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

发布时间:2024-11-12 10:37

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

2013-11-07 18:03阅读:2,106

【编前语】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骄傲。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让今天无数的中医医生及针灸爱好者为之痴迷,细细揣摩、研究,并有各自的心得体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聚友会尊重每位针者的不同观点,将汇百家之言,从不同的学术观点来解读针灸的智慧之美。
今天我们将为您带来陈立新(冰台)老师关于“立新七针”的心得体会。
作者:陈立新(冰台)
立新七针取法于《黄帝内经》古九针。
这古九针包括了镵(chán)针、员针、鍉(chí)针、锋针、铍(pī)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这九种针具。
其中,有两支针需要先重点说一下,一个是铍针,一个是镵针,因为这关系到为什么我推出的是“立新七针”,而不是立新八针更不是立新九针。
黄帝内经有文:“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
可见铍针是主治痈疮大脓的。
而现代人由于生活质量、环境习俗等等因素都跟古人有了很大的变化,身上长痈疮的人很少了,再加上西医在外科方面的治疗也非常不错,所以中医铍针几乎没有运用的机会,因此铍针被我排除了研究范围。
另一个是镵针,镵针主治“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镵针是皮肤浅刺的,专门扎皮肤反应点异常之处。如果正常的皮肤,就不要扎。
镵针其实也是我临床上最常用的针具之一,只不过,我是用一次性注射针头或采血针来代替镵针了,这样既卫生又方便,所以就没有专门制作一支镵针来用。
我对立新七针的定义是:
“依据道法自然的气血理论作为治疗思路,辩证选择不同的针具,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按顺序针刺经络所过的某些部位,清理或修复经络中失调或瘀堵的气血,令气血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从根本上达到祛除病痛的一种方法或手段。”

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X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网址: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377

相关内容

针灸
中医药传承特写:一根银针道来古与今
【傻大爷针灸系列】之针法篇二:谨记注意事项,体会针感手感
针灸的作用
加强针灸医学研究推动针灸学科发展
聚焦·追问中医针灸:针灸价格咋这么低?
有事没事扎针灸?别这样养生
关于针灸的好处
小针灸大妙用:古老疗法的现代奇迹
针灸的注意事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