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除了拍照我们还能得到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12 09:11

登山运动是一种让身体达到极限的运动,它不仅要求登山者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冷静的头脑,能够驾驭风险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信任和团队中的人际关系作为选择登山伙伴的硬标准。标准的不断升级表示人类在驾驭相伴而来的风险和危难时,不断跨越原有的极限,成功的探险需要在能力和协调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

每座山就其本身和它所孕育的文化来说都是独特的。在挑战自己的极限攀登山峰,尤其是去征服未知领地的时候,正是这种令人刺激的、在恐惧和控制恐惧之间的冲突,使你处于一种极度的专注、创造力和兴奋中,使登山不仅成为身体上的运动,而且也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尽管攀登每座山峰都能学习到一些经验,攀登本身也是一位难得的老师,那些山峰和峡谷就是现实世界的镜子。

无论在登山中还是在商业中,或者是在登山这一行当中,坚忍的人们总是在努力地完成下一个目标,并且不断的提高标准。这是你成功的基础,也是你在前进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基础。将探险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坚韧不拔远远超过登顶的要求。

1.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攀登中的失败与落败,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却意义重大。攀登和生活的选择也会不同。

攀登中选择落败,意味着你虽然不能登顶,但是你从来没有放弃。我们宁愿安全地落下,也不愿冒着可能摔落的风险,继续向上攀爬。我只有在选择落败而非失败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极限。但攀登中的底线是安全回家,因为这里会有危险。失败本身就是阅历和成熟的宝贵来源。我们不可能在成功的高峰永远呆下去,登顶带来的欢乐转瞬即逝。

生活中的落败虽然可怕,但并不危险。尽管面临各种困境,你仍然全力以赴。发现自己真正极限的唯一方法,便是勇敢的面对落败,而不是轻言放弃。

设计大师莎拉·里托·登布尔1992年产业设计基金会演讲的名言:如果不尽力一试,你不会知道极限在哪里。你必须走到失败的边缘,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才能走出不一样的境界。

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尽全力,每次做一件事,我们总是习惯夸大自己付出的努力,总觉得那就是自己的极限,殊不知那仅仅是开了个头,却被我们自以为是的划上了句点。很多事情或许会因为某个因素而中断,但希望那个因素不是自己。

2.理解真正的风险

登山历史上最悲惨的故事大都发生在那些不能正确区分概率与后果、思想因攀登难度,下降而松懈的登山者身上。这里关键区分概率和后果,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全力以赴,什么时候应该保持高度谨慎,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我们不仅应该全力以赴登上山顶,而且应该彼此承诺将对方安全送上山顶、送下山去。

卓越的团队之所以热爱自己的工作,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同伴。他们中许多人由于共事而成为终身朋友,直至生命最后后仍然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知道职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与生活是否精彩没有很大的关系,选择与谁共事才是决定生活质量与意义的重要因素。

有一位这样的领队说过:“你看不见他做过什么,但是以前都安排好了”。职业的归属感为工作赋予意义,并帮助个人和组织发挥最佳的潜质。当人们投身于一项比经济利益更有意义的事业时,他们的经历将使生命更丰富、更深刻。价值会使你对文化跑偏,沉浸在经济价值的喜悦之中,你会忽略这个东西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存在,这些最有价值的是先贤创造的文明,而不是经济价值。

3.别让成功杀了你

如果你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变得沾沾自喜,错误地认为自己最了不起,那么你已经面临最大的危险了。运气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因素,我们无法控制所有结果。

罗伯特·博格曼:商业和生活最危险的东西不是失败,而是胜利——不知道所依然的胜利。成功将掩盖你的判断力。我们需要自知之明,需要谦恭。

正确的标准、正确的数据以及正确的利益关系能帮助决策更加自然,但是这里仍然存在心理上的挑战。如果缺乏自信,自我怀疑可能会拖延必要的行动。然而,盲目自信也会导致分析不足,同样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在登山中,如何在自信和盲目自信之间找准平衡点同等重要。如果没有什么闯劲的话,你将永远不会到达你的高点;闯劲太大的话,你将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自信很关键,但要避免盲目自信。缺乏自信,人们就会延迟行动。狂妄自大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不要混淆运气与能力:别让成功杀了你。

4.风雨过后是彩虹

逆境确实是甜蜜的——只要能够利用它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和机会。乐于学习,困难就是良师益友。偶尔创造逆境,以便能在与其抗争中有所收获。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和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非常相似。你不断攀登,不断地摔倒,直到找到帮助你登上顶峰。

每一次挑战,每一座高山之巅,都蕴藏着激发我们的求生本能和无限潜能的机会。梦想引领你去激发自己的潜能,一步步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纵使荆棘丛生,豺狼遍地,九死一生,仍百折不回,生生不息。

生活有了中心目标,一个我可倾注全部精力、严肃、具有持久挑战性的领域。当我挖掘、发挥自身潜力时,山就像一位严父,总要求我做到最好,并回报我以慈爱。

5.挑战极限的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态度的主人。登上峰顶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当我撑起双臂,抬起一只脚站在山顶上时,我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到更难的事情。

我本以为我不仅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知道自己的极限。但实际上,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任何人都不会知道,除非他竭尽全力,付出他的所有,而又丝毫不考虑失败的后果。我们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暂时达到我们的极限,但这又怎么样?谁在乎呢?

