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修复古建还帮改善生活 中国文物修复工作队带来这些福祉→

发布时间:2024-12-20 12:40

收集和修复复古物件进行改造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日常生活艺术# #日常手工制作#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这句中亚的古谚语,讲述着这座丝路名城往日的辉煌灿烂。然而因为年久失修,部分古建开裂、伊斯兰风格的瓷砖斑驳脱落。中国文物修复工作队应邀来到这里时,2000多位居民依然在古城生活。既要修复古建、还要尽量不扰动居民正常生活,这无疑为修复工作增大了难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乌文物修复工作队领队 阎明:我们也有那个(围)网,对这些噪音,还有一些污染,我们尽量减到最低。每天我们也对路面进行洒水,不要让尘土全都起来。

修复过程中,中方还帮助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工作队用当地传统黏土砖铺设了步行道路和休憩广场,并对整个街道进行电缆入地、排水管线敷设等基础设施改造,每一处照明设施都仔细调试了亮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乌文物修复工作队队员 陈晖:文化遗产,它始终是要为人们的生活去服务的,它始终要去融入到人的生活里面去,它不能孤零零作为一个象牙塔级的存在。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砖墙、石碑和木雕,一处处重见天日;古城和街巷肌理,一点点在重新梳理。

希瓦工匠 鲁斯塔姆·塔希罗夫:无论多小的细节,他们(中国专家)都非常重视。原貌是什么样的,就认真修复成原先的模样。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市副市长 哈密德·巴巴耶夫:中国的专家像在为自己家乡、为自己的家做事那样,像修复自己的文化遗产那般认真工作。祖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成功重建和修复。

岁月把友谊酿成酒,中国队员们也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乌文物修复工作队队员 陈晖:太阳从西边落下,我们站在经学院的城头上面,那种美真的就能把你一天的疲劳全部给驱散。那个时候就可以遐想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骑着骆驼,拿着他的节杖,在悠扬的驼铃(声)之下,看这样的夕阳一路前行。然后又想,我是不是就是在沿着张骞先人的足迹,一路走到了这里。

阳光照耀希瓦,世界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不少居民装修了房子,做起了民宿生意。丝路古道焕发了新的生机,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责任编辑:肖梦吟】

网址:不仅修复古建还帮改善生活 中国文物修复工作队带来这些福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5691

相关内容

2019中国古文物艺术品修复中心
艺术品修复古玩古董修复文物修复
昆明玉器修复古董古文物修复
古董文物瓷器修复技术,四川的古董修复文物修复中心
(装修复古风格)装修复古风格
西安古建修缮,文物修复,老物件修复,修旧如旧,留住乡愁!
我在故宫修文物——看古家具修复师的工作日常
看古陶瓷修复师,演绎涅槃之美|文物修复
古瓷修复专家三点建议故宫受损文物修复
文物修复,瓷器修复,古董古玩艺术品修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