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案例丨拔火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护理
全体作者:王稷陶,孙艳荣,刘营,王佳婷,郑梦绮
通信作者:孙艳荣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内容来源: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库
引用本文:王稷陶,孙艳荣,刘营,等. 2023. 拔火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护理[DB/OL]. 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库. DOI:10.12209/ CAIM202307210001
摘要:本文观察拔火罐罐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干预1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在中医辨证施护理论下,以中医基本理论及经络理论为指导,运用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有效减轻了患者体重,提高患者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拔火罐; 穴位贴敷;脾虚湿盛;中医护理
单纯性肥胖症属于一种代谢型疾病,患者体内脂肪异常增加,容易堆积在肝脏、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增加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癌症及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目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方法较多,包括饮食节制、运动、抽脂手术、服用减肥药等,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饮食节制过度可引起低血糖、营养不良;抽脂手术有一定创伤,且价格昂贵;服用减肥药也存在各种不良反应。中医从古至今均有关于肥胖症的记载及相关诊疗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肥胖分为“脂人”“膏人”及“肉人”等3种类型。《丹溪心法》中关于肥胖症就有“肥白人多痰湿”的说法,治疗多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中医认为,肥胖症主要病因为气虚、痰湿等,而脾主运化,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虚者痰湿内蕴,气血化生不足,久则气血亏虚;另外肥人嗜食肥甘厚腻,脾虚者运化失司,不能正常运化而内停于机体,久之炼而化痰。因此中医认为肥胖症多病位在脾,脾虚湿盛型肥胖症居多,运用健脾利湿法治疗后,患者痰湿得化,气血生化有源,减肥效果突出,与控制饮食、运动等常规治疗方法相比,不易反弹,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无创伤,患者更容易接受。本文分析1例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因“近期体重明显增加”,于2023年5月5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院区内科门诊就诊。就诊时主诉:近5年无明显诱因体重增加,食欲较前稍有增大。刻下症:乏力,肢体困重,体型肥胖,食滞,腹胀便溏,尿少,舌淡,苔薄,脉细。否认曾有生活方面、饮食习惯的改变,无手术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心理状况可,1月前患者采取节食减肥导致低血糖。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诊断:肥胖病;辨证分型:脾虚湿盛证。遵医嘱至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绿色护理门诊进行中医治疗。完善体格检查:患者身高168 cm,体重91 kg,血压(BP)132/80 mmHg,随机血糖(GLU)5.8 mmol/L,腰围98 cm,体脂率26.25%,身体质量指数(BMI)28.7%。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祛湿罐治疗1次/周,穴位贴敷1次/d。通过1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体重、体脂率、BMI值均有所下降。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肥胖症
肥胖症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可判定为肥胖症。患者BMI值28.7%,腰围98 cm,属肥胖症。
2.1.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超重或肥胖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以及死亡率上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还会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和疾病自我认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IWQOL-Lite量表由美国Kolotkin等学者开发,并被广泛应用于测量超重或肥胖人群的HRQOL。IWQOL-Lite量表包含身体功能、自尊心、性生活、公共场合的焦虑和工作5个维度,范围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健康状态越好。
2.2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包括:①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有关。②身体意向紊乱:与肥胖对身体外形的影响有关。③活动无耐力:与肥胖导致的体力下降有关。
2.3 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护理问题,设定护理目标:①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改善患者体质,减轻患者体重。②防止患者因肥胖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2.4 护理措施
2.4.1 中医特色护理
2.4.1.1 祛湿罐:①体位:患者排空小便,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腹部皮肤。②操作方法:取适合型号的火罐,沿腹部任脉、脾经、胃经循行部位,行闪罐法2遍,手法轻巧,轻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注意避开脐部神阙穴;取适合型号的火罐,在腹部天枢(双)、梁门、大横、中脘、上脘、关元、水道穴处拔罐,留罐5 min,轻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1次/周。
2.4.1.2 穴位贴敷:①选穴: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法,取穴神阙、章门、大横、中脘、天枢。②中药方:吴茱萸,肉桂,乳香,大黄,姜厚朴,白芥子等中药。③操作方法:将上述中药材研制成粉末状,取10 g加入适量姜汁调制,取0.3 g药物摊于5 cm×5 cm的专用贴上,贴敷4~6小时后取下。④注意事项:若患者用药部位自觉刺痛感,并出现潮红、起泡属正常现象,严重则需咨询主治医师,将穴位贴揭去;在施行穴位贴敷之前需先对患者穴位周围皮肤进行评估,是否出现皮肤破损,是否有过敏史,并叮嘱患者在贴敷前洗澡,穿衣时宜凉爽,以免出汗过多影响治疗;在施行中药穴位前将上述相关注意事项及目的告知患者。穴位贴敷1次/d,持续贴敷30 d。
