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式温针灸针.pdf

发布时间:2024-11-12 10:38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针灸针。

    温针灸是艾灸配合针刺的方法,又称针上加灸、针柄灸、传热灸或烧针尾。传统的温针灸,是在针刺的留针期间,于针柄上裹以艾绒或插上一小段艾条,点燃施灸,其缺点是穴位的针温不容易控制,连灸数壮时更换艾炷很麻烦,燃烧的艾绒容易脱落,燃伤皮肤或衣物,有时虽然采取在针灸针周围铺硬纸片等物品保护穴位附近皮肤,可以避免皮肤或衣物的烧伤,然而,此法却削弱了艾灸穴区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设计了热针仪,该仪器是在毫针柄近针尾处绕以电热丝,通电后,使毫针加热,达到温针的目的;其缺点是针柄负荷电热丝和电线,使用不方便,丧失了艾灸穴区的作用。也有人在此法的基础上将金针的针体做成电内热式,通电后针体微微发热,但使用此针扎入穴位后,并不能使受术者产生舒适的温热感,而是产生一种刺痛感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控制针温、更换艾炷方便、不灼伤皮肤的帽式温针灸针。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在去除针尾的毫针针柄或管针针柄上,插上填满艾绒的温针灸帽,即成帽式温针灸针;当点燃艾绒,即可达到温针灸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纵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温针灸帽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温针灸帽的俯视图。

    图4、图5为本发明地使用状态图。

    本发明由针柄(1)和温针灸帽(2)所构成;针柄(1)为去除针尾的毫针或管针,温针灸帽(2)由帽柱(3)、帽缘(4)和帽底(5)所组成,帽柱(3)高12~20mm,柱内径1.2mm,柱外径2mm,其顶端密闭,呈圆形或圆锥形,帽缘(4)呈圆状,直径为15~20mm,帽缘高3~5mm,其上有3~6个直径为1mm的小园孔,帽缘(4)也可呈舌状,其舌状部分从帽缘的二分之一向上凸出,最高点距离帽底15mm,舌状缘向两侧呈弧形下降,连接帽缘,此帽适用于进针后针体与地平线平行(如坐位)的温针灸;帽底(5)内有4~8个直径为2mm的小园孔。温针灸帽用铝合金(重0.6~0.8克)或紫铜(重1.4~1.6克)制成。

    操作时,选用一定型号的帽式温针灸针,在温针灸帽上放入一定量的艾绒,点燃艾绒后,约2~3分钟,穴位有温热感,4~5分钟左右,艾绒全部燃红,穴位有明显的温热感,10分钟左右,艾绒接近燃尽,12分钟左右,艾绒完全燃尽。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换取温针灸帽应用镊子或止血钳夹持温针灸帽的柱,绝对不能徒手操作,以免烧伤;(二)取下的温针灸帽很烫,应置于防火材料上,免致火灾。

    如无艾绒,也可在呈圆锥形的帽柱上插入艾条,点燃艾条,同样达到温针灸的目的。

    本发明不仅保持了传统温针灸的作用,且还可以调节针温,更换艾炷方便,不会灼伤穴区皮肤或衣服。

网址:帽式温针灸针.pdf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387

相关内容

无创针灸针.pdf
针灸针盛放装置.pdf
针灸
怎么针灸
如何针灸
针灸方法
针灸取针手法
针灸简介
针灸做法
聚焦·追问中医针灸:针灸价格咋这么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