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会玩的孩子和不会玩的孩子,30年之后差距真的很大

发布时间:2024-12-21 23:20

选择适合年龄段的玩具,不要让大孩子玩不适合的小孩玩具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婴儿玩具选择#

导语

作为爸爸妈妈,我们每天要督促孩子很多事情。

图片

早上要督促孩子快点起床,然后洗脸刷牙吃早饭,接着督促孩子要快点准备去学校,而且在学校要好好听课不要捣乱;晚上回家后,也是督促孩子洗个手就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要完成很多项课外作业,等这些事情都做完以后,就又督促孩子洗脸刷牙上床睡觉……

当然,在生活中爸爸妈妈还要督促孩子好好吃饭,要听话,不要干坏事等等。

可以说爸爸妈妈的督促几乎涵盖了孩子成长学习的方方面面,但唯独没有玩这件事。就开心爸爸的了解,身边几乎没有一个爸爸妈妈会主动督促孩子,“看你写作业累的,去吧玩一会去吧!”或者是“我们晚上晚一点睡觉也没关系,你先去玩吧!”,“我们不要学习了,还是玩会去吧!”。

唯一一次看到这种话的时候,还是马天笑对马小跳说的,还是在小说中出现的事情。现实生活中真的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爱玩是天性,但玩这件事往往被爸爸妈妈们看作是“堕落”“不求上进”“毫无意义”的事情。

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

如果放手让孩子玩,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时间意识,毕竟很多孩子只要玩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睡觉;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很多习惯了玩的孩子,坐在书桌前没几分钟就心思飘到了九霄云外,想着玩的事情了;不利于孩子知识的积累,毕竟现在的孩子们都是技能多多,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科学知识,无不能够随手拈来,而一直玩的孩子,无疑会在这个方面大大落后于同龄孩子……

所以,虽然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能够无忧无虑玩的时间,最多就是小学前这段时间,但还是会在各种担心,各种牛娃的刺激,以及“我这是为你好”的思想支配下,选择让孩子多学习点知识。

图片

那么这样做,就真的是对孩子好吗?或者说能给孩子一个不错的未来吗?再通俗一些的讲,从小就让孩子少玩多学习,就能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最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吗?

答案还真的不一定像爸爸妈妈想的那样理所当然。

从小没玩过的孩子,30年后将会找不到工作!

其实很早之前,马云就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他觉得现在的爸爸妈妈,不让孩子去玩,而是把时间浪费在背古诗,背英语,以及计算数学等方面,爸爸妈妈们认为这样做就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基础,实际上这种做法对孩子来说并不好。

毕竟孩子现在学习的那些东西,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啊智能啊都能做到,完全不用我们人类花时间去做去学习。而30年后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是智慧是联想是体验,这些事情都是那些机器智能所达不到的。

而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孩子从小就培养的,也是需要通过玩这件事情来逐渐形成的。所以马云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多玩耍,而不是多去学习那些枯燥的知识点。

图片

有类似观点的人还不少,比如著名的文学家龙应台也说过: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他用很是详细的笔触,展现出了玩和学二者给孩子带来收获之间的区别。

今天开心爸爸要给大家说的这本芬兰的教育家,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萨尔伯格的《游戏力》一书中,更是针对孩子玩这件事从全世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比如讲述了芬兰的学校,专门会给孩子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讲述了美国从有课间活动,到逐渐被压缩,直至做出了“课间之死”的结论;

也讲述了全球的学校,对于孩子们玩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图片

之所以会说这么多,开心爸爸其实是想说,对于孩子特别是小一些的孩子,让他们尽情的玩带来的收益,远比让孩子学习带来的收益要高。毕竟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孩子边玩边学会的能力

那么,玩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在《游戏力》一书“玩耍的学习力”章节中,作者针对玩耍和学习这两个看上去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给出了科学的看法。

可以让孩子认识自己

儿童心理发展学理论认为,玩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的彩排”,从最初的认识自己,到最终的适应世界都是从玩这件事情发展衍生出来的。

比如孩子兴致勃勃的去寻找树叶的时候,就是一个认识自己手指精细程度(能不能准确的捏到树叶的叶柄),手眼协调能力(能不能将看到的树叶全都捡起来),逻辑判断能力(哪些树叶更有玩的价值)等等。

