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教你如何加强情感交流

发布时间:2024-11-12 11:14

​​情感交流:让对方看到你赤诚的心
 

感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不管地域还是文化上的差异何等之大,人们始终是有感情的。正因为人有了感情,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才常常会出现感情不对口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处理这些感情上的矛盾,如何正确地表达感情信息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情感交流方法。

卡耐基一直在强调,好的口才其实就是准确表达感情而已。本章所讲述的正是教你如何表达感情,在什么样的氛围用什么样的语气。当你真正做到这一点后,你会发觉,自己的口才已然升级了。

卡耐基教你如何加强情感交流
 

从关心对方开始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常常哀叹不知道该如何与陌生人相处,更别提双方熟悉,开始交往了,也有人苦恼于不知道该如何与发生矛盾的朋友消除彼此的隔阂。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多数人都想博得他人的关心与认可,但是却忽略了对别人的关心与认可。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生活的意义》一书中说:“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他的一生困难最多,对别人的损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是由这些人造成的。”没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会关心你。

有人说:“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实际上,如果你能够真心实意地关心别人,那么你的生活将顺利很多,别人对你的帮助也将使你大为受益。如果你只想让别人注意自己,让别人对你感兴趣,你就永远不会有真挚而诚恳的朋友。如果你试着用心去关心别人,那么即便是陌生人也会成为朋友。

所以,要想使别人喜欢你或者想要与他人培养真正的友情,得到别人的帮助,生活得更加愉快,那么就请从改变自身开始:真诚地关心别人,爱护别人。

用爱与父母沟通

从小到大,我们多多少少跟父母都发生过一些争执。尤其是在“成人意识”的萌发和自我意识的确立过程中,子女们会敏感地意识到自身,希望独立行事,而父母在家庭中总习惯以权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必然会有冲突。

其实子女与父母发生争执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往往与其的经历和环境有关系,每个人的看法都会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父母的人生阅历丰富,考虑问题全面周到些,但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产生偏见。另一方面作为子女思想上容易接受新东西,但考虑问题难免片面、肤浅。所以当两代人思想发生碰撞的时候,少不了会因为观点不一致而产生争执。

和父母争执既会给自己增加烦恼,也会给父母带来痛苦。孔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其意思就是:父母有犯过失的可能,做儿女要尽到孝道,就要在父母还没犯下过失的时候,劝告父母不要犯这个错误。看到父母不采纳自己的意见,还要继续孝敬父母,对于父母所吩咐的事情,还是不要违背,一次再一次的,不断地去劝谏,虽然感觉很劳累,但是并不怨恨父母。在这里孔子说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你跟他们有什么意见相左,在说话时候最好注意一下方式,有话好好说。可是一旦与父母的争执产生了,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和恰当化解呢?

1.学会心平气和地倾听父母的说教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课,正因为有父母的教育,我们才会成就自己的明天。其实与父母很多争执的产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反叛心理,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觉得父母的说教是多余的,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这时就很难听进父母的话,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倾听父母的说教,这是对父母的尊重,听过之后自己再加以分析,接受父母好的建议,对于父母不适合的建议再委婉地进行拒绝。

2.要进行自我反省,设法与父母沟通

和父母发生争执后,要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可以采用角色互换法来理解父母,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真找出自己负有的实际责任,并且要选择妥善的方式向父母承认错误,做到和父母深层次的沟通。这样不仅能解决当时的矛盾,也会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程度,掌握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杜绝争执现象的发生。

3.不怕丢面子,尽早打破僵局

和父母发生争执后,在没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时,还会为能顶撞父母而振振有词,以“胜利者”而自居。不想主动和父母说话,有时父母和自己主动讲话,也装模作样,不予理睬,并错误地认为,主动和父母认错是丢面子。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应当想到,作为晚辈,对父母粗暴无礼的行为实际上已深深刺伤了他们的心,应立即向父母赔礼道歉,恳求他们的原谅。这样,父母很快就会转忧为喜,并谅解子女。在和父母闹别扭时,子女要先开第一腔,主动打破僵局,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家庭是一个整体,子女跟父母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我们要跟父母多沟通,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用爱的力量化解与父母之间的争执。

