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一些生活中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4-11-05 16:06

我花了很多心思来研究各种物品,它们的用法和组织方式。我用一种理性而智慧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的“生活智慧”并不亚于我的“编程智慧”。实际上这两种智慧的起源是相同的,它们都来自于一个人的内心,来自于他的本性。

一个生活邋里邋遢,不会收拾和安排,匆匆忙忙,不会花钱的人,他写出来的代码大概也差不多蹩脚。反之,如果一个人生活里很有条理,他编程的时候肯定也无法原谅自己写出混乱复杂的代码。这种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能把钱花在最恰当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省钱,给自己造成不方便。

实际上如果你开始琢磨生活里的智慧,就会发现很多编程的算法,几乎可以直接对应到生活里面。反之亦然,生活里的琐碎智慧,也可以启发编程的想法。

整理房间

说到算法在生活里的应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整理房间。你如何组织和摆放房间里的各种物品,使得它们美观温馨,不占太多地方,可以方便的拿到,用完之后又可以方便的放回去?你可能想不到,物品的管理,跟一种常见的编程概念有关系,那就是哈夫曼编码。

整理房间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耗费了很多人一辈子的时间还没琢磨清楚。很多人的房子虽然还算干净,东西却是任意摆放的,缺乏规律和组织,而且他们舍不得花钱买恰当的工具,于是他们就遇到这些问题:

东西要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很多东西摆在蹩脚的地方,你每次用它都得先挪开另外一些东西。用完放回去又得再次挪开那些东西。

家里东西太多,空间不够摆放了,却全都舍不得扔。

家里的储物空间其实挺多,柜子抽屉很多,却由于没有合理的组织,所以放不下很多东西。

有些物品由于大小和形状特殊,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放在哪里似乎都别扭。

很多人每天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却因为是“生活中的小事”,一直没有认真思考过,甚至认为自己是大忙人,赚大钱的,所以不屑于解决这种问题。而我则不一样,每当遇到这种问题,我都会像解决编程问题一样,认真而理性的思考,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想出很合理的解决方案。

对于物品的管理,我有一种通用的“智慧”,类似于哈夫曼编码。在哈夫曼编码里面,最常用的字符用最短的编码来表示,不常用的字符用长一点的编码来表示。这种概念应用到生活里面,那就是把最常用的物品摆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把不常用的物品摆在不大容易拿到的地方。

举个例子,牙刷牙膏是每天都用的,所以我就把它们直接摆在浴室的案台上面。泡脚盐不是每天都用,我就把它放在下面的柜子里。越是不常用的东西,它在柜子里的位置也越靠里面。

购置物品,抛弃物品

我发现那种家里东西太多,似乎没有空间存放的人,他们并没有仔细的思考过自己“需要”什么。他们舍不得扔掉旧的东西,即使自己永远也不会再用它们。他们会跟自己说:“这些东西当年可是花了多少多少钱买来的呀。舍不得扔!” 或者说:“虽然这个东西不值钱,可是勤俭节约是我们的光荣传统,积少成多。这也扔那也扔,买房子的钱从哪里来呀!”

从编程和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人,这种人就是没有明白所谓“极简主义”,而且他们并没有对物品的价值做过理性的计算和分析,就盲目的崇尚所谓“节约”。

做技术和设计的人也许都看过乔布斯设计房间的故事,还有那副标志性的照片。乔布斯坐在房间中间,旁边只有一盏灯,其它什么东西都没有…… 你也许没有想到,每一次搬家到遥远的地方,我也是这样开始生活的。我会从自己的物品里面挑选出自己最想留下来的,而把其它的都送人,卖掉或者扔掉。

到了新的住处,我会购置一盏灯,一张气垫床,这样让我晚上看得见,在一个星期之内有睡的地方。然后,我会很快去商店挑选一张非常舒服的床,不惜血本把它买下来。床垫,床单,枕头之类的贴身物品,直接关系到人的休息和健康,所以对于它们我会很舍得花钱。你也许不知道,不同质量的这些东西,感觉真的相差很多。

然后我会开始细心思考自己需要其它什么东西。我不会到商场里看到什么就买,每购置一件新的用品,我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需要这个物品吗?它是否跟已有的物品的功能有冲突?它比起同样功能的物品有什么优势吗?它质量更好,更方便,更美观,更温馨?它会不会带来什么麻烦?会不会占用太多空间?它带来的价值相对于这些弊端,值得吗?”

