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声| 221 简历=“简”+“历”
受疫情的影响
待就业人群再创新高
即将毕业的AHNUers
你们是否感到压力山大呢?
今天
让我们跟随 教育科学学院龚伟老师
好好来了解简历那些事儿吧!
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再创新高的待就业人群让不少即将毕业的“准社会人”感到压力山大。我憋在家里除了每日安全问候,就是招聘信息推送。一时间线下冷清,线上热闹。但雷声大雨点小的就业率又让我在“手忙脚乱”之余,感受到丝丝“寒意”,就业的暖春何时才能来呢?坐以待毙肯定是不行的,只能主动出击。于是我开启了作为辅导员最擅长的“软磨硬泡”, 一对一线上指导成为了我三月份以来的“常规核武器”。好在大伙都能接受,也愿意和我谈谈近况。这让我感觉到自己又像老师一样有了用武之地,而不是每天等着催缴“就业债”的“包租公”。
不过,不谈不要紧,一谈更着急。不少同学似乎对于求职简历(以下简称“简历”)还处于“零经验”状态。尽管大家都制作了简历(一小撮同志甚至简历还没有),但是与真正的好简历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于是我每天专门抽出1个小时和同学们探讨简历制作的相关事宜。半个月下来,我发现大家的简历尽管形式上五花八门,但内容上大同小异,反映的问题也基本一致,尤其是一些认知盲点和误区更值得警惕。所以,我今天就和大家谈谈 简历那些事儿。
别把简历想错了
参加的招聘会多了,看到的简历多了,与毕业生交流多了,我意识到不少同学把简历想简单了,或者说他们还有不少认知误区。这导致大家从一开始就跑偏了,花力气完成的一份简历在HR眼里可能漏洞百出。
01
本末倒置:“简历就是一张纸”
现在很多网站包括HR都会告诉你,简历不要超过一张纸。那为什么不能超过一张纸呢?我们想到的更多是“因为用人单位时间有限”。我自己也做过面试官,也和一些HR交流过,其实一张纸不仅仅是因为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一张纸足以留下你的“精彩”。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少毕业生只关注“末”——怎么样压缩成一张纸,而忽视了“本”——怎样留下自己的“精彩”。因此制作的简历除了一些条条框框,啥也没有。 实际上,简历都是由多到少,逐渐“减”出来的,是从自己大量的学习、实践、教育经历中挖掘出最重要的信息。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没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我却要反问一句“大学四年所经历的的一切真的无法填满一张纸吗?” 说到底,还是你自己不会总结罢了。
02
错失良机:“简历随时可以做”
不少大学生到了毕业前最后几个月才开始动手制作简历,甚至明天找单位,今天做简历。这些学生普遍认为简历并不繁琐,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殊不知一份高质量的简历除了“这张纸”之外,还涉及到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如果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认真打磨,得到的就只是一张没有什么价值的“废纸”。一些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一投简历就石沉大海,自以为“怀才不遇”,实则是没有好好准备。 一份好的简历绝不是一两天“赶”出来的,而是大学四年“走”出来的。我们在毕业前要做的只是系统梳理。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 每一年我们撰写“学年鉴定表”就是为简历添砖加瓦的绝佳时机。遗憾的是,一些同学只将它当作一个任务,草草了事。等到毕业前再挖空心思完善简历的时候,很多优秀的过往已经回忆不清了。
03
投机取巧:“简历有的是模板”
现在只要打开“百度”搜一搜“简历制作”,就会有大量的模板出现。其中不乏一些制作精美的模板。看到这些模板,不少毕业生如获至宝,将自己的“简历”随意嫁接,稍作调整,就以为OK了。
殊不知, 模板只是用来参考的,尽管框架较为完整,但仍有不少漏洞,尤其是与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匹配,甚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符。一些同学习惯于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往模板上填,而不知必要的删减。例如:我看过的很多模板都有“性别”“籍贯”“年龄”这些内容,但这些信息实际上是不需要出现在一份简历上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不少用人单位拿到毕业生的简历时,扫一眼就知道你是认真制作了个人简历,还是套用了模板。而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成为用人单位判断毕业生求职态度的重要参考点。所以, 不要以为模板精美就可以了,不善于使用模板,同样会被“PASS”掉。
04
包打天下:“简历一份就够了”
