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交易平台上,90后已成为二手物品交易的主力军。90后为什么热衷二手交易?二手交易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本报记者 迟琳
旧物件线上成了稀罕物,90后热衷“二手生活”
27岁的张喆不久前在“闲鱼”上把一张还剩半年的健身卡转让了出去。他说:“因为工作关系,不能经常健身。要在平时,剩余的钱多半是打水漂了,而现在把东西放到网上卖,健身卡有了新去处。”
张喆热衷于二手交易,家中的笔记本、平板、手机都是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购得。他还是一名资深的卖家,经他手卖出去的旧物件达到上百件。张喆告诉记者:“通过传统的旧货市场,旧物件根本卖不上价,一般也就值几块钱,贵的十几块钱,只能被当作废品回收。但二手交易平台却让线下的这些廉价品成为了线上的稀罕物。”
和张喆一样,23岁的小王也是“二手生活”的忠实粉丝。她习惯将“攒”下来的各种闲置物品都“挂”到网上。“有买来就不喜欢的包包、活动赢回来的全新未拆封小家电、替换下来的电子产品……每隔几天就能卖出一件。”小王说,卖掉闲置的物品,既清了库存,还能挣些“银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不少90后热衷于“二手生活”。其中,超半数女生成为二手交易平台的常客,她们经常是为自己冲动的购物欲埋单,买到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后再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卖出。母婴用品、化妆品、衣服、家居用品、数码产品是上传最多的转卖物品。
二手交易平台,折射全新生活理念
“婴儿床一张、热奶机一台、学步车一部、婴儿衣物两套(全新)……总计1000元,价格可面议,可单独出售。”记者在一家二手交易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该信息发布者“桃子”留言称:孩子已经两岁了,之前用过的婴幼儿产品完全可以循环再用,因此便宜处理。
“桃子”说,自己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消费计划的冲动派。生了孩子后,她开始勤俭持家,并养成每一笔开支都记账的习惯。结识二手交易平台后,她开始转让闲置的物品,“虽然没能按原价出售,但多少也能换点钱补贴家用。”桃子说,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环保、低碳,旧物品的循环使用也迎合保护环境的需求。“我们家用的自行车、书房的办公桌都是从二手交易平台淘的,用起来和新的没太大区别,但价格方面实惠多了。”
“一位妈妈把闲置物品转让给另一位妈妈,顺便交流如何避免产后抑郁;大学生们在交换考研资料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与他人分享;同是电玩爱好者的发烧友们凑在一起,互换游戏光碟……”某交易平台塘主沈括觉得,二手交易平台能够得到90后群体的青睐,除了他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这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家可以通过平台结识、交流、分享。
二手交易有喜有忧,交易信誉难保障
采访中,一些90后认为网上二手交易平台具有信息量大、种类齐全、交易灵活、节约时间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交易信誉难保障的问题。
90后张龙说,他曾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买过一台平板电脑,卖家称这款电脑八成新,并承诺所售产品配有原装充电器,另附赠两张钢化贴膜。但张龙收到实物后,却有些失望,“充电器不是原装的,钢化膜还坏掉一张。”张龙说,因为这类产品属于“自用闲置转让”的商品,被网站默认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他只能自认吃个“哑巴亏”。
记者登陆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发现,一些网站采用“支付宝担保交易”来保证交易安全。买家付款后资金将自动存入平台担保账户,确认收货后卖家才能收到货款。虽然保障措施比较严谨,但很多平台并不支持无条件退换货。在这些平台上,售卖程序并不复杂。只需登陆平台,选择“发布”栏目,上传物品照片进行支付宝认证,然后填写标题、物品描述、添加照片或视频,进行价格、类目确定即可,缺少了资格审核过程和信用准入标准。此外,二手物品的信息显示比较简单,有时甚至存在部分虚假内容,这也给买家带来很大的困扰。
二手交易平台前景广,交易维权体系待完善
日前,某权威机构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达0.76亿人,增长率达55.1%,90后占比达到54%,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人。该机构分析,中国消费者购买力正在增强,同时电商行业发展迅猛,许多消费者冲动消费后闲置的产品,给在线二手交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从事汽车销售多年的乔羽,见证了这几年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的发展,“门类越来越细化,有专门交易IT产品的平台,有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也有大型网络贸易平台。而产品自带‘低支出’的属性,正好迎合了90后收入有限的特点,让他们可以通过减少开支而获得想要的‘品质’生活。”
但二手交易平台作为近两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事物,并不完善。乔羽说,对于卖家而言,平台对他们的限制较少,准入门槛较低,缺少有利的监管;对于买家而言,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他觉得,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前景虽广,但还是需要在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优化网络环境,完善维权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