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万能胃药==中脘穴

发布时间:2024-11-12 10:34

中脘穴--人体的万能胃药

(2014-01-03 14:47:30)

    神穴一通惊天地,灵药外敷泣鬼神,人体有神穴,天地生灵药,上天有好生之德,降无数灵药于苍茫大地,人世有神穴在身,相逢后喜得返老还童.

    有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这个毒当然是指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穴位相对来讲就安全得多,正所谓“用穴如用药”,虽然不同的刺激方式、刺激量也会激发出穴位的不同作用,但变化是因病而异、自我调节的,我们把它称为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中脘就是这样一个解决各种消化问题的“万能胃药”。
    要知道人体的穴位就像是与生俱来自备的药物一样,正确使用同样可以发挥神奇的作用。
    具体位置:

   中脘穴--人体的万能胃药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上、中、下脘三个穴。他们依据位置的高低来分,最重要的是“脘”字,脘是指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太仓指一个官名,古时候有太仓令丞,就是替皇帝管粮食的官。中医根据脾胃的作用,也将其命为仓廪之官,也就是人体的后厨房。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bēn)门指的是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对人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对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是脾胃病的常用穴。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幽门是胃和十二指肠的连接口,食物从这个口进十二指肠)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弯处。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它只对食物进行粗略的加工。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处。对食物在胃中下不去而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因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上、中、下脘“三兄弟”在胃上形成一条线,相当于脾胃的卫士,是胃的忠实护卫队。用简单的方法,可以同时刺激到它们,这就是艾灸。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分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上、中、下脘穴都在人体的胸部,要从腹部往上摸,会摸到两块骨头,这就是肋骨,顺着这两块骨头往上,会发现它们有一个交点。这两块骨头就像一个“人”字向下一样,这个地方就叫剑突,从剑突的位置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中医三个专门减肥穴位-----中医有三个穴位专门负责瘦身,长期坚持,就可塑造曼妙身姿。上脘穴:为食道减负。中脘穴:加快胃蠕动。下脘穴:让毒素不滞留。

    穴位搭配巧治胃病

    胃经如图:

    中脘穴--人体的万能胃药

中脘穴--人体的万能胃药
    胃病是现在的常见病,现代人吃得太多、饮食不当,导致好好的胃变得衰弱不堪,各种胃病层出不穷。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就可以在胃不适时自己缓解。

    中脘和梁丘  治疗气滞胃痛
    冬天,从温暖的房间里出来后吸了两口凉空气,胃就不舒服。或者吃着饭,与别人吵了一架,气得胃里胀满不适而痛。这些情况在生活中都会发生。
有一次我们在学校里做关于穴位作用的试验,受试者都是身体健康的学生志愿者。那是冬日的一天,轮到一位男同学,他是体育特长生,练习长跑的。这天,他和往常一样先在操作上跑了四五圈,出了一身汗,到食堂后才想起一会儿要来我这里做试验,于是胡乱扒拉几口,就又跑出来,胃里刚吃的热饭被冷风一激,还没跑到我的办公室就已经胃痛得不行了。
这是因为喝了凉风,导致胃气被冷气所阻,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疼。我就当场给他扎了两针,一针在中脘,一针在梁丘,没有5分钟,他两次排气后就感觉胃不疼了。

     中脘在胃之中部,那么梁丘又在哪里呢?
     屈膝成90°,在髌骨外上缘直上约三横指处。为什么称为梁丘呢?你坐下时,你的大腿像不像横着的大梁?梁丘的位置是肌肉的隆起处,就像一个小丘陵,所以被称为梁丘。这个穴位是胃经的穴,此处胃经气血深聚,可配合中脘治疗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不适,作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如果没有针,用拇指用力点按,坚持20秒钟以上,放松5秒钟,再次重复点按,也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中脘和足三里  调理脾胃虚弱

    胃靠什么动力来发挥消化功能呢?经络里运行的是气血,血是营养物质,而气则为能量动力,人体的功能是靠各种气来推动运转的,换句话说,中医将各个脏腑的功能归结于相应的气来管理。胃的功能要靠脾的阳气来推动,阳属动,脾阳得温而充,脾胃功能就逐渐旺盛起来,胃动力也就足啦。
    穴位告诉我们该怎么吃

    很多人问,“不让胃饿着”是不是胃就会好一点?其实恰恰相反,现代人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吃得太多反而会造成对脾胃功能的伤害。那么到底该吃多少呢?大家都知道七八分饱,却不知这个食量的比例与我们的胃经和穴位还有关系,这几个穴位就是足阳明胃经的不容、承满、梁门。

    再吃就要吐出来的“不容”
    位置在肚脐以上6寸,距离前正中线2寸的位置。(我们将肚脐至胸骨柄的距离定为8寸,将两乳头之间的距离定为8寸,上面6寸、2寸的度量就以此为参照划分。)它的位置,大致在胃的上口贲门的位置。“不容”是说如果人吃饭的时候,胃中的食物已经堆积到了这个位置,就会觉得太撑胀,以至于都没法容纳,有要呕吐的感觉,所以称之为“不容”。