我会权衡所有这些需求。如果我还没有类似功能的物品,那么我会上网搜索类似作用的东西,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力和其他人的评价,从中挑选一个最好的。我经常使用美国商店和 Amazon 的无条件退货功能。对同样功能的物品,我有时候会买好几个不同的过来,经过几天的试用,留下其中最好的一个,把其它的都退了。有时候有的东西过了退货期或者退不掉了,就送人或者扔掉。

这样看上去似乎很残酷,很浪费,然而一旦我选好了一个物品,我以后就会一直记得它,我会记得我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它,我会记得其它相似的产品有什么缺点。下一次再买类似的东西,我就会利用这些积累的智慧,只跟以前没见过的物品比较,而不会重复同样的过程。这样就不会给商家造成过多麻烦和过多的浪费。

由于这种极简主义的方法,我的房子里很少有多余的物品。

什么是浪费

很多人盲目的反对“浪费”,认为我们应该勤俭节约,扔了本来还可以用,或者可以吃的东西就是浪费。所以这种人买了东西,总是会一直把它们留着,自己做了菜或者在饭店点了菜,总是要把它吃完。他们没有理性的意识到,使用不好的劣质的产品,让自己的身体或者心理受损,吃过多食物损害自己的身体,影响自己的睡眠,那才是真正的浪费。

使用高质量的,安全的产品,扔掉不好的产品,不吃过多的食物,表面上浪费了钱,实际上却是节约了钱。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中国人,远远地低估了自己身体和健康的价值。年轻一点的时候拼命地省钱,克扣自己的身体。由于舍不得扔掉旧东西换新的,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各种不方便,不愉快。

年纪大一点的时候,发现身体有点不好了,很多地方开始出问题,又因为想省钱而不去找好的医生,因为省钱而不使用最好的医疗产品和设备,所以问题不能在早期得到防治。到后来,问题就越来越严重,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他们把以前“节省”下来所有的钱都赔进去了,甚至还要多几倍,却还是难以很好的保全自己的身体……

所以关于浪费这个事,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把账算清楚。你现在花掉几千块钱解决好生活上的一个问题,也许会在将来帮你节省几十万也说不定。有些人几毛钱都斤斤计较,你计较个几十年,总共加起来能节省多少?

有些人几块钱一大卷的专用垃圾袋都舍不得买,用超市购物留下来的袋子装垃圾。这种袋子经常是拎东西的时候被物品穿了孔的,所以他们就发现厨房的垃圾漏出来,臭气熏天,难以打扫干净。理解到这个道理,我从来就不用超市的购物袋来装垃圾。专用的垃圾袋很靠谱不会漏,价格微乎其微,我省那点钱干什么?

理性一点的人都会“优化”节约这件事,这就是算法的思想。我的技巧是优先在贵的东西上面节约,而在不那么贵的东西上面就放松一些。比如我在车子上花几天工夫研究,买一个好用又不贵,不容易出毛病的,一下子比别人多省下来几万块钱。然后我就可以在贴身用品上面多花钱,买最安全最舒服的。我就可以不吝惜钱去找好的医生,用最先进的医疗设施,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虽然为此花了好几千,但比起买车省下来的几万,只是一个零头而已。

相比之下,我认识一些人开着保时捷,自己家里的用品质量和安排方式却档次很低,该有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孩子病了还舍不得钱看医生。省下几乎所有其它开支去买保时捷,我也是醉了 :P

