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课堂】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

发布时间:2024-12-17 09:12

环保科技的发展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影响社会#

微信截图_20230428105153

欢迎同学们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普小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

小科普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英文简称SDGs),是联合国制定的全球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什么是“气候行动”】

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即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强调各国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问题的措施纳入国家战略,在灾难应对机制、气候变化相关教育方面采取措施,并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什么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气候”。

【什么是“气候”】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它和我们常说的“天气”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场景吧。

 ▲小明和小美

小明:今天大风降温,可真冷啊!

小美:北方冬天就是干冷,你多穿点就没事啦。今年比往年还冷呢。

这段对话中,小明描述的就是“天气”,指某一地区靠近地表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比如雨、雪、风、霜等。而小美描述的是“气候”,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例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温。

 【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来源:央广网)

气候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近年来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已经在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格陵兰冰盖崩塌、南极西部冰盖崩塌、澳大利亚热带珊瑚礁大范围白化、、撒哈拉及西非季风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喜马拉雅冰川退缩……气候异常状况显得更加持久和频繁,更多区域在遭遇更多的复合极端事件。(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珊瑚礁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

 

 ▲全球气温变化图

[来源: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ISS)]

细心的同学还可以发现,自2000。年以后,曲线变得非常陡峭,这代表着全球平均气温快速升高,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全球变暖”现象

我们的地球被大气层保护着,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氟化气体等)会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温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原理

1880年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这些燃料多由树木或古生物沉积演变而来,内含大量的碳,这些碳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释放出来。2017年10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说,2016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上升至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年全国碳排放来源(中国产业研究院)

过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的“保温功能”变得更强,地球的温度不断升高,带来了大量的环境灾害,如:冰川融化,冰盖面积减少,生活在冰层上的北极熊只能在浮冰上无助地四下环顾;融化的冰川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靠近海边的地方会被淹没;海洋也帮助人类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导致海水温度上升,这会直接影响珊瑚的生存。

早在2015年,就有报告称,全球珊瑚礁已经有一半出现了白化现象。科学家们警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到2070年,全世界的珊瑚礁可能会全部消失。(来源:新华网)

▲冰川融化导致北极熊无家可归

 

▲2019年澳大利亚长达4个月的超大山火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新闻,就会发现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极端的天气现象,例如2019年高温热浪天气导致的澳大利亚长达4个月的山火,以及2021年极端寒流导致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寒潮灾害,这些极端天气现象也是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我们的行动】

虽然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已经可以去太空探索,但是地球仍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所有人的未来,因此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提出了相应的“碳中和”措施。“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来为“碳中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你可以选择低碳出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就倡导“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也可以成为你低碳出行的参考。

 ▲“135”绿色低碳出行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浪费食物碳足迹》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量高达16亿吨,由此可产生33亿吨的碳排放量。故节约粮食就是减排,不浪费每一粒米,我们一起减少碳排放。

 

 ▲光盘行动

此外,你还可以尝试使用下面的网址计算自己的“碳足迹”,看看自己一天的活动到底产生了多少碳排放,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地减少碳排放,做一名绿色小卫士。

http://www.dotree.com/carbonfootprint/

©2008-202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足迹研究小组-DoTree.COM

 ▲碳足迹计算器

你还能想出哪些低碳措施呢?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多多交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气候行动需要你的参与,期待你的行动! 

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普小课堂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期再见!

供稿部门|体验中心

撰稿|马金言 卢琦

编辑|赵泽明 彭彦 穆珅  

编审|许劲草 核发|赵军

网址:【科普小课堂】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6160

相关内容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目标之一:气候行动
SDGs 目标13: 气候行动
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实验室(SDG)之主题十三:气候行动
可持续行动引领气候友好型未来
中国气候行动获国际认可 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新征程|世界观
生活知识科普课堂.docx
沃尔玛环境可持续发展
气候行动“失能”,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需要更多“坦途”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措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