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涵:以作品守护匠心,以创新探讨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21 09:07

现代文学作品探讨社会现实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文/张磬雯)手工艺品是民间的人民为适应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方式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机械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艺品,手工艺人也变得越来越少了。“尽管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让人眼花缭乱,我依然很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带着一颗‘匠心’去发现生活的意境,感受手工艺品中的独特魅力。”沈诗涵说道。

  沈诗涵,知名手工艺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生活在艺术世家,爷爷便是她对艺术喜爱的起源,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成就了今天的手工艺大师——沈诗涵。“于我而言,艺术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千篇一律,机械生产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作品创作过程能带给我极致的感官愉悦和美感体验,我很享受。”创作源于生活亦忠于生活,沈诗涵坦言,她也曾在生活与创作中迷失方向,知名丝网印刷作品《Dark》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记录了她的迷茫时期,在黑暗中寻找一束光,是艺术带给了她五彩斑斓的希望,在不断创作中找到自我。黑暗角落的蜘蛛网与作品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格格的网如同一条条的道路,充满希望指引着方向,所有的黑暗都是迎接黎明前的曙光。该作品也被刊登上了2019年的艺术品鉴。

  她沉浸于创作,也执着于创新。与众多用贵重材料打造的手工艺品不同的是,沈诗涵的作品注重环保价值,那些被嗤之以鼻的余料,是她的珍宝。在沈诗涵看来,变余为宝是用一定的美感和创新的构思赋予它们新的意义,产生价值。正如她的作品系列《生》,以中国传统的物尽其用为出发点,选择未被广泛关注的宝石弃料为创作的原材料。在宝石弃料的再设计利用中,选择大漆板作为承载板,将宝石弃料与中国传统工艺的结合,如镶嵌工艺、掐丝工艺,是材料与工艺的“碰撞”。该系列作品是沈诗涵的新尝试,也是她对社会的呼吁,她说:“目前,对于弃料的再设计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在设计中只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的存在,在手工艺领域还未成为一种主流。希望能通过《生》系列作品在手工艺这一领域运用弃料和再设计的方式,给更多手工艺人、设计师提供对弃料创作的新思路。作品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物尽其用,呼吁人们关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沈诗涵作品,《生》系列)

(沈诗涵作品,《生》系列)

  在沈诗涵的作品中,像《生》系列这样重新定义废弃材料的作品还有很多,如作品《器》,也从宝石弃料的属性入手,探索宝石弃料再设计的可行性。通过立体作品能够带来更多的空间延展,对宝石弃料的形态进行重塑,透出原本的宝石色泽;如作品《欢迎光临》,则是从环保角度出发,使用回收的废弃宣传单为材料和媒介,用拼贴的方式呈现充满诱惑的产品世界。沈诗涵表示:“每一种自然材料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每一种自然材料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手工艺者作为社会生活风尚的引领者,要巧妙运用可持续设计,不仅是短暂地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引导 ‘绿色生活’。”

(沈诗涵作品,《生》系列)

(沈诗涵作品,《生》系列)

  长期的创作让沈诗涵意识到,手工艺术给她提供了一个慢下去的途径。她很享受在每一个元素的拼接堆砌过程中,静下心慢慢审视每一个细节,最终完成一个成品的状态。这也是属于她慢下来面对生活的一种方式,既弥补了单一快节奏生活的缺陷,也让她产生了一种观察感悟生活的新方式,建立了一种跟世界对话的桥梁。作为一名艺术家,她也做到了将艺术置于时代大背景下,展现了“中正大雅,朴真至美”的人美精神。

  沈诗涵为艺术创作倾注了全部热忱,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流传不朽的艺术作品,她谦虚地表示,她只是诸多对这个行业有着执着追求的手工匠人中的一员,像大家一样把风华正茂、斗志昂扬的青春托付给这个让他们热爱的事业,把满腔热血倾注在手工艺品的创作上。在沈诗涵看来,传承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息,多年来,她确实这样,任岁月磨砺,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依然无怨无悔、坚守初心且勇往直前。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网址:沈诗涵:以作品守护匠心,以创新探讨社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1163

相关内容

匠心·榜样 | 雨虹修缮沈龙盛:雨虹到家服务 美好生活守护者
以匠心设计,重新定义厨间生活美学
凝聚匠心,诗意生活
沈家营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匠心助社、赋能成长”社工心理减压沙龙活动
沈阳工业大学以“家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生态
匠心传承 —— 上海汽车博物馆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揭幕
帝格珠宝的美学生活 独造匠心品牌 提升客户幸福感
以初心 鉴真心 | 郑北孔雀城 | 匠心“=”坚守初心
致敬自然 以匠心筑就自然人居生活
白玉兰沈哲炜:以技术推动创新 让厨房更绿色更环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