价格和价值

还有一项智慧,那就是物品的好坏很多时候不是价钱决定的。很多人以为最贵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识货,所以就让价格来帮他们选择。经过许许多多的比较,我发现好的商品往往都不是最贵的,当然也不排除它们确实就是最贵的。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以为 Beats 的耳机是最好的,因为它卖的很贵。可是经过研究网上的评价,自己的试听,我发现这种流行的大牌子,其实都不咋滴。实际上 Beats 耳机的音色属于最差的之一,声音特别模糊特别钝,重音太重,以至于你没法听清楚音乐的旋律。

后来我发现,有一种耳机叫做“专业录音棚监听耳机”。这种耳机由于要给专业录音师使用,所以很重视对音乐原封不动的还原,而不是盲目的加强低音,让你感觉很有节奏感。于是我发现了 Audio-Technica ATH-M50,还有 AKG K-712。这两款耳机价格都不是特别贵,音质却跟 Beats 最贵的型号都天上地下,舒适程度也好很多。后来我发现凡是识货的人,几乎人手一个 ATH-M50!

另外 Beats 的蓝牙音箱也不怎么好。其实有个叫 Symphonized 的牌子,出产一种木制的蓝牙音箱。虽然价格只是 Beats 蓝牙音箱的零头,音质和最大音量都要比 Beats 高许多,还比 Beats 的音箱小巧。

需求和品质

之前说到我买了两个音质超级好的耳机,然而后来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不需要这种头戴耳机的。一来它们比较大,不方便携带,二来它们罩在耳朵上,还是容易引起耳朵感觉热。

我需要那么高的音质吗?其实有些耳塞的音质已经能满足我的需求,小巧又不会闷着耳朵。所以虽然我花了几百美元买了两个大耳机,平时在办公室用得最多的,却是一个叫 Symphonized 牌子的便宜耳塞。ATH-M50 放在办公桌上,只用过一两次。后来这两个大耳机就被我送人了 :P

这个 Symphonized 牌子的耳塞,在同等价格的耳塞里面不但音质最好,而且它放在耳朵里面的感觉,它的信号线的材质,都是感觉最舒服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你必须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而不能盲目的追求某种最好的品质,比如音质。耳机对于我的价值,不但在于音质,还在于它是否便于携带,耳朵是否舒适。在这么多方面权衡之后,我发现自己其实可以稍微降低对音质的“发烧”追求。

价格不贵的好产品的例子

同样的原理,我发现了好些价格不贵,质量却比贵的还好的产品。比如:

家里的充电吸尘器,我选择了 Hoover,而不是贼贵,吸力还不怎么好的 Dyson。

机器人吸尘器,我选择了一个老版本的 Neato,而不是最贵的 iRobot,也没有买最贵型号的 Neato,可以远程 WiFi 遥控的那种。

电视机,我随便买了个非 4K 的 55 寸 Sony,而没有买昂贵的 4K 电视。实话说,看起来很爽,真没感觉少了什么。

Amazon Basics 的苹果充电线,比苹果原厂的还结实耐用,摸起来感觉也好一些,价格却便宜很多。所以我买了好多根,每个房间两三根,车上两根,办公室一根,背包里还带一根跟充电宝一起用。

汽车,我买了个本田雅阁 V6,而不是奔驰宝马之类的。实话说,这个本田就是比我女票的奔驰好开。引擎代码被我 hack 了之后就更好开了 :)

功能覆盖不重复

从需求出发,我精挑细选了很多的物品,它们的功能处于一种“覆盖而不重复”的状态。覆盖是说我的每一种需求,都有物品来满足它,不重复是说同一种需求没有重复的物品。这个不重复的特点,使得我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需要每次都从不同的物品里面挑选。