图片

所以,看上去孩子是在那里玩,实际上呢,却是一个全面认识自己的过程,而且收获远比爸爸妈妈给孩子读一些“这是我的手,有五根手指”之类的绘本要大得多。甚至可以说,玩是孩子第一次认识自己的过程。

可以让孩子了解世界

当然,玩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最佳途径。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除了需要认识自己,还需要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不管是一草一木,还是一个小昆虫一个小动物,都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好奇。这种好奇心如果保护的好的话,可以成为孩子长大以后不断进步的动力。另外,对于世界的了解过程,也是孩子逐渐长大逐渐成熟的过程。

而孩子了解世界最初的方式,就是玩。

甚至可以说,孩子们是边玩边认识这个世界的。

可以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图片

当然,玩也可以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能力。

比如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玩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运动着的过程,而运动呢,可以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让思维活动更加活跃。

比如可以培养孩子的处理问题能力,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问题”,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的就是孩子的处理问题能力。这种切身的影响,比爸爸妈妈在那里告诉他们怎么做怎么做要有效多了。

比如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以及好人缘,玩的过程少不了和其它小伙伴在一起,而且也少不了会有争执有生气等等,就像是以后生活中和小伙伴矛盾的预演,可以提早的培养孩子与小伙伴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高情商。

总的来说,孩子能够从玩这件事情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其实很多,远比爸爸妈妈想的要多很多。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图片

上面开心爸爸说了不少玩对孩子的好处,那么,作为爸爸妈妈该如何引导孩子,怎样让孩子从玩变成会玩呢?如何让孩子玩的有效果,而不是撒手不管的散养呢?

开心爸爸这里给大家几个建议:

创造机会让孩子去玩

这里主要是说孩子玩的内容,最好是爸爸妈妈们“挑选”过的。

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玩,通过形形色色动物的观察,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个观念深入到孩子心中,同时也能开阔孩子的眼界,使其能够主动去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等等。

这种经过爸爸妈妈挑选的玩的内容,往往都比较有意义,真的能让孩子接受到某一方面的熏陶,而且爸爸妈妈们也可以自动过滤掉那些比较危险的项目,能够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安全。

与之相反的就是孩子自己挑选的玩,比如玩平板玩电脑什么的,这种玩确实是没什么太大的意义,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身高以及生长发育,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图片

不打扰孩子,保护他们的专注力

现在有很多爸爸妈妈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很成问题。

不是边写作业边提出各种各样“非分”的要求,比如上厕所啊喝水啊,要橡皮啊找尺子啊;就是看上去在写作业,但却在某一道题目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明明一下就能做完的作业,让孩子一做就是大半天。

这确实是专注力不足的缘故,而孩子专注力最好的培养阶段,就是小时候他们在哪里津津有味玩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呢,一方面是尽量让孩子同一时间玩同一个游戏,毕竟孩子的大脑发育不是很完善,同时兼顾两个方面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而且这种分心也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不要打断玩的起劲的孩子。这一点其实很多老年人会做,经常给玩的正起劲的孩子递杯水啊,送个苹果啊什么的,其实孩子玩的时候不吃不喝不会有问题,但不断被打断他们的专注力会有很大的问题。

引导孩子,反思玩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图片

最后就是引导孩子了。

虽然说玩对于孩子来说优点多多,但要想把这些优点全转化成孩子成长的动力的话,还是需要爸爸妈妈参与进来的。

比如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思考,通过他们小脑瓜得出来的结论,就算是稍显稚嫩,也会牢牢记住,比爸爸妈妈在那里苦口婆心教育100遍要有用的多。

比如可以给孩子一点提示,让他们的玩耍能够更上一层楼,向着更有益于自己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的方向发展。等等等等。

让孩子去玩的观念,加上对孩子玩的项目的选择以及引导,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玩这件事,真的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让他们能够从中汲取到更多长大的经验,成长的动力。

开心爸爸碎碎念

图片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成长过程正是一个不断玩,不断进步的过程。

孩子从玩这件事情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能力,然后又把这些经验以及能力应用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最优解。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网址:育儿心理学:会玩的孩子和不会玩的孩子,30年之后差距真的很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4939

相关内容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大孩子的玩具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5篇)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体会.docx
学会正确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的家长心得体会
心理学大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通用29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孩子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