我们常说的“人职匹配”理应体现在简历之中。这意味着当同学们应聘不同的单位和岗位时,就应该准备具有针对性的简历。例如,考虑从事教学岗位,就应该着重强调教学经历;考虑从事管理岗位,就应该着重强调管理经验。 通过对于大学经历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完善,就能够制作出基本匹配用人单位的简历。只是不少毕业生未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总是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好简历,然后根据自己主观喜好把简历投递出去,而不是根据岗位需求去调整简历。这直接导致不少毕业生的简历与求职岗位间匹配度不高,甚至不符合对方的需求,直接丧失了笔试或面试的机会。
当然,这不是让大家造假,随意篡改简历内容,而是在保证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挖掘自身的优势,做到人职匹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自己应聘某一岗位时并没有体现出什么优势,或者说没有相应的经验,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被用人单位淘汰的几率就会增加。
简历的“好”值得拥有
我们既然要尽可能规避这些认识误区,就需要清晰把握“简历”的“好”。只有充分意识到一份简历的真正价值,同学们才会下功夫打磨简历。
01
优势的象征
简历是一个大学生走向职场的优势象征。一份优秀的简历能展示一个人的优势,尤其是胜任职场的优势。只有将你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一份简历才可能脱颖而出,被HR看重。如果一名毕业生在简历中谈论更多的是自己大学期间的奖学金和课程学习,那这只能证明你的学业成绩较为优异,学习能力不错,却无法证明自己的其他素质尤其是工作能力也很优秀。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家教,实习等各项内容来呈现。
因此,简历不仅仅是告诉用人单位我在大学里学过什么,做过什么, 更要将自己的优势充分表达出来,即告诉对方做成了什么,尤其在学习之外还有哪些成绩,这些往往具有关键性作用。
02
职业的敲门砖
若想赢得一份工作,简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份好的简历不仅需要体现自己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用人单位看到一名毕业生的“才华”,尤其是胜任一份工作的综合能力。你的好只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并且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好”,才是符合职业的“好”。当我们的毕业生们将自己制作的简历投递给用人单位时,就是在试图敲响了属于自己的职业大门。这份简历越是精良,越是匹配,你敲门的声音就越是响亮,你获得的机会就会越大。
03
大学四年的成长
如前所述, 一份优秀的简历绝对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完成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名学生在大学四年磨砺出来的。你所要展现的恰恰是自己四年的成长。你要让用人单位充分感受到,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并基本具备了立足社会、胜任职场的能力与素质。有些同学说自己的简历不知道怎么写,似乎没什么可以写,这有可能是自己的撰写技巧问题,但根本原因可能还是自己没有好好度过大学四年,没有让自己的大学充实起来,活跃起来,没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因此, 只有见证了四年成长的简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简历,才是值得挖掘的简历,才是让你底气十足的简历。
好简历优先在“简”
明白了简历的价值,就要用心制作一份简历。常规简历毕竟需要通过一张“纸”来呈现,因此必要的形式和内容规范还是不能少的。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01
形式简约有章法
既然是简历,形式“简”是第一位的,但简历“简约”不“简单”。
一方面要做到分门别类。例如,如果是寻求一份教师工作,简历中至少应该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经历、教学经历、履职经历、实践经历等。每一部分又具有独立的内容,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要做到条分缕析。以实践经历为例,很多毕业生都会在简历中撰写暑期社会实践,一般就是告诉用人单位参加了XX团队,负责XX事。但是若要在简历中写清楚这段经历,就应该做到逐条丰富、仔细分析,说明自己在团队中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总之一句话, 要让用人单位感受到你优秀的协调、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尤其是这些能力又正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02
内容简练有重点
如前所述,一份好的简历是删减出来的。那么,哪些内容值得留下来呢?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一是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不少毕业生在撰写个人简历时面面俱到,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优秀,反而忽略了自己的诉求。这种诉求不仅体现在“求职意向”这一个信息填写上,同样应该呈现在整个简历中。你要让用人单位通过你的简历感受到你就是奔着这个岗位来的。
