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
关注食品安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生活乐趣# #美食文化#
食品安全是公众热议的话题,但网络上充斥着许多食品相关谣言,这些谣言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却被广泛转发。为破除食品领域谣言,有效普及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现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品安全谣言进行辟谣和解惑。
谣言一:市面上有假鸡蛋出售
辟谣:是假的!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误导性的视频,他们将蛋黄制品说成"假蛋黄”,并错误地将鸡蛋玩具的制作过程以及海藻酸钠的科学应用视频剪辑成所谓的“鸡蛋造假”过程,甚至将一些不新鲜的鸡蛋误标为“假鸡蛋”,引发了公众的恐慌。
真相是:依据现有技术条件,不可能以低于真鸡蛋成本的价格用非生物的方法人工造出假鸡蛋,尤其是可以乱真的蛋壳是无法人工制成的。
谣言二:金针菇、香菇等蔬菜会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喷洒甲醛来保鲜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金针菇、香菇等蔬菜天然含有微量甲醛,因此,说它们需要用甲醛来保鲜的说法实属无稽之谈。此外,鱿鱼、虾、蟹等海产品以及小麦同样如此。科学研究显示,这些食物中的甲醛本底值通常不超过10毫克/千克,远低于安全阈值,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谣言三:吃榴莲同时喝牛奶会导致咖啡因中毒血压飙升,最终猝死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牛奶中不含咖啡因,榴莲也不含咖啡因,两者结合也不会产生咖啡因,更不会导致咖啡因中毒。
所以,非牛奶过敏者食用榴莲后可安心饮用牛奶。但需适量,以防过量摄入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腹部疼痛以及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谣言四:喝牛奶拉肚子是因为牛奶中含有A1β酪蛋白,甚至用筷子蘸一点喝牛奶就能立刻引发腹泻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大多数人喝牛奶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主要源于乳糖不耐受,当乳糖摄入量超出个体耐受范围时易导致腹泻。
而“用筷子蘸牛奶即腹泻”的现象则不属于乳糖不耐受,而是对牛奶中特定成分过敏的反应。
谣言五:越酸的水果,维生素C含量越高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水果吃起来酸不酸,主要取决于水果中的有机酸含量,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此外水果的含糖量,会影响水果的“糖酸比例”,含糖量高吃起来甜,反之更酸。
因此,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受口感影响因素很小,靠口感来判断维生素含量,是不准确的。
谣言六:浓白的汤汁,比如骨头浓汤、含虾皮的汤,含钙量丰富,喝了补钙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汤汁浓白或许会给我们一种“营养丰富”“硬菜”的感觉,加上是骨头、虾皮这种“骨质”硬质材料熬出来的,更会带给我们一种能补钙的错觉。但实际上,这些汤之所以这么白,是因为其中含有不少脂肪小液滴,觉得“补钙”就多喝,其实是在增加脂肪摄入。像各类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牛奶等,才是合适的补钙食物。
谣言七:反季水果不健康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反季水果不健康这种观念并不准确。果蔬中是否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与自然栽种还是大棚栽种没有必然联系。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大棚栽种水果技术越来越成熟,所有的保鲜剂、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要是国家相关标准允许使用的,且在规定用量下,正常食用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
谣言八:牛奶中富含L-色氨酸,睡前一杯奶有助睡眠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牛奶中的蛋白质中确实含有色氨酸,但是要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就需要把色氨酸运送到大脑里,这个运送首先就必须穿过血脑屏障。研究指出,由于氨基酸之间会互相竞争有限的通道,结果是食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反而降低了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有研究证明,皮肤温度上升,可使入睡速度加快,如洗个热水澡更容易让人进入梦乡。但是,一杯热牛奶进入胃肠道里,只是胃部感到温暖,并不能让皮肤的温度上升。
谣言九: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或有致癌风险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圣女果是“原始番茄”品种,是将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樱桃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常规杂交重新组合在一起,并非是转基因食品,正常食用不存在“致癌风险”。
谣言十:服用头孢后喝酒问题不大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吃完头孢一周内不能喝酒,喝酒后一周内也不能吃头孢,这是因为二者接触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饮酒量呈正比,喝白酒比喝啤酒、含酒精饮料等的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会致人死亡。因此,“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并非儿戏,请不要以身犯险。
谣言十一:吃不甜的水果能减肥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水果的甜度和含糖量是不对等的,一是所含糖的种类不同,水果的甜度会有所差别,水果中的糖按甜度排序依次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多糖,并不是含糖量越高就越甜;二是水果中的有机酸、矿物质等也会影响水果的甜度。当酸味物质含量高时,会中和水果的甜味,吃起来就没那么甜,比如山楂。吃水果能否减肥,主要看水果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吃水果的量及总能量摄入,而不是用甜度来判断。