2.4.2 常规护理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饮食上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含维生素)、水果、糙米和玉米类食品,丰富食品品种,加强肠道蠕动,保证饮水充足。
2.4.3 中医心理调适
“正念干预”是中医心理调适的一种。在减重过程中,“正念干预”强调调动全身与心灵一起参与,唤醒肥胖者在简单的吃喝、运动中形成自我察觉,找到快乐途径。减重者可以在减重过程中尝试忘记自己因肥胖产生的自卑、逃避、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理清自己与食物的关系,从而克服对食物的过度欲望,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帮助减肥,逐渐获得快乐、自信。
2.5 护理效果评价
对比患者治疗1个月的治疗效果,患者体脂率、腰臀比、基础代谢率(BMR)显著下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超重、浮肿、肢体困重、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对比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形体肥胖、体倦无力、肢体困重、浮肿、大便澹薄、尿少、腹满、神疲懒言、口淡不渴、面色萎黄,症状明显缓解。
2.6 护理结果与随访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体脂率、腰臀比,其中臀围为臀部最大周径,腰围为肚脐水平部位周径,腰臀比=腰围/臀围,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脂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BMI值,BMI (kg/m2)=体质量(kg)/身高2(m2),详见表1。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HRQOL和自我认知得分,详见表2。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3~6个月的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前述指标的评估,并根据最新的状态重新调整综合护理方案。患者依从性较高,随访结果良好。
表1 疗效观察
表2 治疗前后HRQOL及自我认知对比
3 讨论
祛湿罐作用于相应经络及穴位,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气血、促进物质代谢,其中闪罐尤以腹部穴位明显,如天枢、关元等,可加快机体代谢物的排泄,改善肠系膜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拔罐时的物理刺激又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快新陈代谢,以达到减肥目的。通过拔罐可使人体汗毛孔扩张,刺激皮脂腺功能和汗腺功能,加速衰老细胞的脱落,加速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通过吸拔人体局部部位,能够对内分泌进行调整,使人体体内的气血实现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加速淋巴液循环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加快。通过对经络腧穴刺激的方式,对两大系统功能进行刺激,促进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增加产热,使人体自身平衡实现修复、调整。拔罐就是通过吸拔人体刺激穴位,对人体内循环进行改善,使细胞活性得到增强,打通经络,排瘀疏松,刺激穴位,这样才能有效分解和消耗体内堆积的脂肪,减去体表脂肪,达到加强脾肾功能的功效。通过疏通经络,祛除体内邪气对消除局部脂肪。此患者脾虚湿盛型肥胖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中医理论,树立“未病先防”的思想,能够有效干预脾虚湿盛体质,使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降低。
采用传统穴位贴敷疗法,通过演算人体气血、经络、脏腑的应用经络和调和气血,在治法上采用健脾除湿之法。脾胃之病,病位在中焦,故贴敷部位位于腹部。将药物外敷于神阙穴,由于脐部皮肤较薄,腹部动脉分支及脐下静脉网均较为丰富,有助于药物吸收。天枢为手阳明大肠经募穴,具有疏调肠腑、健脾理气之效;关元为小肠经之墓穴,具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之功。药物经吸收后无须经过肝肠循环,能够减轻因胃肠道首过作用对药物造成的破坏,提高药物利用率,为临床用药效果提供保障。吴茱萸、肉桂温阳化气,诸药合用,既可补脾益气,燥湿止泻,又能温阳,在穴位刺激与外用药物双重作用下,达到温中止泻之功效;乳香行气通滞,善于理气;大黄有破积滞,行瘀血之功效:姜厚朴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擅于运中焦之气而疏利气机;白芥子行气和胃,发泡透皮,可增强穴位刺激。选穴方面,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可有效调节肠道功能,且有缓急止痛之功效;大横、腹结两穴均位于足太阴脾经,能有效缓解脾胃失司所致的消化类症状;气海、关元为任脉经穴,可补益中气不足所致的气虚症状,沟通上下气机,进一步调节脾的升清降浊功能,且关元为小肠募穴,亦能调节肠道、疏中焦之沤。神阙穴位于人体肚脐,脐疗在中医外治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二脐部通过连属与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相互联系,为经脉之总枢,为“阴脉之海”任脉、“阳脉之海”督脉上的重要穴位。穴位贴敷疗法基于脐部的穴位特点,使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药物特性归经以达到特定的疗效。
综上,与单纯医学营养、运动干预等常规治疗相比,祛湿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效果更加理想,能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脂含量和体重,此次案例实现“病与证”“施治与施护”与“中医药与中医护理”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略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案例发表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资料整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通讯员 孔菁、周维华
责任编辑:
网址:示范案例丨拔火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护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221
相关内容
三伏天拔罐贴敷膏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慢性病更适合拔火罐疗法
拔罐风盛行,你不得不知道的几条拔罐养生细则!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湿寒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拔火罐能治中暑吗?详解夏天拔火罐能治疗哪些疾病
找准三大拔罐减肥穴位 快速拔走脂肪
【拔火罐】拔火罐的好处和坏处
拔火罐方法多种多样 中医拔罐也要“对症下罐”
拔罐能减肥吗
如何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