让朋友更出色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一滴蜂蜜比一加仑胆汁,能捕到更多的苍蝇。”对人也是这样。如果你要让别人同意你的观点,你就要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真正的朋友。这就犹如一滴蜂蜜,用一滴蜂蜜赢得了他的心,那么,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几年前,美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正在洽谈订购下一年度所需要的汽车坐垫布。三个重要的供应商做好了坐垫布的样品。这些样品都已经通过汽车公司的检验,并发通知给各厂家,让他们的代表在某一天以同等条件参与竞争,以便公司最终确定供货方。某厂家业务代表R先生来到汽车公司。当时,他正患着严重的喉炎。“当我参加高级职员会议时,”R先生说,“我的嗓子哑得厉害,几乎发不出一点声音。我被领到一个房间,与纺织工程师、采购经理、推销经理以及该公司总经理当面洽谈。我站起来想说话,但我只能发出嘶哑的声音。他们都围桌而坐。所以我在纸上写道:‘各位,我的嗓子哑了,我说不了话。’‘让我替你说吧。’对方总经理说。他真的在替我说话,他展示了我的样品,并称赞了它们的优点,引起了在座者的热烈讨论。由于总经理在替我说话,因此他在这场讨论中站在了我这一边,而我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微笑、点头以及几个简单的手势。令人惊喜的是,当会议结束时,我得到了这份合同,对方订750万码的坐垫布,价值160万美元——这是我获得过的最大的订单。如果不是我的嗓子哑了,我很可能得不到这份合同。通过这次经历,我发现让别人多说话是多么有价值。”

很多人为了让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一致,往往会说话过多,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策略。其实,真不如让对方畅所欲言。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事及自己的问题知道的一定比你要多,所以你应该向他提些问题,让他讲述有关的事情。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或许会想方设法阻止他,但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当他还有许多意见急着发表的时候,他是不会注意你的观点的。要有耐心,并以宽广的胸襟去倾听。要诚恳地鼓励对方充分地发表他的意见。

如果一个人因为与你不和,并对你怀有恶感而对你心怀不满,那么你用任何办法都不能使他信服于你。责骂的父母、强硬的上司及丈夫、唠叨不休的妻子们应该明白:人们不愿改变他们的想法,不能勉强或迫使他们与你我意见一致。但如果我们温柔友善——非常温柔,非常友善——我们就能引导他们和我们走向一致。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考说:“如果你想结下仇人,那你就要比你的朋友表现得更加出色;但是你若想获得朋友,那你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更出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朋友胜过我们时,他们会获得一种尊重感,如果我们胜过他们时,他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并引起他们的妒忌。德国有一句俗语:“最大的快乐,便是从我们所羡慕的强者那里发现弱点,从而获得满足。”是的,某些朋友从你的挫折中获得的满足,比从你的成功中获得的更大些。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让朋友表现得比你更出色,这样才会使人永远喜欢你。

说话要酌情而定,点到为止

事情有缓急,说话有轻重。有些人在日常交际中,对问题缺乏理智,不考虑后果,一时性起,说话没轻没重,以致说了一些既伤害他人,也不利于自己的话。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这类说“过”了、说“绝”了的话,虽然有一些是言不由衷的气话,但是在对方听来,却很伤心,故常常引起争吵、嫉恨,甚至反目成仇。俗话说:“过火饭不要吃,过头话不要说”、“话不要说绝,路不要走绝”。如果听话人是一个非常明白事理的人,你说的话就不必太重,蜻蜓点水,点到即止,因为对方就像一面灵通的“响鼓”,鼓槌轻轻一点,就能产生明确的反应。对这样的人,你何必用语言的鼓槌狠狠地擂他呢?

