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鸭先知|胡同里的气候行动长啥样?

发布时间:2024-12-17 09:11

体验不同的气候和植物多样性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旅行探索乐趣# #自然风光欣赏#

「 行动带来改变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请查收本周的气候领域大事


气候紧急 x 社区营造:

胡同里的非典型气候变化行动

位于北京东城的内务社区,老龄人口的比例已达总人口的75%以上。在这样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区,社区营造工作者波头园(园儿)联合“27院儿”发起了“超大杯社团计划”。“超大杯”取自一个偶然又可爱的想象,寓意人到了老年,积蓄了一辈子的智慧和经验,是超级有能量的人。

目前“超大杯计划”通过招募青年促发者和居民共创的形式,已经孵化出了三个行动小组,这其中就有“胡同居民应对气候变化小组”,该行动小组扎根胡同居民的本土经验,以气候变化议题为媒介,去实践基于可持续生活的人的连结。

从本期开始,绿和君将不定期分享不同领域气候行动者的实践案例,通过与这些参与者的对话去寻找气候行动的答案。在这一期中,我们将跟着园儿从社区营造的视角出发,去看看胡同里的非典型气候变化行动可以有着怎样的生命力。

行动发起人:波头园(园儿)

社区营造工作者,在地居民


绿和君:什么会想到将气候变化这个听起来有些庞大又严肃的议题带入到胡同这么热气腾腾的生活现场里呢?

园儿:在我看来,气候变化与社区有个最大的共性,就是真实性,他们都需要去直面人类最真实的、紧迫的问题,只不过一个是宏观的全球性的,一个是非常具体而微的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将那个大的问题在微观层面找到回应的方法和行动的路径,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当我以一个社区营造工作者的身份来看气候变化时,会发现它像是一个桥梁,以这个议题为媒介,将年轻人与社区里的长者居民凝聚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面前,去营造一个从社区出发的、混龄的、小规模但多样化的公共生活,同时去实验在社区这个土壤里可以生长出怎样的一种应对宏观问题的新的组织方式和行动策略。比如胡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小组,就从真实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场景出发,发展出了少说多干的、接地气的、基于个人生活的气候行动策略。

绿和君:胡同里的大爷大妈和气候变化问题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带来何种惊喜?

园儿:和叔叔阿姨去聊气候变化议题时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们看待这个问题的视角,他们可能说不出太多科学的数据或专业词汇,但这完全不影响他们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去诠释这个问题,而带着这种内生的观察与邻里间的支持,他们的行动虽然很小,但相当真实且可持续。这也提醒我们,如果让“气候变化”这种大词儿一直停留在由别人(政治、经济、科技)主宰的话语里,是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行动的支点的。

绿和君:你如何看待社区介入气候议题的可能性?

园儿: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去看待气候议题的意义可能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人文主义的视角去评估气候行动,去重新发现人在这个庞大系统下的主动性,从这里出发,我们会发现应对气候变化不再是一个独立行动或者独立议题,它也是城市问题、在地问题、代际问题。它像一面镜子,从各个角度折射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应对它的办法或许也需要深入到具体的问题中去解决。在我看来,它可以等于去回答个体怎样才能构建连结,等于创造我们想要的公共生活,甚至等于重新定义幸福感。

绿和君:在这次的社区气候行动实践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或收获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园儿:其实这次超大杯计划下还有另外一个小组,叫缝纫时间,它名头上看起来和气候变化毫无关系,但真的是这样吗?这个年轻人和长者在一起交流缝补技艺,发挥创造力实践旧物改造的行动小组,他们本质上是去对抗一种“用过即弃”的消费主义逻辑,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对气候问题的反思与回应。而这种基于兴趣、找到自主性的、从生活中寻找解决之道的可持续行动难道不是更有力而持久的吗?

绿和君:我们可以期待有哪些气候议题相关的活动继续在胡同里生根发芽吗?