二是告诉对方你有什么。你表达了对于职位的渴望还不够,更需要让用人单位意识到你所具备的恰恰符合这个职业,你能满足单位的需求,而不是你的一厢情愿。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你要用自己的描述充分展现出人职匹配,将你的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有效契合,以达到“非你莫属”的效果。
好简历关键在“历”
如果说简历其表在于“简”,是为了让用人单位发现你,那么简历其内就在于“历”,是为了让用人单位聘用你。可以说,一份好的简历正是一段经历、阅历和其所展现的资历,这也是一份简历的三个层次。
01
第一层级:表现经历
大学四年在人生旅程中是短暂的,但是在人生的重要性上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名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简历要反映的第一层次就是每一名学生大学四年经历的人与事。这些经历可能是一场活动,一个职务,一次奖学金,一段实习……你要在这些人与事之间,挖掘出最真实、最优秀的自己,并将它充分的展现出来, 最为关键的是要让用人单位从中看到你的成长轨迹。
02
第二层次:体现阅历
经历多了自然会积累经验,但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能将这些经验真正内化,上升为阅历,最终成为自己的人生智慧。这也恰恰反映了简历的第二个层次 。
当然,有同学可能会问“简历也能体现阅历?” 你制作简历的能力和章法本身就可以上升到阅历的高度,包括你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时的涵养(即使是电子邮件也需要将自我介绍写在正文部分),也同样是阅历的体现。以前,电子邮箱里收到过一些学生的简历,既不注明标题信息,也不写明提交来意,就是“简历”二字。我想,如果此时电脑那端是用人单位,估计对方连打开邮件的想法都不会有。因为一个不懂得尊重对方的人,又何须得到对方的尊重呢?可能这些学生不缺少智商,但一定缺乏智慧。
03
第三层次:展现资历
你能不能得到认同,绝不是一段“自我评价”可以证明的。简历尽管只是一段文字,但是这段文字背后却是你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证明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的行动。
因此, 在没有足够机会展现自己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在简历中用曾经的工作、业绩尽可能证明自己具备拥有这份工作的资格,这正是简历的第三个层次。这并不是夸大其词的卖弄,而是实事求是的自证。如果你没有这份底气,又何谈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呢?在招聘简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先”二字,而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可以提供几点证明自己优先的材料,因此应聘者之间最终比拼的不再是谁“优先”,而是谁“更优先”。如果你没有,那么只能“OUT”。
说到这,大家可能发现,这篇短文其实并没有谈论多少技巧。因为在我看来任何技巧都是为事实服务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才华”,再多的技巧也仅仅是虚有其表罢了。
当然,我们也不要害怕,毕竟大学四年,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有时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已,而这恰恰是简历制作技巧的用武之地。不过,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们来说,越早沿着正确的方向积累,就越能在大四做到胸有成竹。到那时也就不必再纠结模板、技巧的问题了。
总之一句话, 好的简历是用大学四年的点滴成长慢慢书写出来的,它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努力,在此也希望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准社会人”都能用双脚丈量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听完龚伟老师
对于简历那些事儿的感悟后
学小工感到受益匪浅
那么AHNUers对简历的认识
是否更上一层楼呢?
无论如何
我们都要一丝不苟地
用大学四年的点滴成长
来制作属于自己的优秀简历!
党团和班级建设辅导员工作室
编辑| 钟欣婷
审核| 聂余
(文字源于教育科学学院龚伟老师 图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网址:辅导员心声| 221 简历=“简”+“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396
相关内容
护理员的简历怎么写养老护理员的简历怎么写实习经历
财务管理个人简历范文(6篇范文)
在线制作简历照片
怎样写好家电维修员简历的技能特长部分
视频剪辑师简历(精选10篇)
护理专业个人简历(通用20篇)
个人简历技能特长怎么写(附范文20篇)
财务管理专业个人简历(精选5篇)
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