赵明是工厂的一名班组长,最近他的班组调来一个名叫王楠的人,别人对王楠的评语是:时常迟到,工作不努力,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早退。过去的班长对王楠都束手无策。第一天上班,王楠就迟到了5分钟,中午又早5分钟离开班组去吃饭,下班铃声响前的10分钟,他已准备好下班,次日也一样。赵明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王楠缺乏时间观念,但工作效率却极高,而且成品优良,在质管部门都能顺利通过。于是,赵明对王楠微笑着说:“如果你时间观念和你的工作效率同样优秀,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以后赵明每天都跟王楠说这句话。时间久了,王楠反而觉得过意不去了,心想:过去的班长可能早就对我大发雷霆了,至少会斥责几句,但现在的班长却毫无动静。

感到不安的王楠,终于决定在第三周星期一准时上班,站在门口的赵明看到他,便以更愉快的语气和他打招呼,然后对换上工作服的王楠说:“谢谢你今天能准时上班,我一直期待这一天,这段日子以来你的成绩很好,如果你发挥潜力,一定会得优良奖。”

赵明对待王楠的迟到,没有采取喋喋不休的方式批评,而是点到为止,让其自动改正错误。

小宋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他不满某些社会现象,爱发牢骚,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也甩开教学内容,大发牢骚。很显然,他缺乏教师这个角色应有的心理意识。校长了解这种情况后,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校长说:“你对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反感,对教师经济待遇低表示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心中有气,尽管对我发吧!但是请你千万不能在课堂上发牢骚。少年的心灵本是纯真幼稚的,他们对有些事缺乏完全的了解和认识。你与其发牢骚,何不把那份精力用来给学生讲讲如何振兴祖国?这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做的。”听了校长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小宋认识到当教师确实不能随意把这种牢骚满腹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不然,会对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发牢骚了。

同样,校长如果不把握说话的轻重,直接说:“你这样做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不配做一个教师。”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说话要把握轻重,点到为止,给人留住面子,才能起到说话的原本目的。

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敲。人非圣人,但人也并不都是傻子,能听出个是非所以来,所以,在与别人说话时,不用说得太露骨,稍微做一点儿暗示,旁敲侧击,大家都会明白。而且这种方式也能显示出说话者说话的技巧和魅力。

玩笑过火会伤人

笑是我们生活中一种亲切而又美好的表达方式,玩笑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一味调试剂。适当的玩笑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使人的心情倍感愉悦。不过凡事总有个“度”,开玩笑也是。也许你一句无心的话,在别人听起来就很不舒服。遇到大度一点的,可能过一会就忘了。但也难免会有小心眼的人,说不准以后就会来揪你的小辫子。有些人开起玩笑来不管不顾,只顾自己与他人开心,而忽视被开玩笑者的心情,这种行为则是做人的大忌。

某次饭局,十几个同事一起聚餐。席间A部门的小刘说起了同事小王,说有一次小王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最后喝到了必须要家人亲自去接的地步。这个话题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小王好酒,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同部门的小李这时却接过了话题,开始调侃小王,他说:“难道小王那次真的是喝酒喝多了才要家人去接,还是嫖娼被抓了非得要家人亲自出马才行?哈哈哈。” 大家听了小李的话后都笑了。

这明明是句玩笑话,可偏有人因喝得有点高,迷迷糊糊的把这句玩笑话给听岔了,当晚就把这段话当做笑话讲给了其他部门的同事听。可是讲的时候已经变了味道。结果第二天,公司里就传开了小王“嫖娼被抓要家人去接”的谣言。而且都听说是“小王部门的同事说的”,更增加了可信度。

结果,这件事让小王大为不快,后来经过反复核查,总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不过,从那以后,小王和小刘、小李的关系彻底破裂了。

凡是精明的人,在与人开玩笑时都会把握住尺度,从而为自己留有余地。当然,开玩笑的场合也至关重要。在紧张的场合里,玩笑是缓解气氛、消遣娱乐的好帮手;在一帮酩酊大醉的人面前,玩笑则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偏离事实的谣言,正如故事中的小刘和小李一样,造成的后果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也不要因为怕把玩笑开得过火,就不与别人开玩笑,整天一本正经,这样做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可爱的人。所以,生活中与人开玩笑是必然的,但是在开玩笑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高雅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可以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2.掌握分寸