    装满食物的“承满”
    它的位置在不容穴以下1寸的位置,比不容穴稍微靠下。意思是人吃饭吃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不要吃了。胃就像一个口袋一样,装满东西但还可以把袋口系上,就是“承满”了。

    横在胃中的“梁门” 
    梁门,又在承满穴下1寸,与中脘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为什么这个穴位叫梁门呢?一个是中国古代有一个地方叫做“梁门”,如果将整个中国看做人体,梁门这个地方相当于中国地理上梁门(今河北省徐水县)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个穴位可以治疗一种被称为“心下伏梁”的病症,即心下胃中胀满、憋闷不适,就像是有一块大梁横在心下一样。古代的房子都有房梁,堆放物品,谁也不会堆到房梁以上,所以我们吃东西也不要吃多,吃到中脘、梁门这个位置就可以了,大约是七八分的位置,以免“心下伏梁”。

    穴位木香顺气汤的操作法

知道了这几个穴位,如何能够同时刺激到这些穴位呢?方法如下:

第一步:
按摩中脘,作用等同于在中脘艾灸
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在中脘穴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旋转运动。
★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
★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旋转运行,周而复始,同时要适当扩大按摩的范围,争取能够覆盖胃的全部范围,顺时针按摩为补益之法。
★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正常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按摩中脘时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力量轻、频率慢称为缓摩,也有补益的作用。
★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中脘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有补益后天之气的作用。

第二步:
 用手来“喝”汤
掐腰,然后,用双手手掌分别沿着两侧肋骨走行的方向,从侧胸、后背部向前下方推摩,这样如此反复推摩5~10分钟,可以有效刺激从这个部位循行经过的肝经、胆经、脾经和带脉等经络,就可以起到和木香顺气汤一样的行气疏肝解郁、健脾开胃渗湿的作用。

分享: 

===================

人体有奇穴 堪称万能胃药 组图

中医学称“用穴如用药”,点穴治病一直是传统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资料室)

现代人吃得太多、太快,饮食不当,导致胃病成一种常见病。这种饮食习惯养成的病痛总是不断重复发作,似乎很难根治,严重时还会影响工作和情绪。如果你懂得穴位按摩,只要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在胃不舒服时就可以自行缓解。

中医学称“用穴如用药”,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发挥神奇的作用,它就像与生俱备的人体药物箱。胃痛时可试试按摩这个穴位,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功效。

中脘穴

胃脘的位置

胃脘穴(中脘穴)。(唐宋健康网图库)

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一般胃病、胃脘痛等。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会增强胃的蠕动,表现为幽门开放,使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连接面,此穴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有些脾胃功能差的人会出现脸肿、眼睛下面肿的情况,所以按揉中脘穴对消除眼袋也有帮助。

按摩方法: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刺激量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可视病情自行调节。

1.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2.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中脘和梁丘:治疗气滞胃痛

古代经络图

中国古代经络图(唐宋健康网图片库)

中脘穴配梁丘穴治疗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不适,有立竿见影之效。

对于刚吃了热饭,又喝了凉风,导致胃气被冷气所阻,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疼。只要按摩中脘穴和梁丘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梁丘穴是胃经的穴,屈膝成90度,在髌骨外上缘直上约三横指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按摩方法:在中脘和梁丘二个穴位上用拇指用力点按,坚持20秒钟以上,放松5秒钟,再次重复点按。

中脘和足三里:调理脾胃虚弱

足阳明胃经经络穴位图

足阳明胃经经络穴位图(Foina绘制)

中脘穴配足三里穴可治疗脾胃虚弱。胃的功能要靠脾的阳气来推动,脾胃功能才能逐渐活络起来。因为人体的功能是靠经络里运行的各种气才能推动运转。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可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加快毒素排出、提高身体免疫力等。

按摩方法:反复地用大拇指按揉足三里穴,四个手指头保住腿肚,或者用中指按压法来按揉或者用拳捶打,2~3分钟即可。

此外,中医有三个专门减肥穴位:上脘穴(中脘向上1寸处)是为食道减负、中脘穴加快胃蠕动、下脘穴(肚脐向上2寸处)可让毒素不滞留。三个穴位长期坚持下去,就可达到很好的瘦身效果。

       来源:唐宋健康网

网址:人体的万能胃药==中脘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265

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按摩5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霜降过后调养脾胃(中医养生)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胃痛新选择
针灸真传、感悟...(兼谈几位中成药的妙用)
找准三大拔罐减肥穴位 快速拔走脂肪
中医科普
中医药防治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健康指引
艾灸养生 艾灸不同穴位功效少生病过一生
『食疗集』胃的保养(养胃秘诀)
示范案例丨拔火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护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