园儿:气候议题对于我来说像个灵感库,也像个一直都在的回响。我的野心不会是去想到底怎么解决这个大问题,也不是在胡同里计算减了多少碳排。但我愿意继续去实验的是如何建立人与人的连结,展开小范围但持续、真切的行动,去拓展更多非典型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


“超大杯”的跨代际社群探索,给气候变化的观察与行动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场景与在地的尝试紧密结合。针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看到了在生活中非常具体的观察:胡同居民从观察夏季高温、观察自己的绿植,感受到了物候变化;又从生活里的节水、物资循环再造等小方面,用他们特有的技能和生活智慧,回应了正在发生的巨变。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观察很片面,这样的回应很细微,然而,这样的案例却非常具体地展现了都市场景里,高密度、高能耗的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绿和君认为,在正确的方向上,再小的步子都是进步!



欧洲碳关税又进一步[1]

当地时间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投票赞成欧盟修订后的排放交易体系(ETS)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标志着使该法案距离正式立法又进一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CBAM旨在防止欧盟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欧盟以外气候政策较宽松的地方,将要求非欧盟公司为某些排放密集型产品支付碳税,以弥补其原产国碳价与欧盟ETS碳价之间的差异, CBAM初期将涵盖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等六大行业。

气候变化加剧亚马逊森林退化[2]

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导致亚马逊森林退化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森林火灾、栖息地破碎化产生的边缘效应、木材采伐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加剧的极端干旱。通过分析2001-2018年间的数据,研究人员估计亚马逊地区退化的森林面积约占剩余部分的38%;而该地区每年因森林退化而产生的碳排放增量已几乎等同于毁林造成的碳排放量。


反对破坏亚马逊森林的行动© Kevin McElvaney / Greenpeace

冰川湖溃决洪水威胁全球数百万人[3][4]

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全球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融水会在冰川附近汇集成湖泊,这些湖泊会以冰湖溃决洪水的形式引发巨大的自然灾害。近期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生活在冰湖50公里范围内的1500万人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亚洲(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高山地区和安第斯山脉(秘鲁、玻利维亚)的人口面临的威胁最大,中国有超过100万人面临冰湖溃决洪水的风险。


位于秘鲁的Llayca冰湖 © Greenpeace / Daniel Beltrá


书籍推荐

《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

《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是已故德国作家、学者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的文学处女作,也是他第一部诗歌作品。长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中世纪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和他的画作、近代德国博物学家格奥尔格·威廉·施特勒和他的北极之旅,以及塞巴尔德的私人记忆和家族历史,三者都经历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作者在诗中囊括了自然、历史、移民、记忆等主题,是一次对人与自然、生与死的永恒二元的文学探索。


《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


参考资料:

[1] 凤凰网财经. 欧洲“碳关税”又进一步!关键委员会投票通过 距正式立法仅一步之遥. https://finance.ifeng.com/c/8NMm5oHt7Xc

[2] Lapola, D. M., Pinho, P., Barlow, J., Aragão, L. E., Berenguer, E., Carmenta, R., ... & Walker, W. S. (2023). The drivers and impacts of Amazon forest degradation. Science,379(6630), eabp8622.

[3] 科学网. 冰湖溃决洪水威胁全球1500万人口.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3/2/2023299575713779014.shtm

[4] Taylor, C., Robinson, T. R., Dunning, S., Rachel Carr, J., & Westoby, M. (2023).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threaten millions globally.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1), 487.

网址:气候鸭先知|胡同里的气候行动长啥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6149

相关内容

2022气候行动周启动,聚焦气候变化知识传播
气候行动
标签:“气候行动”
【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守护共同的家园
SDGs 目标13: 气候行动
重塑气候变化话语,共创气候行动联结丨气候叙事工作坊回顾 – 绿色和平
PADI 联合发起气候行动倡议,下一个气候行动你来定义!
气候与餐桌|“同一健康”:从ICU生活到气候危机的警示
【3.23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最前线”
【3.23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最前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