高血压您可能有些误区!
十大最常见的饮食误区
生活常识十大误区 生活里最常见的误区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十大禁忌
糖尿病常见的十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