谣言十二:食用豆类会影响激素水平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豆类可以提供很好的植物蛋白,并含有丰富的钙、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含有少量植物雌激素。日常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摄入的植物雌激素非常微量,只要不过量食用大豆提取物,不会影响人体激素水平。
谣言十三:罐头食品添加很多防腐剂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其实大部分罐头都没有添加防腐剂,仅有少部分罐头由于工艺或原料限制,可能会添加少量防腐剂。如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罐头,根据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水果类罐头不允许添加任何防腐剂,若在水果罐头中发现添加了防腐剂则为违规。而肉类罐头因为肉质内含有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一些厌氧微生物,所以国家标准允许使用一些添加剂,例如乳酸链球菌、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等。然而,就我国的生产技术而言,目前多数工厂仅依靠灭菌技术就能确保肉类罐头在适当条件下长期保存,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实际上,市面上销售的肉类罐头大多不含有防腐剂。所以,大家不必过分担忧罐头食品的安全。
谣言十四:吃桃胶可以补充胶原蛋白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桃胶,其实是桃树分泌的一种类似于树脂的胶,颜色浅黄、透明。从营养价值方面来看,桃胶所含的基本是多糖。桃胶中50%是D-阿拉伯糖,30%左右是半乳糖,而木糖和葡萄糖醛酸分别占10%左右,鼠李糖含量仅占2%左右。由于人体缺乏相对应的多糖消化酶,所以它们主要发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润肠作用。也就是说如何吃进去,就会如何排出来,基本不吸收。另外,某些宣传中提到的胶原蛋白,在桃胶中根本没有。因为胶原蛋白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根本不会存在,还有一些宣传所说的植物胶原蛋白更是一个伪命题。
谣言十五:自热米饭是塑料做的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塑料与大米口感差异明显,一尝便知,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自热米饭中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目前自热米饭中的米分为再造米、α米和无菌米三类,再造米是将多种大米研磨成粉后,复配并重新挤压成米粒形状的产品;α米是将天然大米蒸熟后,进行干燥和脱水的产品;无菌米则是将天然大米蒸熟以后不干燥不脱水,直接进行无菌包装的产品。这三类自热米饭的原料都是大米,不存在塑料一说。
谣言十六:吃鱼生喝白酒能杀虫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相较于咸水鱼,淡水鱼更容易成为寄生虫的宿主。肝吸虫病是最常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的寄生虫疾病之一。肝吸虫的囊蚴外面有两层囊壁,像穿了厚厚的盔甲一样,有研究显示把囊蚴浸泡在酱油内可维持5小时,在食醋内可维持2小时才死亡。因此,民间传闻的各类“杀虫秘籍”,不管是喝白酒,还是与大蒜、芥末、醋拌着吃都无法杀死肝吸虫。此外,酒精也会加重肝脏的损害。
另外,很多人为了追求鲜美嫩滑的口感,将鱼片放进开水烫一烫就捞出来,殊不知温度不足或者时间过短都会使肝吸虫逃过一劫,所以不单是鱼生,鱼生粥、鱼片火锅等烹饪不当的时候也有感染风险。因此,要避免肝吸虫病最好的秘诀是将食物充分煮熟后再食用,处理生鱼的砧板等厨具也应尽快消毒,并且与熟食分隔。
谣言十七:饭后喝酸奶可以帮助消化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酸奶由牛奶发酵而来,除了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之外,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酵母菌、乳酸杆菌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由此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但这些活的益生菌只存在于需低温储藏的酸奶中,常温酸奶并没有上述作用。食物的消化,离不开两个重要的条件,即规律的胃肠蠕动和消化酶。无论是常温酸奶还是低温酸奶,本身都不含有消化酶,帮助消化的说法也无从谈起。
其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什么可以帮助消化的食物,只是说有些食物更好消化,酸奶就是其中之一。
谣言十八:虾发黑就是有毒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虾体发黑并不意味着“有毒”,这通常是由于自然氧化或存放时间过长引起的。虾在死亡后,其体内的酶会分解黑色素细胞,导致虾壳或虾头部出现发黑现象。不过,虾如果存放时间过长或储存条件不当,可能会腐败变质。变质的虾除了发黑外,还会伴随异味、质地变软等症状,这样的虾就不适合食用。
因此,虾发黑不代表有毒,但如果伴有其他变质现象,则应避免食用。选购和食用虾时,注意其新鲜度、气味和外观,避免长时间存放,确保食品安全。
谣言十九:开水烫一下餐具能杀菌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这种说法不正确。开水冲烫餐具时间短,无法达到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关键在于温度和时间,而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在足够高温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有效杀灭大部分微生物。就餐时所使用的“开水”温度往往较低,再加上很多人冲烫餐具时间多在数秒至数十秒之间,达不到足够时长。所以,就餐前用“开水”烫餐具,并不能达到有效杀灭致病性微生物的效果。
谣言二十:不爱吃蔬菜,能用蔬菜干代替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蔬菜干不能完全取代新鲜蔬菜,只能作为部分补充。蔬菜在加工成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损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降低。
市场上的蔬菜干主要有2类,大部分是油炸调味的蔬菜干,还有一小部分是冻干的原味蔬菜干。油炸蔬菜干通常添加大量糖、盐,高油高糖高盐;冻干蔬菜干通过快速冻结、水分升华脱水,营养保留较全面,但大多没加调味品,口感一般。
所以,新鲜蔬菜富含的各类营养素更加全面和丰富,建议不爱吃蔬菜的人尽量尝试培养对新鲜蔬菜的兴趣。
网址: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2609
相关内容
2024年江门食品安全宣传周 |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范志红:做好食品安全科普 粉碎“舌尖上的谣言”
让权威声音及时覆盖食品谣言
中经评论:让食品安全谣言失去生存空间
【食品安全周食品谣言】
食品安全谣言辟谣
畅享趣味科普 共护“舌尖上的安全”
点击查看,食品安全谣言打假→
盘点十大食品安全谣言
食品安全与健康:巧辨谣言,科学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