举一个例子,我之前有很多的手机充电器。每买一个苹果的产品就有一个充电器,iPhone 充电器,iPad 充电器,…… 然后你就发现 iPhone 自带的充电器速度很慢,因为它的输出电流只有 1A。iPad 充电器输出有 2.2A,却只有一个输出端口。后来我从 Amazon 买了一些 Anker 的快速充电器,有好几个输出端口那种,每个输出都可以动态变化,最高可以超过 2A,可以用于所有的 USB 设备充电。

我在每个房间里都放了一个这种充电器,给它们配上足够多的充电线。这样我就可以在任何房间充电,而不用把手机放在固定的地方。这下子我就可以把 iPhone 的充电器都扔掉了,因为理智告诉我,有了 Anker 的充电器,我再也不会想用 iPhone 自带的充电器了。至于 iPad 的充电器,我拿到公司去用。因为在公司我只需要给一个设备充电,即我的手机,所以 iPad 的充电器正好满足这个需求,还很快。

同样的道理,每买一个 iPhone 我都会直接把它的耳机扔掉,因为它远远不如我的 Symphonized 耳塞,而且很容易从耳朵里滑落出来,基本没法用。

由于这种功能不重复的删除法,我的物品数量一直处于合理可控制的范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不需要进行选择,因为能做这件事的产品只有一种。

对于家具和衣物也是差不多的原理。如果你发现有东西两年都没有用过,那很有可能你永远都不会再用它。由于你不再需要它,不管你花了多少钱买来的,你都可以把它扔掉,送人,或者二手卖掉了。

为多个位置购置同样的物品

有些物品是如此的常用,以至于你在家也需要它,在公司(学校)也需要它。这样的物品包括耳机,手机充电线,电脑充电器,茶壶,等等。如果这样的物品你只买了一个,你却需要在两个地方待(比如家里,公司里),那么你很可能需要把它两边带。

有些物品每次带走其实都需要花一点工夫,比如充电线需要拔下来折叠好,耳机需要把线收好,电脑充电器需要拔下来,收线。到了目的地,你又得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把缠起来的线整理开。有些东西,比如电脑充电器,其实有一定的重量,背来背去的加重身体的负担,在大热天更加不舒服。还有茶壶,这东西每天都带来带去,那就很麻烦了。

如果你发现一个东西每次都需要带着走,那么你就可以考虑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把它们分别放置在多个位置,这样你就不需要把它到处带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耳机,手机充电线,茶壶,电脑充电器之类的东西,总喜欢买两个。一个放在家里,一个放在公司。有些东西,比如充电宝和手机线,我还会在车上备置一个。因为很多时候开车出去玩都会忘了带充电宝和充电线,下车出去玩就开始担心手机没电,特别是在某些荒郊野外爬山的地方。所以在车上常备一套这种东西,出去的时候就总是有备用的。

我工作过的某公司曾经来了一个实习生,他经常跟我借手机充电线,理由是:“我的线今天又忘了带,忘在家里了。” 借人家东西一两次还好,后来他就开始天天借我的,因为我有一根线总是留在公司的。这个实习生就是没有明白我这里说的道理。一根充电线几块钱都懒得买,天天借人家的,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方便。

收纳物品

精挑细选了物品,然后你还需要考虑如何整理和放置它们,这就叫做所谓“收纳”。收纳东西其实有很多的智慧,跟编程里面的概念非常类似。不会收纳物品的人,往往代码也会写的很乱,不容易理解,因为他们同样不明白代码应该如何“放置”。

有些人除了室内装好的柜子,抽屉,架子,从来不自己购置收纳产品,所以他们总是发现东西收拾不好,不知道该放哪里,或者放进去就找不到了。

这其实就是我在『编程的智慧』一文里面指出的问题,如果你的函数里面有太多行代码,就会很难理解。如果你把所有物品都放进一个大抽屉,那么这些东西就会杂乱无章,而且会随着抽屉的移动到处乱跑。

