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背后的科技范儿
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如数字化修复文物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与生活深度融合#
原标题:文物修复师:网红背后的科技范儿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背后的文物修复师们也突然变成了“网红”。其实在广东也有一批这样的专家,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和专注,让一件件文物重新焕发出光彩。6月18日下午,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和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主任林明做客小谷围科学讲坛,讲述文物修复背后的科技范儿。
窥视画中女是否穿衣服
透过文物修复,会发现历史沿袭下来很多有趣的故 事。张欢说,用X光成相技术可以对各式各样的文物进行拍摄,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文物制作的材料和和工艺的特别之处,甚至还可以揭示历史保存过 程做过的修复。他给我们展示了油画《耶洗别》的两张照片,画面一致,只是一张照片里面的女子穿着衣服,另一张是裸体。
约翰·利斯 顿·拜厄姆·肖(JohnListon BymamShaw,1872-1919)的油画作品《耶洗别(Jezebel)》,藏于英国罗素柯特斯博物馆。 耶洗别,曾是腓尼基公主,嫁给了以色列国王,是《圣经》中的十大恶人之一。张欢说,这幅油画描绘的就是耶洗别临死前的场景。原作中耶洗别是裸体的,当时人 们认为画面过于暴露不雅,一直卖不出去。后来罗素柯特斯先生从伦敦购买,但不清楚是不是罗素柯特斯先生让人加绘的衣服。通过X光片,可以看出原作的裸体。
清洗古沉船陶瓷效果不错
张 欢认为,在保护修复的过程中,每个文物都不一样。总体来讲有3个方面:清洗、修复、防护处理。清洗就是去除外部附着的残留物质,比如泥土、沉积物或者有害 生物都要清理掉,但是要特别主要避免破坏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比如出土青铜器上残留的纺织品痕迹。另外一个就是去除文物的病害产物,比如金属上的有害锈蚀 物,还有一个就是以前保护修复材料的老化产物,可能以前做过修复,但是材料会老化,出现这种情况也要清理。我们经常用水去除,还有一些辅助的手段促进清理 的过程,比如超声波。但是有些情况不能用,如果用水清洗可能会破坏文物本身,可以考虑是否可以使用有机化学溶剂。
他表示还有机械的方法,比如用软毛刷进行擦试。还有蒸汽的清洗方法,另外一个就是激光技术。“激光清洗国外比较普遍,国内比较少。我们用激光清洗南澳Ⅰ号古沉船上陶瓷器的海洋沉积物或者海洋生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举例道。
酸性会造成纸张寿命短
在讲坛上,林明的金句醒神。他点题说,一个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往往先看优点,但是背后的隐患没有发现。他解释道,造纸术是中国发明的,后来西方发明了 机器造纸,当时有人认为机器造纸比中国传统的手工好很多,因为外观漂亮,第二个质量好。但是这些优点背后是纸张酸性,造成纸张寿命的缩短。
具体来说,1824年,英国人JoneM urray发现14-17世纪的传统纸张的pH值在6.9-7.2之间,18世纪的传统纸pH值在6.2左右,而 同时期的近代纸的pH值在5.4左右。1940年巴罗(W illiam Jam esB arrow )以实验确认纸张中的酸性是导致纸张劣化的主因。 在此之前,人们一般虽相信高含量的酸性是纸张劣化的元凶,但缺乏实证研究的根据。“从纤维素和造纸工艺比较看,手工造纸比机器造纸寿命长,但现在机器造纸 工艺在不断改进,寿命也不断延长。”他表示。
高湿会造成虫害或霉菌
那么,什么影响到纸质文物的保存呢?林明 表示,文物都通过了长时间的流传,流传的过程当中保存的环境会对它造成破坏,比如温度、湿度、光线。如果高温的话会加快纸张腐蚀,因为纸张老化是缓慢的过 程,但是这个过程一直持续进行。如果保存的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老化的速度就会加快。
其次是湿度也会影响纸质文物,高湿会造成虫害 或者霉菌,湿度大于70%的时候就会产生虫害和霉菌,纸质文物的纸张和上面的字迹就会被污损。比如有一件敦煌写经,由于敦煌藏经洞的环境干燥,原来保存得 非常好。但 在1900年出土后至今,敦煌写经受到较为严重的虫害。还有光线的影响也很大,书暴露在阳光下受到光线长时间照射会褪色老化。林明表示,污损 污染也要注意,比如在使用过程当中,会做一些标签,没有用了就涂掉了,加新的标签,这些都会造成污染。还有一个就是不当的修复,不具备文物保护常识的人对 文物进行修复,会造成破坏。
观点
文物修复就是不改变现状?
张欢表示,古今中外,修复 的理念原则各有异同,也经历着不断发展的历程。目前世界各国文物修复届普遍比较认同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文物的原真性。这个原则要求, 对文物修复应该有足够的研究资料为证,应避免对文物历史信息的干扰和破坏,更不能进行任何臆想的修复。不管是怎样的艺术家修复,是不是和原作品一样都很难 判断。大家可能从艺术标准判断,每个人因人而异。著名的雕塑作品《维纳斯》(正式名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是19世纪发现的,也有人提出来要修复胳膊, 有不同的方案。大家都知道现在也没有修复,这是对文物原状的尊重。
故事
建筑墙厚6米专门放置皇家家谱
纸质文献收藏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有文献收藏。林明举了个古人收藏文献的例子,现在看到的对纸质文物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其墙的厚度有6米多,是专门用于 放置皇家的家谱,所以对于环境保存考虑得非常周到。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只能通过建筑增加厚度延缓外界的环境变化对里面发生的影响,虽然没有 人工干预,现在检测里面的温度常年维持在25℃以下,所以效果非常好。另外,古人在保存纸质文献的过程当中也会用其他的东西进行防虫,比如樟脑等。但从现 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适宜,因为长期使用对人体有害,对书也不好。所以对于古人所用的方法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不能照搬照抄。现代科学手段很 多,如采取空气调节的手段,就可以为纸质文物创造一个适宜长期保存的环境。
网址:文物修复背后的科技范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5696
相关内容
修复“敦煌遗书”的AI模型背后,不只是硬科技,更有人情味文物修复:“手艺”变成“科技+艺术”
重焕新生的青铜鑑:不再“隐身”的文物修复背后
科技助力文物修复展示
古董修复背后,为什么无痕修复如此重要?
古籍修复师书市现场揭秘: 修复背后的“十八般武艺”
古玩手镯的修复艺术:背后隐藏的价值与故事
“我是小小文物修复师”
二十年后的科技生活作文范文(精选42篇)
它们为何会成为文物藏品修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