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塑”习惯为何难以转变?支持环保不可“叶公好龙”

发布时间:2024-12-18 00:30

确保环境支持你的良好习惯,减少不良诱惑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习惯改善# #习惯养成心理学应用#

  进入2021年,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正在悄然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快餐厅多了纸勺子,奶茶店提供纸吸管,超市出售可降解塑料袋,家用小棉签的塑料棒换成了木柄……随着“禁限塑”新规的实施与升级,人们的生活少了一些便利,却多了很多新的选择。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天津妈妈网和腾讯问卷网络渠道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34份,发现受访者的“用塑”习惯扭转并非一日之功。目前,市面上所提供的“用塑”消费替代品基于材质类型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可持续使用的替代品和一次性、可降解的替代品。人们对这些替代品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用塑”习惯能否更加快速和高效地转变。

  支持环保不可“叶公好龙”

  韩女士上班时习惯带水壶、带饭盒,可最近,在她帮小外孙准备野餐小饭盒后,却遭到了女儿的批评。

  “我自己用铝饭盒,闺女嫌弃得不行。我看她自己在家用玻璃饭盒,给孩子用塑料饭盒,就说了两句,她又不高兴,说我不懂,她选的都是安全材料、无毒无害。我也关注塑料标识,比如有三角形的小标签(可循环)、里面是数字5(聚丙烯材料)的塑料盒,我都会留起来。孩子的饭盒小,装不下什么吃的,我找了一个很喜欢的小塑料盒,也给孩子带上了。结果我闺女半路就给我打电话,数落我用塑料盒不对,用塑料袋装塑料盒也不对……我知道她当时在开车,不敢多说什么,可心里头憋闷得不行。后来闺女说帮我整理东西,把厨房里的塑料袋和塑料盒都扔了。我真是难受,她道歉也没用。”

  如今,韩女士已经消气了。可对于限塑和环保,她有很多话要说:“不用(不可降解)塑料、支持环保,都知道是好事。可年轻人也别说一套做一套啊!你自己动不动买杯饮料喝,去超市还得买五角或者好几元钱的购物袋,转头把家里原有的塑料袋都扔了。这是环保吗?这是浪费啊!你就算嘴上说得再环保,(实际行动上)还有我们当初用篮子买菜环保吗?那篮子,都是你们不肯拎才淘汰了啊。”

  部分民众态度不够积极

  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在样本的年龄分布方面,19岁至40岁的受访者占39.16%,41岁至60岁的受访者占39.86%,其他年龄段占比不高。总体来看,受访者以成年人为主,且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受访者的体会和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八成(79.72%)受访者明确知晓禁限塑新规,了解目前在零售、餐饮等行业已经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吸管;也有约两成受访者对此知晓不足。

  54.79%的受访者完全支持与“禁限塑”有关的政策与规定,认为应该为更好的未来和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31.14%的受访者支持限塑,但同时也担忧严格“禁塑”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14.07%的受访者对“禁限塑”持保留和观望的态度。

  不可降解塑料尚未绝迹

  《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本市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类别的塑料制品。而调查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受访者仍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超薄塑料购物袋(67.13%)、不可降解塑料餐具(54.20%),一些酒店宾馆也仍存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50.35%)的现象,快递行业尚未完全摒弃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递袋、胶带、编织袋(46.15%),部分受访者相信自己可能遭遇过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43.01%)……同时,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由于缺乏分辨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知识,自己无法准确判断塑料制品的属性和品质。

  总体来说,九成受访者认为禁限塑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其中约半数人认为效果显著,另外半数人认为确实看到了“禁限塑”的成效,但还不够理想;仅一成受访者觉得没有明显作用,很多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仍在使用。

  环保购物袋常常被遗忘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相关科普宣传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本次调查中,一些受访者表示自家的环保购物袋实在太多了,但仍然很难做到每次购物都随身携带。41.96%的受访者拥有5个至10个环保购物袋,37.76%的受访者拥有4个以内的环保购物袋,而20.28%的受访者所拥有的环保购物袋甚至超过11个。

  在外出购物时,人们是否会随身携带环保购物袋呢?33.2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随身携带,52.40%的受访者偶尔能够做到,14.37%的受访者仍然做不到。在导致消费者没有自带购物袋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忘记了,没养成好习惯”,占比超六成(62.59%);其次则是“总带着感觉不方便”(47.55%)和“袋子质量一般”(47.55%);基本上不存在因为挑剔购物袋外观而不愿携带的情况(0.70%)。在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购物时,超过半数(52.80%)受访者选择购买可降解塑料袋,47.20%的受访者不愿购买可降解塑料袋。

  专家观点:方便才是长久之计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杜立婷指出,“禁限塑”相关规定中所涉及的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又常用的物品,比如农民种植时使用的塑料地膜、市民去超市买菜所用的塑料袋等。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频重复使用中,渐渐养成了不用深思熟虑就可以自动执行的行为习惯。

  “相比于扩展型和有限型的消费决策,习惯型消费决策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做出的。要想改变民众的‘用塑’习惯,光靠环保观念的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遵循该类行为决策的内在规律‘自下而上’地采取措施。”杜立婷说。大多数市民家中常备的环保购物袋以及随身携带的饮料杯、碗筷等都属于可持续使用的“用塑”替代品,其优点在于限塑效果的长效性,而其难点则是如何在以往的“用塑”情境下确保人们随身携带并方便使用这类替代品。一旦出现“用塑”情境下替代品或者替代功能的缺位,人们会立刻恢复到旧习的行为轨迹上。因此,相关企业或品牌有必要将方便携带、鼓励携带的功能作为这类替代品设计与研发的重点,尽量将其使用和携带阻力降到最低。