所以稍微懂得收纳一点的人,都会买一些小盒子或者筐子放在抽屉里,把东西分门别类的放进去,这样它们就不会乱动,而且很容易找到。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柜子。很多人因为有了衣柜,就完全依赖于它里面的隔板。可是衣柜里的空间往往是很大块的,所以有时候你只放一点东西进去,它就会在逻辑上占据整个空间。你为了分门别类,只好把其它东西放进其它隔间。后来你就发现隔间不够用了,后来你就发现自己开始到处乱塞东西,然后就完全乱了。还有人喜欢把很多衣服叠在一起,放进衣柜的隔间里。但是这隔间挺大,所以衣服垒起来很高。这种垒起来的衣物是很容易像山崩一样垮下来的,造成很多的麻烦。

聪明一点的人都会使用一种好东西,叫做筐子。筐子是如此的有用,以至于我总是在考虑某个地方是不是该有一个筐子。我的衣橱里有各种大小的筐子,它们分门别类的容纳我的衣物:袜子,内裤,T恤,毛巾,…… 还有一个脏衣服筐,一个小的脏袜子筐。还有一个筐子里面铺上一张很舒服的毛巾,给我的猫睡觉用,这样他就不会睡我的其他筐子,搞得全是猫毛 :P

我的客厅里和厨房里也有各种筐子。分门别类的放置各种物品:书籍,遥控器,背包,食物,调料,…… 我还特别在出门的地方放几个筐子,这样我出门需要的东西都可以放在那里。比如上班用的电脑包,雨伞,帽子,钥匙等等。

另外,不但需要考虑大小,我还会考虑这些筐子的温馨程度。显然我不会用塑料盒子来装所有这些东西。对于卧室衣橱里的筐子,一般都是藤条编制,里面衬有印花美观的布料。客厅里也有很多这种筐子。大门口放背包的筐子是一个粗糙的藤条筐,没有布在里面,因为那些东西可能有一点脏,有时候在外面会放在地上的。

电线也是一个讨厌的东西,有些人的电线很长,就让它到处乱跑。其实好的办法是买一些尼龙搭扣的电线收纳带子,就像 ThinkPad 充电器上面带的那种,把过长的电线都折叠起来绑好。这样你的电视柜附近才会井然有序,容易打扫。

购置很多一模一样的袜子

我从别人那里学过来的一个小窍门,那就是买很多一模一样的袜子。以前我的袜子都是这里买一双那里买一双,到了后来它们的颜色,样式,长度都不一样。每次洗了袜子你都需要给它们配对,卷起来收好。

但是如果你买很多一模一样的袜子,每天穿一双就扔进一个专门放袜子的筐子,这样它们就不会臭。然后你就可以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洗一次袜子。洗了袜子之后你不需要把它们配对折叠,直接拿出来扔进一个放“干净袜子”的筐子就行了 :)

对于内裤和T恤,我也有类似的办法。每次洗了衣服,折那么多T恤都是一件讨厌的事情。而且我的T恤是不会皱的,所以后来我发现干脆不要叠T恤。买一个专门放T恤的筐子,洗了之后就把它们扔到里面,要用的时候抓出来就可以了。

由于使用了筐子来收纳这些小衣物,虽然筐子里面乱乱的,可是整个房间看起来却井井有条。

对清洁用品的研究

另外,清洁用品和清洁方式也是需要讲究的。很多人可能以为像我这样的“大师”肯定不屑于这种琐事,而其实我对家居清洁的研究,可以跟专业的清洁大妈相比。实际上,我曾经向专业的清洁大妈请教过,学会了挺多技巧的 :P 下面我就稍微提点一下。因为清洁窍门内容太多,都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了,我这里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

首先我想指出一种中国人很常见的误区,那就是他们的家里分“脏的地方”和“干净的地方”。很多人认为卫生间是脏的,马桶是脏的,阳台是脏的,而卧室是干净的。然后他们就把问题复杂化了,从客厅进卧室需要换鞋,从浴室出来需要换鞋,上阳台需要换鞋。他们在浴室里洗拖把,所以浴室里就有好几个盆子,分别有标签:洗脸的,给我洗脚的,洗拖把的,给老爸洗臭脚的……

