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宝宝肥胖问题愈见愈多了,其中低脂低热的食物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由此,许多传统的美食也都进入了改进的行列。低脂低热就意味着可以不加脂肪、不加糖了吗?这类食物对于宝宝来说其实就意味着更安全、更健康吗?一起来看看专家的答案吧!
1、首先需要知道低脂无糖到底是什么意思才行?
其实“低脂”“无脂”和“低糖”“无糖”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类型。四个概念在国家标准中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无脂”其实就是指100克固体或者100毫升液体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不超过0.5克的意思,“低脂”就是指100克固体食物中脂肪不超过3克而已,或者100毫升液体食物中不超过1.5克就可以了;“无糖”就是指100克固体或者100毫升液体中所含的糖不超过0.5克左右,而“低糖”则是不超过5克的。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糖”其实并不仅仅是蔗糖,而是指所有单糖和双糖的总称。除了蔗糖,经常见的还有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等。蜂蜜和高果糖浆都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也是国标中所说的“糖”。而且,“低糖”“无糖”也并不是针对加进去的糖,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也是需要计算在内的。比如说,桔子汁或者苹果汁中,天然的糖含量就可达10%左右,即便是“100%,无添加”,糖含量也是会大大超过“低糖”“无糖”的规定的。
2、是不是低脂无糖就不会长胖呢?
许多家长都是喜欢选择“低脂”“无糖”的食品,这是为了避免孩子长胖。但是,长胖其实并不是因为吃了高糖或者高脂的食品,而是因为摄入的热量过多的话,就会大大的超出了消耗的热量。“无脂”和“无糖”,并不一定是保证热量就低的。关键是“无脂”“无糖”之后,食物里面代替糖和脂的是什么成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其实糖在食物中主要是产生甜味,此外有一些食品中也是需要它改善食物的质感。如果不用糖的话,或者减少了糖的使用,首先需要考虑的其实就是甜味如何解决的?是把它变成不甜的,还是使用甜味剂代替?一般来说,甜味对于孩子是否接受一种食物影响真的很大,如果变成不甜的,那么孩子们可能就不喜欢吃了。如果使用甜味剂,的确可以避免糖的使用。比如许多的乳饮料,使用甜味剂产生一部分甜味,把糖含量降低到5%左右,从而就可以很好的宣称“低糖”的。这对于减少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是有着一定帮助的。比如,糖对牙齿的腐蚀,果糖(包括蔗糖、蜂蜜以及高果糖浆等)带来的代谢问题,也是都可以避免的。
3、其实“有什么”才是关键
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减少“不健康”的食品成分越来越成为很大的卖点。“无脂”“无糖”“低盐”“无反式脂肪”“无防腐剂”“无胆固醇“”等等,都是很具有市场号召力。其实在国家标准中,也肯定了这些用语,并且对它们的使用进行了很大的规范。
但是大体而言,符合规范的这些食品,都会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是食品配方中的常态。没有了这样,就得用那样来代替。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无”了之后的替代品,是不是比“无”的那种成分更加健康呢?
其实对于普通消费者,并不是简单的就能分辨这些宣称是否货真价实有利健康的。不妨把“无什么”作为参考,更重要的是去看看营养的标签,搞清楚“无 xx”之后,“有什么”才是关键的。目前,我国的营养标签强制标柱总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此外还要求按含量多少列出成分。这个营养素成分标注其实都是比较简单,但也可以提供相当多的信息。对于担心孩子长胖的父母,首要关心的应该是热量。一般同样量的食物,热量低的就会更好一些。对于健康的影响,脂肪越低、钠含量越低的就会更好的。糖、淀粉跟膳食纤维对健康的影响完全不同,但在营养素标注中都归为碳水化合物。有的产品又有更详细的列表,都是会把糖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列出来。膳食纤维越高,糖含量越低的,就越值得推荐的。如果没有这样详细的列表,那么看成分列表也可以猜测一下,越排在前面的,含量就会越高的。比如,如果一种食品的成分列表中糖先于淀粉(或者面粉)出现,那么碳水化合物中糖的比例就会比较高了。
4、“儿童食品”并非意味着更健康
其实“差异化”是市场营销中的有效手段,“儿童食品”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很多食品,只要贴上“儿童食品”的标签,就会卖出很好的价钱。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食品”,其实仅仅是风味口感上来吸引儿童,甚至有很多只是包装方式上来吸引儿童。为了风味和口感,在成分上甚至就会变的更加“不健康”了,比如更甜、更咸、更脆(意味着油或者油炸)等等。这都是对人民生命的不负责任啊!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审查力度,家长们也是需要多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