  替代使用不该“掩耳盗铃”

  受新冠疫情影响,刘梓钰所在单位的食堂暂停堂食,转而外售盒饭。办公室里越来越多的同事每天中午订外卖,大家互相推荐好吃的饭店和套餐,有时还一起凑单满减。刘梓钰发现,很多品牌餐厅最先引入了可降解餐盒和无纺布袋包装,也有一些餐厅会在可降解餐盒的外面套一层很薄的塑料袋,感觉像是不可降解产品。“用户想在点餐前知道餐厅用的包装是否环保是不可能的。等收到餐,大家就只关心饭菜好不好吃,也顾不上关注打包的材料是否环保了。”她觉得,“禁限塑”光依靠人们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还得靠更强硬的举措来进行约束。

  “比如,塑料吸管现在就看不到了。我感觉这块儿管得挺严的,就连街头小店都换纸吸管了。我自己其实没觉得纸吸管有什么‘泡散了’的问题,可能我喝饮料的速度比别人快吧!我常喝咖啡,用不到吸管,揭盖就可以。前一阵儿,同事从抽屉里找出一大捆过去闲置的塑料吸管,被办公室全体同事给瓜分了。现在买了冷饮,我们就插上自己的塑料吸管喝,喝完再冲洗晾干,留着下次用。” 刘梓钰有点得意,又有点困惑,“可要是大家都这么干,还能算支持‘禁限塑’吗?”

  餐饮打包更看重耐用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餐饮打包是塑料材质被广泛使用的一个环节。最近一段时间,受访者在餐饮店打包时,商家提供的包装袋分别是什么材质呢?调查显示,可降解塑料袋占到29.04%,纸袋占20.36%,无纺布袋占12.57%,其他材质占6.29%。但仍有三成多不可降解塑料袋出现在流通过程中。

  在受访者对餐饮机构提供的打包盒、包装袋的品质要求中,可重复使用(58.08%)、耐高温(51.50%)、不漏水(50.30%)以及与食品直接接触是安全的(47.60%)均优先于可降解(24.25%)。在餐饮外卖领域,普及和推广可降解材质的包装,提升消费者减少浪费、支持环保的观念水平,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

  纸吸管为何会引发争议

  为取代塑料吸管,很多饮品店使用了纸吸管,但在消费者的喜好程度上,纸吸管仅获得了超过一成(13.99%)的支持率,远低于玻璃吸管(30.42%)和不锈钢吸管(21.33%),甚至也低于软绵绵的硅胶吸管(14.69%)等其他替代品。幸运的是,只有2.10%受访者坚持青睐塑料吸管,其余大多数受访者均表示支持用其他材质的产品替代塑料吸管。

  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替代品存在一系列新问题,比如耐用的吸管价格高(51.20%)、纸吸管容易软化泡散(49.70%)、不结实耐用(46.71%)、大量消耗自然资源(46.11%)、口感不好(43.11%)等;且有43.11%的受访者对纸吸管的质量存疑,担心高锰酸钾含量超标。

  增强替代品的可持续性

  在受访者看来,“禁限塑”新规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比如消费者环保意识不强(65.38%)、相关机构监管不到位(60.49%)、企业因利益关系而不合作(57.69%)、缺少质量佳而成本低的替代产品(55.59%)、缺少奖励机制(53.15%)、规章制度不完善(48.95%)、相关产业业态发展滞后(48.25%)等。

  有受访者表示,“用塑”场景下有替代品很好,但替代品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优胜劣汰。在设置满分值为5时,受访者对于未来天津乃至全国实现成功禁塑的乐观程度均值为3.39。这说明经过多年的科普宣传,环保生活观念已深入人心,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种种不便,但人们仍然愿意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事业。

  专家观点:创造良好体验氛围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杜立婷认为:无论是可降解打包袋、餐盒还是纸质吸管,都可以大致归类为一次性的可降解“用塑”替代品。其优点在于不用打破现状就可以实现限塑,完美避开了旧习难改的壁垒。而这个策略的挑战在于替代品是否能提供一致的或者更好的使用体验。一旦人们经历了诸如“饮料没喝完,纸吸管已经泡散”之类的负面体验,就会意识到塑料的“不可替代”性,往往因此重新回归对原有用品的依赖。同时,负面体验也会引发负面情绪,甚至产生对替代品的反感。由此可见,保证这类替代品的质量安全、创造良好的体验氛围,是该方案推广的重点。

  此外,对于替代品进行适当收费也是对日常“用塑”习惯干预的可行路径。其优点在于付费决策的引入会为习惯使然的弹道式行为反应按下“暂停键”,让那些持有积极意愿、但经常对自身“用塑”行为不自觉的民众有机会停下来想一想,做出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益的选择。

网址:“用塑”习惯为何难以转变?支持环保不可“叶公好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4758

相关内容

老年人都有的坏习惯?这些习惯难以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
保护环境改变习惯
18 个环保好习惯,你做到了几个?
极简生活 五个环保好习惯
环保生活秘籍大公开!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鲜剂”,保持年轻态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环保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可以省心又省时
【生态环保】养成节约好习惯,从身边做起!
环保科普-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好习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