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史馆
去北京胡同体验老北京的生活和历史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文化游#
“北大生活”陈列展是北京大学为了记录北大校园生活的发展变迁而策划的常设专题展览,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史陈列展、“今日北大”成就展、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等校史常设展览的重要补充。此展览位于北大校园核心生活区,是新开辟的一处宣传北大的窗口、联络校友的平台和活跃校园的阵地,是校史展览领域具有开创意义的主题展览。
在北大百廿周年倒计时120天之际,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北大生活”陈列展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为更加真实、全面、生动地展现北大生活变迁,为进一步丰富充实“北大生活”陈列展的展藏内容,“北大生活”陈列展筹备小组面向所有北大人及关心支持北大发展的各界人士发出征集倡议。现将有关事宜介绍如下:
一、“北大生活”陈列展介绍
(一)展厅概况“北大生活”陈列展厅位于北大校园28号宿舍楼地下一层,由两个不相邻的展室组成,总面积约120平方米。展厅入口位于28楼西侧正中位置,正对1982级北大校友毕业时捐建的“民主与科学”雕塑。
(二)展览概况:
“北大生活”陈列展以讲述北大校园生活的发展变迁为主题,以北大人的日常校园生活为展示内容,希望通过收集和展示1898年以来北大校园生活方方面面的实物和影像资料,还原各时期的北大生活面貌,纪念北大生活的演进历程,以期达到记录北大发展、还原北大历史、宣传北大文化、弘扬北大精神、凝聚北大力量的作用。
展览将在充分梳理北大校园生活发展史的基础上,采用实物资料、图文影像与场景复原相结合的展陈形式,以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展陈手段,尽可能真实、全面、生动、艺术地展现北大生活变迁,展示平凡北大人不平凡的北大生活。
“北大生活”陈列展厅作为北京大学校史馆常设专题展厅之一,由校史馆负责日常管理运营。校史馆将按照博物馆的专业发展要求开展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工作,所有展藏品均将陈列或保管于专业展柜或恒温恒湿的文物库房中。展陈内容则会根据展览计划常换常新,并不定期策划推出与“北大生活”相关的专题特展。
(三)展览开放时间:
“北大生活”陈列展计划于2018年5月北大120周年校庆期间对外开放。
日常开放时间将根据校园生活区的作息时间确定,暂定为周二至周日9:00-21:00(周一闭馆修整)。
(四)现阶段工作介绍及内部分工:
北大生活”陈列展的全面工作由“北大生活”陈列展筹备小组具体负责,筹备小组成员包括房地产管理部、公寓服务中心、校友工作办公室、基建工程部、校史馆、邱明斤校友等。由房地产管理部牵头,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力配合。具体分工如下:
1.房地产管理部、公寓服务中心提出展览构思,落实并协助校史馆管理展览场地,收集北大老宿舍相关的建筑构件、家具设施等物品。
2.邱明斤校友为展览策划及项目实施提供建议意见,并提供展品。
3.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联络校友,发布展览相关信息,为征集活动拓宽渠道。
4.基建工程部与校史馆负责展览招投标工作、工程监督及验收工作。
5.校史馆负责展藏品的征集工作,负责布展设计、展览日常管理运营。
二、“北大生活”陈列展展藏品征集活动相关事项
(一)征集活动时间:
长期有效。
首期“北大生活”陈列展集中征集时间为2018年1月4日至2018年3月31日。
征集范围
1898年建校以来,北京大学各个历史时期,涉及学习、餐饮、住宿、出行、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关于北大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一切实物、影像等资料。大致分类如下:
1.与北大学习生活有关的一切实物及影像资料。如:
(1)证章类资料:校徽、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学生证、借阅证、听课证、旁听证、课程表、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培训证书、专利证书、毕业证书、获奖徽章等证章类实物及与其相关的图文资料;
(2)文书类资料:新生手册、入学指南、学籍资料、教学与学习相关的规章规则、学校或院系介绍、论文答辩书、毕业指南等综合性文书;课程或选课指南、课程说明、课程参考书目、参考书、课程讲义、读书笔记、课程笔记、课程作业、成绩单等课程学习相关文书;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实验相关文书;讲座、调研或考察等学术活动相关文书;学术评比等相关文书资料;实习报告、发表论文或书籍、毕业论文等学习成果类文书资料;
(3)学习用具类资料:教学用具、教学标本、实验用品、实验生成物、调研或考察的采集资料、文具、实验用具、调研或考察用具等。
(4)记录北大学习生活或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影像资料;
(5)与北大学习生活相关的其它资料。
2.与北大餐饮生活有关的一切实物及影像资料。如:
(1)票卡类资料:饭票、菜票、餐票、开水票、饭卡,及其它餐饮有关的票、券、卡等。