与其把家里搞得这么复杂,你还不如想个办法,把所有区域都变得一样干净,这样你在家里只需要一双拖鞋就可以到处走。然后,家里其实根本不应该有拖把这种东西,还需要一个桶或者盆子来洗它。你应该考虑买一个 Swiffer 之类的地板擦,它用的是一次性的擦布,擦脏了扔掉就是了,根本不需要清洗。

然后我想谈谈灰尘的处理。很多人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拿湿抹布擦,然后就发现本来漂浮在表面的灰尘,变成泥浆糊在了物体表面,后来就很难清洗干净了。很多人认为湿抹布可以防止灰尘飞扬,对健康好。可是他们没有发现,有更好的作法可以防止灰尘飞扬,却不需要把灰尘变成泥浆。

我很早发现了这个问题,发现真不能用湿抹布擦,后来我就开始用手持吸尘器去吸那些灰。这种吸尘器吸角落缝隙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像茶几一样的有很大面的家具,覆盖就不是很好,总是留下很多灰尘。可是像茶几这样的东西,你又不能拿吸地板的大吸尘器去吸。怎么办呢?

后来,一位清洁大妈教会了我一个窍门,这个窍门就是 Swiffer。Swiffer 是一种地板擦,它配有两种一次性的擦纸,一种是干的,一种是湿的。干的那种擦纸可以吸附灰尘,把它用静电吸起来,而不会把灰尘推着到处跑,飞起来。这位清洁大妈的重大发现就是,Swiffer 的这种擦纸,不但可以安装在地拖上用来擦地,而且可以直接当成抹布拿在手上擦东西。

所以 Swiffer 擦纸就成为了新一代的鸡毛掸子,但跟鸡毛掸子不一样,它不会让灰尘飞起来。后来家具和物品上面的灰尘,基本就是用 Swiffer 擦纸吸掉的,然后再用湿的厨房纸巾一擦,就很干净了。Swiffer 的擦纸擦了之后就可以直接扔掉,省了不少事。

在美国,厨房纸巾是很常见的东西,擦脏了就扔掉。在中国似乎很多人还在用毛巾擦东西,擦脏了还得去用水淘它。由于厨房纸巾结实又不掉渣,基本可以当毛巾来用,我很多时候擦东西都只用厨房纸巾。

但有一个例外,厨房纸巾用来擦玻璃或者镜子,无论如何都会留下一些微小的残渣。所以擦玻璃或者镜子,我一般不用纸巾,而是用微纤维抹布。这种微纤维抹布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弄脏了很容易清洗干净。另外,擦玻璃有专用的玻璃清洁剂,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那种。

有些人擦厨房里的案台和灶具,喜欢在纸巾或者毛巾上面加上餐具洗洁精,以为这样擦得干净。可是餐具洗洁精很不容易清干净,一旦放上去你就需要很多遍的清水才能去掉,这实在是太麻烦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不是用餐具洗洁精,而是用像 Lysol,Clorox 之类的清洁剂或者擦巾。Lysol 之类的产品里面含有可挥发的氨,它去污力很强,无毒,不怎么伤手,而且擦了之后可以不用清水漂洗,自己就挥发掉了。

不过除非表面有清水擦不掉的脏东西,我一般也不用 Lysol,毕竟它还是有一点味道,而且具有杀菌能力。所以我一般就用清水,偶尔遇到清水擦不干净的,就用 Lysol。

总之,清洁用品和技巧有很多门类,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提示大家这里面有可以研究的学问。我就不多啰嗦了,具体的问题还得靠你自己去分析和处理。

