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平衡决定健康
书 名: 生活平衡决定健康
作 者:吴代君
出版社: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810865371
开本: 16开
定价: 26.80 元
《生活平衡决定健康》主要讲述了:从养生角度看, 健康养生的关键是保持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长寿,失衡就会生病,甚至死亡。要健康,要长寿,要维持人体正常状态,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做好平衡。所谓的平衡其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古人早就提出了“ 中庸之道”,那是做人做事的准则,用在养生上也是如此。所谓的“ 中庸”就是一种“ 不偏不倚”的状态,而放眼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现代人却违背了这一准则,把好端端的身体搞得 百孔千疮。
怎样才能健康长寿,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这是一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现在,人们的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的变化曰新月异,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充分地享受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摆在人们面前: 社会进步了,很多人的健康状况却退步了。这是为什么?原来是我们的 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通过 《生活平衡决定健康》让我们看到,其实健康长寿并不神秘。就是一个不断地调整失衡,进入新的平衡,使各种平衡系统达到良好功能状态的过程。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调整好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会在不经意间拿到打开健康长寿之门的金钥。
第一章 养生需要 不偏不倚
1.一个严峻的现实:威胁来自 四面八方/3
社会因素多多/3
心理总是失衡/3
随心所欲生活/4
环境一日三变/4
2. 现代病的主要病因/5
3.养生贵在钉“度”/6
不偏不倚是健康的基础/6
养生需要 中庸/7
运用自我调适方法/8
本章观点: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11
第二章 一个偏颇的观点: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荤
1.从 素食潮的兴起说起/15
素食改变了什么?/15
营养学家的“素食经”/16
“素食风”正在漫卷全球/17
素食主义的历史渊源/18
2.吃素食的十大有益之处/2
3.吃素量尚不可盲从/24
理由之一:长期素食营养会失衡/24
理由之二:长期素食影响 性欲/25
理由之三:年轻人单纯素食影响发育/26
理由之四:老人素食更应慎重/27
理由之五:纯植物性饮食加速衰老进程/28
理由之六:素食者当心 肉碱缺乏症/29
荤素搭配可防老年性抑郁/30
荤素搭配烹调的科学道理/31
荤素搭配的典型—— 罗宋汤/32
本章观点:荤素不镐一生平安/34
第三章 人人都有酸烦恼,
真的是这样吗?
1.从一个发生在台湾的故事说起/39
2. 骇人听闻的“ 人体酸化”说/41
谁在鼓吹“ 酸碱体质说”/42
“酸碱”自己能测?/43
3. 酸碱平衡没那么神秘/44
“ 碱性体质”就一定有益吗?/45
血液酸碱能否自测/45
“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46
饮食调不了 血液酸碱度/47
酸碱紊乱的几种类型/47
食物酸碱怎么分?/48
本章观点:酸碱体质毫无科学根据/49
第四章 物无美恶偏则为灾
1.从失衡的餐桌淡起/53
从傻吃到吃傻/53
多食有五患/55
多食导致 富裕病/55
饱食导致 肥胖病,/56
饱食导致骨质疏松/56
2.节食促进了人类的健康/57
从贾府的净饿疗法说起/57
适当限食可以延长寿命的30%/58
节食和轻微饥饿能激发基因活力/61
中年开始限食可以延长寿命/62
适当饥饿有益健康/62
节食能长寿,秘密在大脑/63
过度节食不可取/64
古人节食养生 趣谈/66
3. 甜食的行在与诱惑/67
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糖/67
嗜糖之害甚于吸烟/67
吃糖太多易得 胰腺癌/68
多吃甜食伤眼睛/69
多吃甜食易使皮肤 黯淡无光、皱纹变多/70
女性多吃甜食危害大/71
警惕儿童“甜食综合征”/71
孩子病中应少吃甜食/72
什么时候该吃糖/73
4.生命中的难“盐”之痛/74
钠是 元凶/75
钠从哪里来/76
含盐食品是“隐形杀手”/76
过咸饮食与胃癌“零距离”/77
吃得太咸头发会变黄/77
吃得太咸易得 咽炎/78
抵挡咸的诱惑/79
饮食少盐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几率/80
少吃盐等于多补钙/80
少吃盐有新法/82
定期吃顿 无盐餐/83
科学吃盐/84
5.醋的另一张面孔/86
过量食醋影响健康/87
