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第二期)
关注食品安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生活乐趣# #美食文化#
食品安全是公众热议的话题,但网络上充斥着许多食品相关谣言,这些谣言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却被广泛转发。为破除食品领域谣言,有效普及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9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谣言征集活动,收集到群众反馈比较集中的食品安全谣言20个,并分三期进行辟谣和解惑,现公布第二期。
谣言七:反季水果不健康?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反季水果不健康这种观念并不准确。果蔬中是否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与自然栽种还是大棚栽种没有必然联系。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大棚栽种水果技术越来越成熟,所有的保鲜剂、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要是国家相关标准允许使用的,且在规定用量下,正常食用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
谣言八:有人说牛奶中富含L-色氨酸,认为睡前一杯奶有助睡眠。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牛奶中的蛋白质中确实含有色氨酸,但是要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就需要把色氨酸运送到大脑里,这个运送首先就必须穿过血脑屏障。研究指出,由于氨基酸之间会互相竞争有限的通道,结果是食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反而降低了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有研究证明,皮肤温度上升,可使入睡速度加快,如洗个热水澡更容易让人进入梦乡。但是,一杯热牛奶进入胃肠道里,只是胃部感到温暖,并不能让皮肤的温度上升。
谣言九: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或有致癌风险?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圣女果是“原始番茄”品种,是将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樱桃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常规杂交重新组合在一起,并非是转基因食品,正常食用不存在“致癌风险”。
谣言十:服用头孢后喝酒问题不大?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吃完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喝酒后一周内也不能吃头孢,这是因为二者接触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饮酒量呈正比,喝白酒比喝啤酒、含酒精饮料等的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会致人死亡。因此,“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并非儿戏,请不要以身犯险。
谣言十一:吃不甜的水果能减肥?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水果的甜度和含糖量是不对等的,一是所含糖的种类不同,水果的甜度会有所差别,水果中的糖按甜度排序依次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多糖,并不是含糖量越高就越甜。二是水果中的有机酸、矿物质等也会影响水果的甜度。当酸味物质含量高时,会中和水果的甜味,吃起来就没那么甜,比如山楂。吃水果能否减肥,主要看水果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吃水果的量及总能量摄入,而不是用甜度来判断。
谣言十二:食用豆类会影响激素水平?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豆类可以提供很好的植物蛋白,并含有丰富的钙、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含有少量植物雌激素。日常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摄入的植物雌激素非常微量,只要不过量食用大豆提取物,不会影响人体激素水平。
谣言十三:罐头食品添加很多防腐剂?
辟谣:是假的!
真相是:其实大部分罐头都没有添加防腐剂,仅有小部分罐头由于工艺或原料限制,可能会添加少量防腐剂。如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罐头,根据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水果类罐头不允许添加任何防腐剂,若在水果罐头中发现添加了防腐剂则为违规。而肉类罐头因为肉质内含有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一些厌氧微生物,所以国家标准允许使用一些添加剂,例如乳酸链球菌、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等。然而,就我国的生产技术而言,目前多数工厂仅依靠灭菌技术就能确保肉类罐头在适当条件下长期保存,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实际上,市面上销售的肉类罐头大多不含有防腐剂。所以,大家不必过分担忧罐头食品的安全。
综合:中国食品辟谣网、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青年报、广东科普
网址: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第二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2672
相关内容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2024年江门食品安全宣传周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第一期)
2024年江门食品安全宣传周 |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
范志红:做好食品安全科普 粉碎“舌尖上的谣言”
把好“入口”关,粉碎食品安全谣言(第一期)
【网络辟谣】辟谣小课堂第二期——食品安全谣言
食品安全谣言要及时粉碎
“舌尖上的谣言”为何屡禁不止
中经评论:让食品安全谣言失去生存空间
让权威声音及时覆盖食品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