洗碗

洗碗是世界上最讨厌的活了。很多中国家庭里面常见的现象就是,吃了饭马上就必须有一个人去刷碗。这样很不好,本来享受了美食,应该喝点茶,聊聊天,家人之间交流感情。结果吃了饭,大家想的是该谁去洗碗,结果一个人去厨房洗碗,没法交流了,大家都不想洗就更麻烦。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方案是,吃了饭大家都休息,不要去洗碗。如果需要桌子喝茶,那可以把碗都扔到洗碗池里面,然后开始休息。想一下,你们那么急着洗碗到底有什么好处?没有。

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使用洗碗机。洗碗机是美国房子的标配,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却把它用作碗柜,从来不启动它。有人觉得洗碗机会很费水费电,所以舍不得用。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你观察洗碗机的构造,就会发现它不会用很多水。洗碗机的原理是用一个很大的涡轮把少量的水高速喷出,水里面含有烈性的洗涤剂,这样冲刷餐具,达到清洁的目的。所以终究它不会用掉很多水,肯定比洗澡水要少很多,而且看起来也不怎么费电。

这个我是做过实验的,发现用洗碗机之后我的水电费并没有比不用它的时候增加多少。

那么单身汉平时在家就吃一点东西,没有几个碗,放进洗碗机不是很大材小用吗?我再告诉你一个诀窍吧。我单身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但是后来发现一个窍门。那就是去买很多碗,盘子,叉子,筷子。我之前一个人的时候,却给自己买了至少十套餐具,目的就是利用这个洗碗机。你每次吃饭拿出干净的碗和餐具,吃完就丢到洗碗机里,但不启动洗碗机,等它积累起来。等洗碗机装满了,或者过了两三天还没有装满,你就启动洗碗机…… 明白了吧?

开车

说了这么多家务事,来讲讲出门的事情。很多中国人开车的时候很着急,喜欢紧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生怕旁边有车插进来。这种人到了美国还是一样的想法,要是别人老从旁边插进我的车道,那我不就慢下来了吗?所以我就紧跟前面车的屁股,这样别人就插不进来了。

这种人就是没有仔细分析过问题:

有多大的概率,有人会从旁边车道插到你的前面?

对于每一辆插进来的车,它会延迟你多少时间到达?

你是否在乎这点时间?

等你仔细分析和观察之后,就发现就算你跟前车保持很长的距离,任凭别人插到你前面,也不会比原来的时间慢多少。因为汽车本来就跑得很快,而并不会有多少人会想插到你前面,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急!

而且跟前车屁股太近有一个很不好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前车踩刹车,你就得踩刹车。到后来你的神经就完全被前面的司机控制了,别人刹车你得很快做出反应,不然就可能撞车。你当然可以随时保持警惕,避免撞车,但如果你保持比较大的车距,那么就不需要这么紧张了。你可以有比较长的反应时间,优哉游哉的开你的车,不受别人的左右。

各种贴膜

经常看到有人拿着一个贴膜的手机,那膜都磨花得不行了,还有些人的膜很硬,导致触屏响应严重受影响。经过一番道理,我说服了他们其中一些人把膜扔了。扔掉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的屏幕是那么的好看那么的亮,响应是如此的流畅!然后他们才开始遗憾,为什么自己一直在用一个比现在差很多的手机。

我对人们对手机屏幕的爱护真是深感震撼。要是他们有那么爱护自己的身体,那该多好啊。

我是怎么说服他们揭掉手机膜的呢?我告诉他们,我的第一台智能手机也贴了膜。等到换新手机的时候,我把它的膜揭开,然后用钥匙和刀子在上面使劲的划了好半天。结果,屏幕完好无损,连一点细微的划痕都没有!