我们总可以从头再来。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异给我们带来痛苦和不安,而这种痛苦和不安会激起我们内心的攀登精神,从而为我们找到一条攀登任何高峰的道路。人的天性是寻找舒适和安逸,但是我们的精神却是在焦虑和冲突时最强的。当我们达到极限时应该进行庆祝,而不该垂头丧气、无论做什么,我们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全力以赴、竭尽所能。

6.责任与目标

几何教会我们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距离。可是,在爬山过程中,想要通过最短的距离到达峰顶几乎的不可能的。相反,登山者选择阻力最小的路线和成功几率最大、最有效的路线。平移、横切、高反、天气、状态等等因素甚至有时候倒退不仅是十分现实的选择,而且也会关系到登山者的性命。

在登山过程中,登山者要在登顶的坚定意志与适应天气和登山条件的灵活性之间实现平衡。在极端的环境里,登山者需要去平衡激情与谨慎,但是真正的生存极限、知道自己能攀多高,这是每个登山者的责任。

莱恩霍尔德·梅斯纳尔曾经说过:每次远征我都会留下遗嘱,我知道我可能会死去,但我会像狮子一样去为生存而战斗。如果我因为害怕山里的危险而一辈子呆在家里,那我将不再是我,我需要登山。出发前如果因为我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装备不合适而感到了无望的恐惧,那么我将做出改变。只有当我完全准备好了,我才会义无反顾的出发…

7.认知与技能

攀登、攀登,呼吸。攀登、攀登,呼吸。如果在这个高度攀登时保持节奏,你就会发现整个过程是多么的简单。

查尔斯·休斯顿博士是研究高山反应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早期权威,二战期间他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攀登珠穆朗玛峰不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应对高山反应的关键就是尽可能的轻装前行,并且适应高山的气候环境,两者都在在充分准备和速度之间建立平衡。适应高山环境的过程也就是身体逐渐适应氧气稀薄环境的过程。身体的强壮与否跟这个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身体适应高海拔的能力。

高山不仅拥有激励的力量,而且更具有启示的作用。高山还可以被看作是高空实验室,在这些不通人情的地方,犯错的空间如同高空的氧气一样稀薄。

在极端的条件下,人的智力将会消失,只有直觉是唯一可以信赖的资源。一些疏忽在平地出现会显得微不足道,在高海拔环境中出现可能就会致命。当天气不断恶化,局势也会急转直下,一些微小的错误将会导致更大、代价更高的错误发生。

8.谨慎与坚持

谨慎原则和坚持到底之间的平衡就像是攀登所使用的绳索一样重要。

疲劳、失足、突起的暴风雪或者不过关的保护措施都可能使逞一时之勇的行为快速变为悲剧的前奏。

供氧不足使人无法清晰的思考问题,同时每向前攀登一步都使顶峰更加诱人。登山活动告诉我们,条件允许的身体的既有极限是可以被超越的,然而我们也要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如果人能够控制主动权的话,风险是可以驾驭的。然而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界,人很难完全控制主动权。

从高山攀登中学到许多东西。随着海拔的升高,允许犯错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对计划、沟通和执行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有粉身碎骨之虞。商业活动中的狂妄也是如此。

9.像向导一样去思考

破坏性技术和人性弱点不断打乱事先的计划,押错赌注或走错路带来的财务上的毁灭或身体上的灭顶之灾。环境越是困难,我们越是需要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快速做出正确决策这本身就有问题,好的决策需要时间,而快速决策意味着很短时间。管理者和登山家既不能牺牲质量也不能放弃速度。“鲁莽行事”能带来速度,但容易产生错误;“深思熟虑”能带来正确决策,但牺牲了速度。除非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你成功领导人们度过危机的机会几乎为零。

像向导或CEO一样思考并不要求你必须才智过人,但是你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即预期前景和通览全局的能力。你对推动成功或引发失败的内在力量理解得越深,对未来的机遇和威胁观察得越透彻,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策的机会就越大。快速做出决策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既要快速又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目标。如果不能超越自己,仓促间做出的决策极有可能是为了满足一己之利。

美国海军有一条类似的格言:“军官是最后吃饭的人”。

登山的规则是一直强调人们有义务帮助受困的攀登者,即使它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登顶。登山者和管理者经常受到个人登顶的诱惑。他们可能任由“自我”蒙蔽其思维或者为自私的决策寻找借口。然而一个组织的力量取决于领导者能不能抛弃个人利益而选择对团队最有利的决策。因此,超越一切的组织目标应体现在领导者每一次、每一个决策中。

如果不能客观评估自己的局限性和这次攀登潜在的风险,我们就会面临对“顶峰”的狂热而蒙蔽自己的判断,使自己和他人限于危险境地。

结语

登山之后,我们已经脱胎换骨,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学会了如何在追求目标和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注重行为准则,坚持不懈和小心谨慎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跳出原有思维框架——即通过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提高生理能力。攀岩的经历告诉我,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岩石,而在于自己的心理和能力。

在为下一次探险做准备时,我们发现这些标准在我们心中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你与他人相比做得有多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过去相比以及与自己潜力相比你做的有多好,这意味着你必须重新成为初学者。正像每一个登山者知道的那样,即使从高山中走出,可是心底里,高山从未真正离开我们。

在探险的王国中没有可见的尽头,也没有可以预见的尽头。毕竟每一次探险都需要一个目标——是将高山的经验与教训带回地面,这些经验与教训不仅适用于海拔8000米的高度,而且也适用于海平面。我们想登山者提出一个永恒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如此不畏艰险,一心想征服高山?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登山者,都在向上攀登。在登山这样高度浓缩的时间里学习、体会到最深刻的生命艺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不断的尝试才获得智慧的。

责任编辑:

网址:登山,除了拍照我们还能得到什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529

相关内容

登山需要注意什么
登山注意事项 6个小细节让你登山没忧虑
为什么人到中年更应该去登山?
登山的意义
登山作文600字(通用53篇)
人生如登山话题作文(《登山人生》)
登山
人生如登山作文「」
智能时代我们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精品】登山的作文600字24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