(2)文书类资料:餐饮服务部门的规则章程、餐饮类通知告示、餐饮文化宣传资料、餐饮评比通知及结果等与餐饮有关的文书类资料。
(3)餐饮用具类资料:水壶、水杯、饭盆、餐盘、餐包、厨房用具、餐厅家具等。
(4)记录北大餐厅及餐饮生活的影像资料。
(5)与北大餐饮生活相关的其它资料。
3.与北大住宿生活有关的一切实物及影像资料。如:
(1)证卡类资料:入住证、门卡、钥匙、电话卡、电卡、水卡等。
(2)文书类资料:宿舍规则要求、住宿通知告示、宿舍文化宣传、宿舍文化评比等相关文书资料。
(3)住宿用具类资料:建筑构件、宿舍家具、寝具、洗漱用具等。
(4)记录北大师生宿舍及宿舍生活的影像资料。
(5)与北大住宿生活有关的其它资料。
4.与北大交通出行相关的一切实物及影像资料。如:
(1)票证类资料:出入证、交通卡、交通出行票据、学生票证明等。
(2)文书类资料:北大关于交通出行的通知告示、规则章程、优惠政策等文书资料。
(3)交通出行用具类资料:自行车、电动车、行李箱、行李包、行李牌等交通出行用具。
(4)记录北大人交通出行情况的影像资料。
(5)与北大交通出行生活有关的其它资料。
5.与北大社团、文体、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生活相关的一切实物及影像资料。如:
(1)票证类资料:社团或活动徽章、徽识、人员证明、获奖或服务证书、奖杯奖章等证章,门票、电影票、舞会票、交通票、演出票、游泳票、餐券等活动票据等。
(2)文书类资料:社团、文娱、实践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的通知公告、规章规则、倡议决议、活动策划、活动说明、宣传海报、标示标语、设计图稿、合同协议、邀请函、人员名单、自办刊物、演出目录、活动总结、表彰决定、活动反馈、书信手稿等文书。
(3)活动用具类资料:社团或活动旗帜、道具、服装、文体器材、纪念品等。
(4)记录北大社团、文娱、社会实践及服务活动的影像资料。
(5)与北大社团、文娱、社会实践及服务活动有关的其它资料。
6.反映北大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园建设的其它实物及影像资料。如校园地图、规划图纸、艺术创作、校园生活日记、书信贺卡、校园刊物、校园文创、校园情感生活、校园网络建设、同学录、通讯录、纪念册、回忆录、重要活动相关资料等
7.学校及院系的党团组织、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与北大生活相关的实物及影像资料。
8.反映北大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物资料复制件以及翻拍或扫描的数字化资料。
(三)征集方式:
1.接受实物资料捐赠:
热诚希望所有北大人及关心支持北大发展的各界人士,将所收藏的北大生活相关实物资料捐赠给北京大学。捐赠者将获得捐赠证书及捐赠纪念品,所捐实物资料将登记保管于北京大学校史馆文物库房。
2.获得复制资料或数字化影像资料的留存及使用权:
收存北大生活相关的数字化影像资料。数字化图片可采用jpg或tiff格式,像素最好在300dpi以上(在600dpi以上更好)。不便捐赠原始实物资料者,可提供资料的复制件、翻拍件或扫描件。数字化影像资料或复制资料的提供者将获得纪念证书及纪念品,所提供资料将存于北京大学校史馆资料室,并可根据提供者要求开放对外查阅。
“北大生活”陈列展筹备小组可提供影像资料的扫描、转换或复制服务。
3.接收实物及影像资料的转交:
有意将所藏北大生活相关实物及影像资料转交给北京大学的单位或个人,可将原件或原件相关资料寄(送)“北大生活”陈列展筹备小组。
(四)征集工作程序:
1.实物资料捐赠者、数字化或复制资料提供者以及资料转交者,请首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约谈等方式与“北大生活”陈列展筹备小组取得联系,以确认资料的取送方式,并提供本人相关信息及所捐(提供)资料说明。请填写《“北大生活”展藏品捐赠(提供)信息登记表》,与资料照片一并发送到联系邮箱。
2.北京大学校史馆负责办理捐赠、提供或转交手续,协助完成数字化工作,出具捐赠证书或纪念证书,并赠送纪念品。
3.北京大学校史馆负责对实物、数字化或复制资料进行登记及分类保存,并根据校史资料提供者要求开放读者查阅通道。
4. “北大生活”陈列展筹备小组根据展览需要选择展品,展示过程中应标注捐赠、提供或转让者信息(要求匿名者除外),并应定期更换展品,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展示本次征集活动所得展藏资料。
(五)联系方式
1.邮箱:pkuxsg@pku.edu.cn
2.电话:010-62765931;010-62757772(传真)
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勺园5乙316室(100871)
热切期待并衷心感谢所有北大人及关心支持北大发展的各界人士对“北大生活”陈列展的关注与支持!
“北大生活”陈列展筹备小组
2018年1月4日
网址:北京大学校史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6943
相关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
北京传统手工艺术博物馆
北京大学生活指南
北京大学上线AI智能校园学习生活助手“小北学长”
校史馆焕新、校友重逢、学术搭台……西南大学附中迎来110周年华诞
校史馆焕新亮相、校友重逢忆青春、学术搭台畅未来……来西南大学附中邂逅百十风华
北京大学出现素食部落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科学嘉年华|跟随《主播说科技馆》重温奇妙之旅,一起再游这些科普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