经过很简单的实验,你就可以让自己相信手机屏幕的玻璃是如此之硬,它是完全不怕钥匙之类的硬物摩擦的。我拿来做试验的手机是 2008 年的产物了,现在的手机屏玻璃又更新换代,肯定更不怕划伤了。所以手机贴膜真是多此一举,害得自己不能更好的享受重金买来的物品。

还有一种常见的“膜”,就是木头桌子上面放个胶皮或者玻璃板。很多人买了很好的实木桌子,觉得价格很贵,所以又买了一张胶皮来保护它。后来又发现这胶皮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又买了几张小胶皮来保护这张大胶皮。所有的碗都必须放在小胶皮上面…… 最后,你就发现你用的不是豪华的实木餐桌了,而是一张胶皮桌子。你花了几千块钱,结果买了一张胶皮桌子!

实际上实木桌子根本就不需要保护,它非常的结实耐用。木头给人的感觉是温馨舒服的,却用一张胶皮盖起来,完全抹杀了这种感觉。如果没有胶皮,正常的磨损不可避免,然而桌子的魅力不会改变。这些微小的划痕,正好增加了这种木头桌子的魅力,不是吗。我就见过商店里卖这种有划痕和烫伤的实木桌子的,中间还有树洞。卖的很贵,因为它很有感觉。

不过这种桌子上面,倒可以在吃饭的位置放上漂亮的餐垫,这样吃饭的时候餐具不会在上面发出磕碰声,感觉更加舒服温馨。

同样的道理,你也不应该把各种遥控器放进保护套。它影响了你对遥控器的使用感觉,有时候模糊得看不清楚按钮上的字,却并不能让遥控器用得更久。实际情况是电器的换代速度比遥控器的寿命要短很多,电器过时换代的时候,遥控器往往还是好好的。而且像遥控器那么便宜的东西,真有必要保护它吗?上网搜一下“万能遥控器”卖多少钱就知道了。

我买车的时候,车行向我推荐一种“皮革保护涂料”,说喷上去之后它可以在皮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使座椅不怕水,不怕脏东西,这样车再卖出去的时候可以保值。我拒绝了这个推销,调侃道:“我希望坐在皮革上面,而不是坐在不知道什么化学材料做成的涂料上面 :)”

这是一样的道理:我买了皮革座椅的车子,我希望享受它,而不是损害自己的舒适程度来保护它。买来的物品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用来保护起来保值的。后来这车子开了几年,座椅还像新的一样,这说明这些什么皮座椅保护涂料根本就没有必要。

那么同样的原理,是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给 iPhone 买保护壳呢?不是的,iPhone 是一个不幸的个例。因为 iPhone 本来的壳子太滑太圆了,你不给它装个壳子是注定要滑落到地上的!所以不得已,你是得给 iPhone 买个壳子。

铲屎倌的秘诀

我养了一只猫,对于养猫我也有很多的智慧,把他管理的井井有条,家里一点味道都没有。这里我只透露一个秘密,那就是我用了 Litter Genie。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塑料盒子,专门用来装猫屎的。它的特点是非常好的隔离效果,猫屎进去之后就完全闻不到味道了。你可以每天铲猫屎放进去,等几个星期才一起拿去扔掉也不会有问题。

起初朋友介绍给我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的说,我每天铲屎放进一个垃圾袋,马上拿去扔了不就行了?等到真正用了 Litter Genie 几个月之后,才发现没有它是多么的不方便,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简单的:铲屎,盖上,完事。

我养猫的经验也可以写成一本书了,所以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 :P

总结

嗯,写了这么多,我自己都有点糊涂了,有点没条理了。生活的智慧当然不止这一点,它是博大精深的,所以我这里讲的一点东西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帮助大家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如果你有什么生活小窍门很多人不知道的,欢迎来信跟我交流。如果你知道文中提到的美国产品(比如 Lysol)的中国等价物,也请告诉我。


网址:分享我一些生活中的智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43

相关内容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生活中的智慧作文通用(15篇)
智慧生活是什么?
生活中的智慧作文500字(精选3篇)
华为智慧生活电脑版
生活的智慧
【转】生活的智慧
智能家电,让生活更“智慧”
最新智慧生活作文100字优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