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重读:约定俗成的岁时饮茶

发布时间:2024-12-17 20:03

除夕夜守岁,辞旧迎新,是中国家庭的重要习俗。 #生活知识# #生活小常识# #节日#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余悦

编者按

中国国际茶文化创始会长王家扬先生关于《大美中国茶》"图说"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极大兴趣。现征得丛书主编余悦研究员同意,特转发《图说中国茶》一书。该书出版于2014年,却写作完成在10多年前。"悦读茶书会"公众号现推送该书第七章:"且尽卢仝七碗茶"一一中国茶俗。今天发送的是第五节"其他相关茶俗"的"约定俗成的岁时饮茶"部分。

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气,往往是民俗活动最盛行,民俗事项最纷繁,也是民俗特色最鲜明的。岁时茶俗,就正是如此。

元旦青果茶

元旦指农历元旦,即大年初一,为一岁之首,江西许多地方讲究吃青果茶。“人最重年,亲族里邻咸衣冠交贺,稍疏者注籍投刺,至易市肆以青果递茶为敬。”(明·正德《建昌府志》)元旦“乡邻往来投刺,以青果递茶为敬。”(清·同治《广昌县志》)所谓“青果茶”,是在茶中加放一只青果,俗称檀香橄榄,品味时更显淡雅清香。寓意一年之中都清吉平安,回味甘甜。

展开剩余 83 %

这种风俗流行于江南一带,美籍华人浦薛风所著《万里家山一梦中》也回忆道:“家乡风俗,元旦(即农历元旦,大年初一)喜泡橄榄茶,特别是每一茶馆必然备此。橄榄初加咀嚼,呈露涩滋味道,但旋转为甘甜,润舌生津。”元旦之日,还有的“进元宝茶蛋等。”(民国《安义县志》稿本)所谓“元宝茶蛋”,实际上就是茶叶煮的蛋,以“元宝”命名,意为招财进宝。

正月传茶会友

“传茶会友”是贵溪县妇女们正月里的一种聚会。每年正月初十以后,男人们在外做客,女人们便由一家发起,邀请平日来往亲密的姐妹和左邻右舍的女宾来客吃茶。吃完一家,次日又换一家,少则一二桌,多则三五桌。妇女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从村里大事,到家庭隐私,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往往从下午一点钟左右开始,至夜方散。(参阅舒惠国编著《茶叶趣谈》)

供茶接春

每年公历二月四日前后的立春,为全年的第一个节气。早在周代,就有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并有祭祀太嗥、芒神的仪式,以祈求丰收。汉承周俗,魏晋南北朝此俗仍盛,唐宋又发展了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俗,明清以来民间有食青菜、迎土牛、贴春帖、喝春茶等俗。江西还有“供茶接春”之俗,即“供茶、果、五谷种子,(上艹下热)香灯,放花爆,谓之接春。”(清·同治《玉山县志》)

元宵茶俗

元宵节为每年阴历正月十五日晚上举行,以通宵张灯,供人观赏为乐。江西的元宵茶俗,一是“上元张灯,家设酒茗,竟丝竹管弦,极永夜之乐。”(清·道光《新建县志》)二是庆贺元宵的灯彩之中,“河口镇更有采茶灯,以秀丽童男女扮成戏剧,饰以艳服,唱采茶歌,亦足娱耳悦目。”(清·同治《铅山县志》)也有的地方是“杂以秧歌采茶,遍行近村,索茶果食。”(清·同治《东乡县志》)三是“夜深,妇女以茶果、香烛供紫姑神,问家常琐细事。”(清·同治《崇仁县志》)紫姑虽名为厕神,但主管却并非茅厕之事,而是占卜预测吉凶福祸。

惊蛰炒害虫

每年公历三月六日前后的惊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江南民谚云:“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也有认为“是日雷鸣,夏季毒虫必多。”所以,江西遂川县山区为了减少害虫,使庄稼不被害虫侵袭,有“炒害虫”的习俗。惊蛰这天,农民将谷种、茶种、豆种、南瓜种、向日葵种等各类种籽一小撮放入锅中炒熟,分给孩子们吃掉,意为吃掉害虫,保护作物丰收。

饮立夏茶

每年公历五月六日前后的立夏,我国习惯以此时作为夏季的开始。江西各地,有饮“立夏茶”的习俗。“立夏日,妇女聚七家茶,相约欢饮,曰‘立夏茶。’谓是日不饮茗,则一夏苦昼眠也。”(清·乾隆《南昌县志》)“立夏日,士民家煮粉团食,谓之立夏羹。又有相约欢会饮茶者,曰立夏茶。谓是日不饮茶,则一夏苦。”(民国《昭萍志略》)曾有《立夏茶词》,描述这一风俗。

城中女儿无一事,四夏昼长愁午睡。

家家买茶作茶会,一家茶会七家聚。

风吹壁上织作筐,女儿数钱一日忙。

煮茶须及立夏日,寒具薄持杂藜栗。

君不见村女长夏踏纺车,一生不煮立夏茶。

除饮“立夏茶”外,“立夏,田家人多以茶叶蛋、米粉肉、熟田螺是日点缀佳节之食品,或宰狗食外,似亦仿古烹狗祖阳之意。”(民国《上犹县志》稿本)

此外,端午节时,江西民间有正午到野外采撷百草为茶,称“午时茶”。一般伤风感冒等寒暑时疾,抓一把午时茶熬水喝莫不见效。“八月中秋节,亲友馈送各种月饼,以助月下茗战之资。”(清·同治《铅山县志》)所谓“茗战”,原指斗茶,后用于广泛性地称饮茶。在江西民间,连中秋吃月饼也被视为品茶的助兴而已。

茶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以示好客;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当然,茶俗中也有些成规陋习。明清时期,官场的“端茶送客”就是其中之一。凡上司召见下级,大官接见小官,或言语不合,话不投机,或正事以完毕,对方却无意告辞,上司便双手端起茶杯,侍从见了齐呼“送客”,“端茶”于是成了“逐客”。清人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第四十四回,就描述了一幕“端茶送客”的闹剧。类似的习俗还有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当然有主人端茶下“逐客令”的,也有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的,这叫“留茶”。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某些地方还有“吃讲茶”的风俗。所谓“吃讲茶”是一种古老的民俗遗风。在江南水乡一带,过去老百姓之间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纠纷,双方坚持抗衡,又怕打官司,不诉诸公堂,就相约去茶馆,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根据事理和社会公德标准,从中劝说调停,以求得问题的和平解决。

总之,茶是礼敬的表示,是友谊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特征。茶,又是生活情趣中重要的东西,还是最亲切、最平常的东西。茶俗的范围广阔而且千差万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人事,由茶竟生发出五花八的表现形式,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特殊的消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六悦河

网址:旧书重读:约定俗成的岁时饮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2213

相关内容

旧书重读:婚俗的"三茶六礼"
旧书重读:藏族酥油茶
旧书重读:明代茶馆的精致典雅
旧书重读的幸福
旧书重读见精神
重读旧书:基于内疚的快感?
不厌百回读,在旧书中重温旧时光
旧书重读似春潮
七夕晒书,岁岁书香岁岁浓
姚伟钧:汉唐节日饮食礼俗的形成与特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