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5种常用操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12 10:15

2021-01-25 01:11    来源:生活五味子

拔罐是人们养生保健及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体表,使拔罐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5种常用的拔罐操作方法。

1.留罐法

【定义】:留罐又称坐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留置5~10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的方法。此法最常用,一般疾病均可应用

2.走罐法

【定义】:又称推罐法。拔罐时先在施术部位皮肤或罐口,涂一层润滑油,将罐拔住后,医生用右手握住罐子,像上下或左右方向往返推动,至拔罐部位皮肤红润、充血,甚或有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

【定义】: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适应症】: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病,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

【定义】:又称刺络拔罐。将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再将火罐吸附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5~15分钟。出血一般3~5ml。

【适用症】:多用于热证、实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痤疮、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

【定义】: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后出针。

【结语】: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肩颈腰腿痛、关节痛、软组织挫伤、伤风感冒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预防疲劳。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1—手太阴肺经篇

治疗鼻炎的特效穴位

温肾养肾的8种常见中草药

治疗妇科疾病的特效穴

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集的“八大穴”

人体自带的“降血压”急救箱

润肺的8种中药

治疗肾虚疾病的特效穴、董氏奇穴

口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有妙招

网址:拔罐的5种常用操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571

相关内容

拔罐法的操作
拔罐持续时间多久合适?这5种人不适合拔罐
【拔火罐】拔火罐的好处和坏处
刮痧拔罐后为何累 方法不当会引起副作用
一看就会,手把手教你拔罐(拔罐大全)
拔火罐是什么 拔完火罐后注意这些事项
正确拔火罐=延长寿命,拔火罐的禁忌你知道几个?
慢性病更适合拔火罐疗法
拔罐虽好并非人人都宜,怎样根据体质来拔罐?
拔火罐的好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