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疗愈:与自己和解,与生活握手
《艺术与疗愈:健康生活艺术的心理学解读》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健康生活艺术# #健康生活书籍#
与自己和解
与生活握手
文|刘俊辉 马伊姣 来巾顺
(原刊发于《华夏教师》2022年第25期,
此次发布有调整)
► 导读
“艺术心理疗愈”属于心理治疗的一个交叉领域,是包含疗愈师、来访者和艺术作品三种要素,以艺术活动为媒介,以心理、艺术相关原理为理论基础,在实施后可以达到减轻来访者情绪对碰、找出并解决源问题、使其适应生活与社会、统合人格等目标的一个新型心理治疗领域。
小学生的心灵相比成人来说更加脆弱,并且更加容易受原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环境影响,艺术与心理相结合的新治疗形式更容易被儿童接受,还可以通过工作坊等开展集体疗愈,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利用艺术心理疗愈帮助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立亲密、舒适、
支持的疗愈心理关系
与常规心理治疗相同,在艺术疗愈开始时,疗愈师的首要任务是赢得与当事人彼此信任的疗愈性心理关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当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免会开启心理防御机制,只有确认环境安全、疗愈师可以信任时,才能够接受疗愈师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深入解决潜意识层面的问题。当小学生意识到疗愈师是安全可信的,前期固定且僵化的心理情感联系便被赋予了活力和运动性,这时改变与成长才有可能。
收集信息,选择
合适的艺术疗法
收集到足够的当事人信息是疗愈师选择合适的艺术疗法和制定可行疗愈方案的前提。疗愈师采集信息应采用多种途径,如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沟通、与其家人进行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情况、表现症状、治疗史等基本情况,以及当事人对艺术表达的态度。
艺术疗法的选择可以是双向的:疗愈师可以依据当事人的信息构建有助于孩子创造性表达的情境,为其选择针对性的艺术媒材;而儿童比成人更有概率主动接近感兴趣的艺术媒材。据以往项目实践统计,就高年级小学生群体来说,多数男孩对游戏较感兴趣,多数女孩对绘画较感兴趣。
当事人创作或游戏
疗愈师支持并共情
对于儿童疗愈或团体疗愈来说,将放松活动作为艺术心理疗愈的引入环节是非常有效的。例如绘画疗愈中,可以让孩子选择其所喜爱的画笔、色彩、绘画承载体等,随意绘画以达到放松状态。在疗愈师的案例中,有些当事人最初不愿触摸装有彩色蜡笔的盒子。“我很害怕。”她说。这时疗愈师让她选择她最不喜欢的一种颜色。当她拿出一支红色蜡笔时,疗愈师把它截成了两截。在该放松阶段,疗愈师通过当事人对艺术创作媒材的反应,看到了她的害怕与恐惧,并通过实际行动将承载她恐惧的红色蜡笔断成两截,这种可以映射进内心的象征意义动作也帮助她击破了创作的屏障,为疗愈师后期更开放地帮助当事人创造了良好开端。
疗愈师需要非常关注当事人创作的过程,因为“艺术创作本身具有疗愈作用”。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当事人潜意识中的某些部分由混沌独立为具象的过程,该过程也是将自身所隐藏的形象放在远处审视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疗愈师应以陪伴、支持、引导的态度为主,因为此时当事人很容易把外部世界的干预视作一种侵犯,疗愈师如果过于急迫地使当事人进行潜意识的分离表达,就会使其产生焦虑、紧张、不知所措的心理感受。
作品的共享
对孩子进一步疗愈
当事人的艺术创作暂告一阶段之后,疗愈师应引导来访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相对客观的感受和描述,从新视角理解作品的意义,为其从内至外的改变提供可能。疗愈师针对当事人所表达的意象,通过舒服、无评判的方式引导其进一步宣泄内心情感,并促使当事人与来自内心深层的意念进行交流。
这里的第三、第四步骤在实际操作中是循环往复的,也就是艺术心理疗愈是一个周期过程,一般需要 8-12 周期。
达成既定目标
结束疗愈过程
排除掉一些具有时间限制的艺术心理疗愈,大多数疗愈在达成既定目标时会结束疗愈过程。有时疗愈过程结束带有强迫性,比如,当事人对疗愈师产生依赖,不愿结束这段历程。但对当事人来说,疗愈过程的终点也是其以新面貌面对生活的起点,分别之时,当事人难免产生失落情绪,疗愈师应对其耐心细致地抚慰,可以做出未来一起去游乐场等力所能及的约定,在帮助当事人走出失落的同时,便于对其后期心理健康进行追踪与反馈。
影响最终疗愈
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当事人是否真实表达
在以往的心理疗愈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当事人是否真实地表达对于疗愈效果有着强烈的影响。比如,绘画疗愈中,来访者如果没有进行真实的表达,随便应付,会直接影响最终疗愈效果。在该情况下,疗愈师需要采用柔和的方式进行引导,与当事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
(二)疗愈环境的设计是否合理
在进行心理疗愈的过程中,环境所起到的效果至关重要,当疗愈环境能够满足当事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时,它本身就会成为疗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疗愈环境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需要让当事人感觉到安全、和谐、舒适,疗愈环境中的颜色、物品的摆放和设置等都会影响当事人的感受;(2)专业性原则,疗愈环境的设计应具有规范性:设有专门进行艺术活动的区域,参照色彩心理学设计动能分区的布局等;(3)针对性原则,这里的针对性强调的是来访者具有的共性特征,比如都需要私密性空间、防止干扰、合适的人际距离需求等。
(三)疗愈师对相关信息是否及时记录
艺术心理疗愈时间较长,在这期间疗愈师需要及时对每次个案的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如进行沙盘游戏疗愈时,当事人的作品是用具象的沙盘表现出内心的抽象情绪,每次疗愈都有不同的情景表现。因此疗愈师需利用相机等进行合适的记录,并针对当时的分析情况进行整理标注,以便后续出现相似作品情况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研究当事人的状态变化,使疗愈过程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林品岑. 艺术治疗——以音乐治疗、舞蹈治疗与视觉艺术治疗为例[M]. 台湾: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
[2](南非)爱德华滋等. 心理治疗核心概念系列丛书-意识与潜意识[M]. 丁亚平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达利·泰萨. 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 陈鸣译. 中国台湾:台湾远流出版社,1995.
注:本文系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启学艺术心理疗愈”(编号:202111067108X)的成果。
(作者刘俊辉,济南市济阳区永康街中学教师;马伊姣,山东潍坊学院毕业生;来巾顺,山东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网址:艺术+心理疗愈:与自己和解,与生活握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5841
相关内容
以自然艺术疗愈身心,过上理想生活艺术疗愈:用色彩和线条疗愈心灵
2023年的冬天,用艺术疗愈自己
永恒少年的心灵疗愈:音乐与艺术
艺术疗愈:一剂心灵与健康的神奇“良药”
内心的宁静正念与疗愈的艺术
艺术治疗:用创意重新连接心灵与生活
心理能量棒|艺术疗愈内在,重新绽放自我
残障人士艺术疗愈的探索与实践
缓解焦虑心灵艺术的疗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