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为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20 14:12

城市居民生活压力:高房价,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

皮书观点

一线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为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指出

来源:社会心态蓝皮书  作者:马云馨  发布时间:2017-01-20

  2016年12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源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是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其中,就业压力感和二三线城市同水平,但低于四线及以下城市。其他经济方面和家庭人际的压力感,一线城市均高居其他城市。四线及以下城市除了交通和住房压力感低于一线、二线城市和整体平均水平(不过也高于三线城市),其他经济压力源也并非最低,收入、教育、医疗、健康、赡养老人、工作学业压力接近全国整体平均水平,而在家庭与人际压力感上更是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和二线、三线城市。即使有着较好的就业环境,一线城市也并非宜居城市, “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热词和公众话题。但是四线及以下城市也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离一线,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干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

  三线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以及整体水平,在经济压力感、家庭人际压力感上均为最低。这和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城市竞争力的宜居城市结果一致,认为三线城市普遍宜居,而二线城市宜居欠佳。但将二线城市细分为二线发达、中等发达、发展较弱城市,再和三线城市比较后却可以看到,虽然二线发达城市在住房、交通和赡养老人三个与经济有关的压力感上逊于三线城市,有较高的生活压力感,但在其他经济压力感上,特别是家庭和人际压力感上是低于三线城市的。二线发达城市包括的是经济发达的强省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8个城市,生活压力感在经济压力和家庭人际压力上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也远远低于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从生活压力感角度考虑,或许可以称之为宜居城市。

  (参见《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p7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网址:一线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为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26252

相关内容

居民感到生活压力最大的是经济问题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涉及高速收费、城市公交……这些提案关乎你我生活
从10亿人的抖音数据,看医疗健康生活新方式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的通知
佛山护养院和养老院的区别入住率高
57城生活舒适度榜:江浙多出宜居城市,崖厦杭住房压力超一线
从“我”到“家人”:女性健康影响力构筑家庭健康力量之源
从″润式生活″到″慢生活″:新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变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