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让老年消费不“将就”的友好环境
提醒周围的人注意老年人行动安全,共同营造友好环境。 #生活常识# #生活安全# #老人跌倒防护#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老年用品市场不仅存在难买的问题,也存在“难卖”的问题,导致老年用品渗透率不高。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要从衣食住行等身边事上加强有效产品供给,以优质的老年用品调动社会消费意愿,让老人们不“将就”、能“讲究”。
除了保健品容易买到,衣食住行中经常是有钱难买“称心”,这是不少老年消费者在挑选日常用品时的共同感受。这不只反映出老年群体有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传统的“惜买”意识,也表明社会上存在着老年消费需求被忽视的不友好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年轻款式挑花眼,老年款式没得选”的尴尬并非个例。以穿戴为例,老年人希望鞋子能防滑、护脚,衣服穿脱更方便,但这样的鞋子、衣服往往在市面上不大容易买到。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比重的5.56%;预计2024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8.6万亿元,2035年将达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为27.8%,占GDP比重为9.6%。相对于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的比例,以及银发经济在总消费和GDP中的占比,我国老年群体消费产品供应量不足已是不争的现实。不仅如此,在产品质量上和同类相比也存在“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情况。比如老年人常用的成人纸尿裤,对吸水层厚度、吸附效果、除臭等要求与婴幼儿纸尿裤的差别明显,还有企业减少吸水层厚度甚至以再生材料替代无菌材料。这种“看人下菜碟”的不友好消费环境亟须改变。
按照正常的判断,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渐趋深入,银发经济本该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朝阳性产业,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领域老年消费发展并不充分、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产品对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不贴近,相关产品缺乏对老年消费者功能性、便捷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特殊关照;消费渠道不畅,线下门店不足,导致不习惯“网购”的老人难以买到心仪产品;对老年用品生产企业的研发缺乏充分的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以至于一些地方和领域,涉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抄袭、仿制和假冒现象突出。
我国《“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让老人群体远离“将就”步入“讲究”,拥有更高质量和更具舒适度的晚年生活,应当提高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精准度的优质老年用品供给,让老人们拥有更具多元化和更随心性的消费选择。这既需要“培土”,也需要“扶苗”,大力营造老年消费的友好型环境。国家层面可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培育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且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企业,并使之成长为龙头企业。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对市场违法行为进行有力惩戒。
为此,要针对涉老产品和服务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确保市场健康发展。要充分依托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等组织和单位,做好日常生活用品、辅助用品、康复用品等重点品类的功能普及和消费指引,激发老年消费“身边效应”。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针对特定老年群体开展老年用品消费试点,以示范效应带动老年群体安全消费、舒心消费。
网址:营造让老年消费不“将就”的友好环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3863
相关内容
营造更友好的适老化居住环境唐丹:摒弃刻板印象 营造老年友好社会环境
让爱无碍:打造老年人友好型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指南
“适老化设计:创造老年人友好的家庭环境”
“体验老年友好环境,适老化设计创造幸福晚年的关键!”
创新养老产品、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能 银发消费让老年人幸福生活(消费视窗·探寻市场新亮点)
适老化改造——打造老年人友好型居住环境的必要举措
适老化改造的心理学:如何营造让老年人安心的居家环境
营造友好老年社区环境 三大功能服务关注老人身心健康
人民来论:为老年人打造更友好健身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