学会适当“吃醋”/88
吃醋有禁忌/88
不必迷信“ 保健醋”/89
6.掀起牛奶奶的 盖头/91
长期饮用牛奶未必健康/91
饮用牛奶的学问/93
喝牛奶的十大错误方法/93
7.维生素还是危生素”?/97
维生素A过量/97
维生素B过量/98
维生素C过量/100
维生素D过量/101
……
第五章 新版“ 矛与盾”:动与养生,静与养生
第六章 来也匆匆与来也悠悠
第七章 变成“ 皮筋”的睡眠
第八章 谁动了你的“性”福
……
翻开(红楼梦),如果我们留心的话,会发现贾府中的人对养生很重视,采取的一些方法今天看来很有道理,如经常节食和必要时净饿。谁如果有了一些小病,他们首先不是请医生,而是先让病人饿肚子。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道:“这贾宅中的秘法:无论上下,只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晴雯本来就已伤风感冒,晚上又织补了一夜孔雀裘,劳累过度,病情加重,“故饿了两三天。又谨慎服药调养,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地好了”。
刘姥姥第二次到大观园的时候,因为喝了些酒,又吃了许多油腻食物,多喝了几碗茶,于是“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就在这一次,贾母也受了风寒,请了太医院的王太医。王太医望、闻、问、切之后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其实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常唆着点儿,就好了。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怠吃,也就罢了。”可见他的治疗原则是净饿为主,药物为辅,甚至不吃药也罢。
长寿之道,在于养生;养生之本,在于饮食。我国先贤孔子就曾说过“食无求饱”,这有科学道理。《养生避忌》上说:“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老子与《黄帝内经》的著者从千百万人的养生实践中直觉地认识到,静对于养生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从而认识到,一个人只要能以一种“恬淡虚无”的胸怀来对待名利得失,并将向外追逐的精神收回来,用于关照自己的身心,就能够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晋代的嵇康在“以静养生”理论的指导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静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在著名的<养生论 中="中" 他写道="他写道" 精神之于形骸="精神之于形骸" 犹同之有君也="犹同之有君也" 神躁于中="神躁于中" 而形丧于外="而形丧于外" 犹君昏于上="犹君昏于上" 国乱于下也="国乱于下也" 嵇康的这段话将人的精神比喻为一国之君="嵇康的这段话将人的精神比喻为一国之君" 而将人的身体比喻为国家="而将人的身体比喻为国家" 认为只有作为一国之君的精神时常保持宁静="认为只有作为一国之君的精神时常保持宁静" 作为国家的身体才能保持健康="作为国家的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如果作为一国之君的精神常处于躁动中="如果作为一国之君的精神常处于躁动中" 则人的身体健康必然要受到损害="则人的身体健康必然要受到损害" 所以养生的最重要环节是时常保持自己心神的宁静祥和="所以养生的最重要环节是时常保持自己心神的宁静祥和" 南朝的道家陶弘景也明确指出="南朝的道家陶弘景也明确指出" 时常保持精神宁静祥和对于养生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时常保持精神宁静祥和对于养生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 服用滋补药物等是第二位的事情="服用滋补药物等是第二位的事情" 他在="他在"><养性延命录 中写道="中写道" 真人曰="真人曰" 虽常服药物="虽常服药物" 不知养性之术="不知养性之术" 亦难以长生也="亦难以长生也" 修养心性的功夫就是陶弘景所讲的养性之术="修养心性的功夫就是陶弘景所讲的养性之术" 道家的这些论述明确指出了="道家的这些论述明确指出了" 修养自己的心性="修养自己的心性" 使之能不受或少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之能不受或少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 就能时常以一种豁达开朗="就能时常以一种豁达开朗" 宁静祥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宁静祥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而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产生巨大的养生效果="而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产生巨大的养生效果" 对于健康老人的调查也证明="对于健康老人的调查也证明" 以静养生="以静养生" 的确是养生的真理="的确是养生的真理" 