凡事有度,适度则益,过度则损。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实现目的。但行为要适度,以免伤害朋友间的感情,适得其反。

3.区别对象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大度豁达,有的则谨小慎微。对于不同性格的人,开玩笑就要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开朗,宽容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往往可使气氛活跃;而对于谨慎小心的人,则应少开玩笑;对于女性,开玩笑要适当,对于老年人,开玩笑时应更多地注意给予对方尊重。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即使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也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

4.注意环境场合

开玩笑要分清场合。在安静的环境中,如别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时,开玩笑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工作;在庄重的集会或重大的社会活动场合,开玩笑会冲淡庄重的气氛;在一些悲哀的环境中,如参加追悼会或去探望重病人时,不宜开玩笑,这样会引起人们的误解。此外,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应尽量不要打趣逗笑。总的来说,正式场合一般不宜开玩笑,否则极易引起误会。另外彼此不十分熟悉时,也不宜开玩笑。

5.避人忌讳

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挑放肆,特别忌谈男女事情。长辈与晚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解颐助兴、乐在其中。有人开低俗的玩笑,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掺言。

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哪怕是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

忠言也能不逆耳

中国有句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俗语被广泛运用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导致人们形成了一种错觉:对别人起劝阻作用的话一般是难听的,不难听的话不是对别人有利的话。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劝说他人之时,往往抱着“只要有利于对方,就不怕对方无法接受”的思想去劝导,只强调动机的利他性,而忽略了别人接受过程的复杂性。这样即便暂时性地说服了对方,对方也会觉得是被迫的,而非是出于主观自愿。

因此,劝导别人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对,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

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数几个最有为的帝王之一,他有一个从来不怕杀头、往往说起话来直来直去的下属魏徵,李世民对他是又爱又恨。有一次魏徵又在早朝中触犯龙颜,李世民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退朝后扬言要杀了魏徵。长孙皇后知道这个消息后很着急,她知道李世民如此英明,一般是不会轻易杀人的,但是他这次如此震怒就很难说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魏徵一直提倡的“忠言逆耳”恐怕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于是长孙皇后决定采用顺耳之言来规劝李世民。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自古都是主贤臣贤,只有君主开明,臣子才会直来直去地指出君主治理国家中的不足之处;只有君主开明,臣子才会敢于直抒胸臆,实事求是地说话。如今魏徵之所以敢于直言劝谏,这正是皇上英明的表现。”听完长孙皇后的劝阻,李世民觉得有理,便立刻打消了杀魏徵的念头。

你也许意识不到,方法的不当可能会抵消动机和方案的优势。一旦别人不接受你的方式方法,你想要再通过沟通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非常困难了。

劝解他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要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建议或主张,劝说者就要揣摩透对方的心理,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词语,切不可对谁都“直言相劝”。

秦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优旃。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扩建御苑,多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大臣们虽然知道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谁也不敢阻止。

这时优旃挺身而出,他对秦始皇说:“陛下的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如果敌人从东方来了,陛下可以下令麋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不用士兵了。”

秦始皇听了不禁大笑,改变了扩建御苑的决定。优旃的话表面上是赞同皇上的主意,实际意思则是说如果按照皇上的主意办事,国力就会空虚,敌人就会趁机进攻。这样表面上赞同了秦始皇,实际上保全了自己,也促使秦始皇醒悟,从而达到了自己说服的目的。

直言不讳固然可贵,但毕竟上下有别,作为一名进言者,一定要学会沟通的方式、方法,使对方易于接受,让自己的观点顺理成章地传达出去。

病床前的安慰语

人人都知道雪中送炭的好处,这不仅让人由衷感激,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别人遇到麻烦、遭遇病痛折磨或经历失去亲人之痛时,及时给予安慰,别人定会对你感激不尽,这才叫把话说到点子上。

