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其他高校团队首次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EJM(IF=79)发表长文,发现了一种新的RNA病毒
国际科研团队研发抗新冠病毒新药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新闻#
重大发现
2019年5月30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刘全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周继勇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伟院长等团队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题为A New Segmented 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Febrile Illness in China的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阿龙山病毒(ALSV)——一种由蜱叮咬传播的黄病毒科分节段RNA病毒,并提示该病毒可能导致我国东北部的某些发热性疾病。
这是今年首篇由中国团队发表的NEJM论著(Original Article)。《NEJM医学前沿》将于5月31日在微信小程序、官网(www.nejmqianyan.cn)和APP发布全文翻译。
蜱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全球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病原传播媒介,其叮咬可使人感染莱姆病、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致死。监测不明发热病例,鉴定与其相关的未知病毒等蜱传病原体,是控制新发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阿龙山病毒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感染人的分节段黄病毒。该研究涉及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疲乏、昏迷、精神沉郁、恶心、肌痛、关节痛、皮疹等,其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蜱叮咬史;疾病潜伏期3-7天。此外,研究人员检测了ALSV的可能宿主及传播媒介,发现上述地区的牛、羊、蜱、蚊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阿龙山病毒的发现对于蜱传疾病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蜱传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NEJM同期配发了题为“Seek and You Shall Find — Unknown Pathogens?”的点评文章,总结了文章的发现过程,指出这项研究表明ALSV最可能的传播媒介是全沟硬蜱,其在中亚、北亚和东欧的广泛分布给这些地区的人群带来了重大感染风险,并“可能是上述和更广泛地区内许多不明发热性疾病的病因”。
王宇,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作为业内专家,他如此评价该项研究成果: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2019年5月30日发表的关于在中国北方发现新的蜱传病毒的研究报告,标志着在近年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进展[1]。该文章报告了在中国东北地区新发现的RNA病毒,能够引起人类急性感染,以显著的发热、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但没有发现与之相关的死亡病例。报告特别提出了蜱虫叮咬与人感染新型病毒相关。
该研究通过设定监测症状和风险因素暴露史,对就医患者进行主动病例搜索,从病例发现、致病微生物分离鉴定、遗传进化关系比较、传染媒介推断和相同病例再发现,给出了清晰、完整的技术流程,也是对新发现病原体认识和认证的过程,得到了预期结果,对该地区临床实践有显著指导意义,对学术界也有很好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Wang ZD, Wang B, Wei F, et al. A new segmented 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febrile illness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19;380:2116-25.
推文制作:陈怡吉
责任编辑:
网址:重大突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其他高校团队首次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EJM(IF=79)发表长文,发现了一种新的RNA病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0750
相关内容
重磅!孙大文院士团队在CHEM SOC REV (IF = 42.846) 发表论文IF=15.1!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团队Chem Eng J发表最新成果
北航侯慧龙顶刊(IF=66.308)封面论文!学校发在该期刊的第二篇
BIOSENS BIOELECTRON(IF=12.545)|上海交大杨立桃团队在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新方法开发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期刊发布最新科学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创新与挑战
海南大学在植物学顶尖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报】《绿色能源与环境》: 一本年轻期刊的全球化之路
成果写入世界权威教科书,上海这一跨学科医学团队获国自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建筑学院张寅平团队合作发文揭示中国室内空气污染疾病负担
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