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力衰竭 注意调整生活习惯
了解冠心病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冠心病#
医生提醒:出现气喘、乏力等症状要当心
11月26日是第十个全国心力衰竭日。2015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倡议将每年的11月26日定为“全国心力衰竭日”,旨在建立并推广心衰规范化诊疗及全面管理体系,更好地提高全民对心衰的认知和关注。
心脏是“发动机”不是“永动机”
南宁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兰鹏介绍,心脏就像一个“泵”,像一个发动机,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至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当人体的心脏负荷加重或是心肌劳损受累时,心脏组织就如同弹性减退的皮球,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器官组织的代谢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情况称为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
心衰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缺氧、瘀血表现。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夜间睡眠时不能躺平,躺平后会因呼吸不畅而憋醒,坐起来后才能缓解。其他还会有乏力、心慌、腹胀、水肿、咳嗽等表现。
据悉,我国心衰患者已超1200万人,70岁以上老年群体中,每10人就可能有1人患有心衰。心衰患者的5年死亡率近50%,重度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可达50%。心衰防治,迫在眉睫。
心衰可危及生命
心衰最严重的危害是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等,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比如气喘、呼吸困难,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兰鹏介绍。
据悉,心衰会影响全身脏器的功能:肾血管灌注不足可致肾功能异常,肝脏长期处于瘀血缺氧的状态可致心源性肝硬化,肺部瘀血可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心衰的种种症状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甚至带来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也有一定影响。“年纪大、器官老化、心脏出现衰竭的人群,心肌病变的人群,长期吸烟、酗酒、常年熬夜的人群,也是心衰的危险人群。”兰鹏提醒道。
学会正确预防心衰
兰鹏提醒,心衰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时的调理和护养,首先是调整生活方式,尽量避免熬夜。
饮食方面提倡低脂饮食,不要吃太过油腻的食物,比如扣肉、五花肉、动物内脏等尽量少吃。
“一定要限盐,不要吃得太咸,正常人每天食盐量为6克,轻度心衰患者建议每天食盐量5克以下,中度心衰患者建议每天2.5克,重度心衰患者建议每天1克。”兰鹏提醒,“限盐常见食品有榨菜、熏肉、腊肉、咸菜等,添加小苏打的糕点、面食以及快餐、油炸薯条等也要少吃。”
兰鹏介绍,在网上流传每天饮水要“够量”的建议,其实并不合适所有人。心衰患者就应该限水,不口渴时不要喝水,感觉非常口渴时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喝水,而是要小口小口地喝。
此外,吸烟对血管的损害最大,所以吸烟者应该戒烟;酒尽量不喝或是少喝;肥胖者应该减重,相对消瘦的人群则要加强营养;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好血压,高血脂患者要控制好血脂。
心衰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担,运动要适当。锻炼时可以选择比较轻柔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散步等。
在平时生活中,如出现气喘、气短、心脏“怦怦怦”乱跳、脚踝水肿、久咳无痰、乏力等心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治疗的有利时机。
心衰患者要做好个人管理,包括坚持服药、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避免可能加重心衰的因素等。(叶 祯 曾庆熹 杨佳鑫)
网址:预防心力衰竭 注意调整生活习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8043
相关内容
防治心衰 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心力衰竭家庭护理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护理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为“疲惫的心”减负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有什么?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哪些?
肾衰竭,高血压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女性抗衰老 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
生活细节+饮食调理=有效预防心率失常
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研究
怎样调节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