一般而言,病魔缠身的病人会产生抑郁、焦虑、怀疑、恐惧、被动、依赖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和心理波动。这时候,病人的心情是痛苦的,如果探望者言语不当,会使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但是,倘若探视者的语言运用得好,将会使病人精神振作,进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恢复健康。所以,探望者在探望病人时,不要过多谈论病情,以免加重病人的不良情绪。

老赵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部门主管,他还有两年就可以顺利从企业退休,靠养老金颐养天年了。但是祸不单行,就在这年的年底,他由于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老王是该国有企业的厂长,为了表示对下属的关心,他亲自买了一大堆营养品去医院看望老赵。老赵见到企业领导亲自来看望,当然十分激动,但是老王的一句问话却将双方推入了尴尬的境地。

原来,老王关切地询问了老赵:“您饭量可好?”老赵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在外人看来,这确实是一句关切之语,但是在老赵看来,这无异于是一把利剑,深深地刺透了他的心。因为他病势严重,最苦恼的症状就是吃不下饭。老王听到老赵这样的回答后,感觉十分尴尬,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但是他一向不善言辞,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心里干着急。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安慰病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了解病情,说出有针对性的话

慰问病人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病情、目前的实际状况以及有关疾病的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根据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不同程度的安慰。

对于一些在医院休养时间很长的病患者,因为在医院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这时,要有选择地提炼安慰性的语言,要多说一些“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稳定病人的情绪。

有些家庭条件不富裕的病人,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医疗费用的问题。此时,应劝慰他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建议他们注意休养,并与单位联系,争取适当补助。

有些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信心,尤其是身患重病的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遇到这种状况,应该给病人多举些已经康复的例子,这样,病人的担心会减少一些,会重新找回自信,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对他们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2.选择轻松的话题

安慰病人最重要的是使谈话气氛轻松、自在,给病人创造一个开心、愉悦的谈话空间。安慰病人的目的在于让病人放松精神,早日恢复健康。此时,如果与之谈论一些伤感、忧郁的话题,势必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倘若话题涉及病人的病情,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违背了安慰的初衷。

3.注意话语声调

往往简单的一句话,就能给病人带来心灵上的宽慰,因为病人非常在意旁人的看法,对探望者的语气、语调特别敏感。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尽量用委婉、平和、真诚的语气,与病人交流。

当然,音量的高低也应有所控制,尽量使病人感到轻松和愉快。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他们恢复健康,安慰也就起到了预期效果。

4.交谈时,要以病人为中心

看望病人时,交谈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切勿自顾自地夸夸其谈,要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慰问的。所以,不能把自己当成主角,否则很可能影响慰问效果。人在生病的时候,总希望把心中的委屈与不满发泄出来,作为探病方,应让病人一吐为快。这样,病人的不良情绪才能发泄出来,对他们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好处。

不要过度地说同情、怜悯性的话

自尊心人人都有,生病者的自尊心更强。他们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和适度的同情,对于别人的言

语也十分敏感。此时,探病方如果在言语中流露出居高临下的同情、怜悯,病人则很可能认为探病者在嘲笑自己,有的还会误认为自己的病非常严重,从而加重心理负担。所以,在安慰病人时,最好不要说过度同情、怜悯的话。可以说:“前两天我也生了点小病,好好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休息是良药,多休息,一定会好起来的。”

探病就是为了安慰、鼓励病人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病魔作斗争。因此,在安慰病人时,一定要注意谈话方式,周密考虑后,再把话说出口。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

人不仅在生病时需要安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同样需要安慰。此时,把安慰及时送出去,就如同投资一项没有风险、无需本钱的大买卖,日后一定会得到大回报。

​​​​

网址:卡耐基教你如何加强情感交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349

相关内容

夫妻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交流?4妙招让你们关系更亲密
如何有效展开情感交流?了解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和技巧
如何进行情感交流
男女情感的交流? 情感交流技巧?
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与方法
情感交流群,促进夫妻感情的四个情感交流办法
探讨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人生几何情感交流论坛
夫妻怎么交流加深感情 怎么样才能加深夫妻的感情
恋人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感情需要沟通和交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