据洪昭光先生的健康报告介绍="据洪昭光先生的健康报告介绍" 他在北京调查了很多高龄健康老人="他在北京调查了很多高龄健康老人" 他们的健康并不是吃得好或钱多="他们的健康并不是吃得好或钱多" 这些高龄健康老人="这些高龄健康老人" 有的早睡早起="有的早睡早起" 有的晚睡晚起="有的晚睡晚起" 有的不吃肉="有的不吃肉" 有的吃肉="有的吃肉" 还专吃肥肉="还专吃肥肉" 有的不抽烟="有的不抽烟" 有的抽烟="有的抽烟" 有的喝茶="有的喝茶" 有的不喝茶="有的不喝茶" 生活方式五花八门="生活方式五花八门" 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 他们都是心地善良="他们都是心地善良" 性格随和="性格随和" 心胸开阔的老人="心胸开阔的老人" 没有一个健康老人是心胸狭隘="没有一个健康老人是心胸狭隘" 脾气暴躁="脾气暴躁" 鼠肚鸡肠="鼠肚鸡肠" 钻牛角尖的人="钻牛角尖的人" 要实现="要实现"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观="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观" 使自己能够从一个较超越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得失="使自己能够从一个较超越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得失" 恩怨="恩怨" 能够认识到名利得失="能够认识到名利得失" 恩恩怨怨都是身外之物="恩恩怨怨都是身外之物" 身外之事与自己生命的健康长寿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身外之事与自己生命的健康长寿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小摩擦="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小摩擦" 小矛盾更不值得计较="小矛盾更不值得计较" 对于正在为生存而奋斗的中青年人="对于正在为生存而奋斗的中青年人" 要他们抛弃名利得失="要他们抛弃名利得失" 恩怨纠缠是很困难的="恩怨纠缠是很困难的" 但是="但是" 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健康" 将名利得失="将名利得失" 恩怨纠缠看得淡一些="恩怨纠缠看得淡一些" 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对于已经从为事业而奋斗的征程中退下来而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对于已经从为事业而奋斗的征程中退下来而进入老年阶段的人" 应该较容易地认识到="应该较容易地认识到" 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名利得失与恩怨等都是身外之物="名利得失与恩怨等都是身外之物" 是次要的事情="是次要的事情" 纠缠这些次要的东西="纠缠这些次要的东西" 只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只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所以老年人摆脱名利得失的纠缠是应该做得到的="所以老年人摆脱名利得失的纠缠是应该做得到的" 在改变人生观的前提条件下="在改变人生观的前提条件下" 再修炼一些修养心性的功夫="再修炼一些修养心性的功夫" 可以进一步增强="可以进一步增强" 的养生效果="的养生效果" 庄子的坐忘功是一种较好的修养心性的功夫="庄子的坐忘功是一种较好的修养心性的功夫" 我们将庄子的坐忘功简称为静坐功="我们将庄子的坐忘功简称为静坐功" 静坐功具体的练法是="静坐功具体的练法是" 首先是端坐下来="首先是端坐下来" 可以自然坐在床上="可以自然坐在床上" 也可以垂腿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垂腿坐在椅子上" 两手自然放置两腿上="两手自然放置两腿上" 也可以两手在腹前轻握="也可以两手在腹前轻握" 然后使自己的心宁静下来="然后使自己的心宁静下来" 将眼睛微闭="将眼睛微闭" 意念微守下丹田="意念微守下丹田" 然后凝神听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后凝神听自己的一呼一吸" 这时如果有杂念产生="这时如果有杂念产生" 不必理会它="不必理会它" 继续凝神听自己的呼吸="继续凝神听自己的呼吸" 慢慢地就会进入极宁静的境界="慢慢地就会进入极宁静的境界" 每天用30="每天用30" 分钟练习静坐功="分钟练习静坐功" 对于维护身体的健康或治疗疾病都有很大的效果="对于维护身体的健康或治疗疾病都有很大的效果">
怎样才能健康长寿?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这是一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的变化El新月异,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充分地享受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摆在人们面前:社会进步了,很多人的健康状况却退步了。这是为什么?原来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从养生角度看,健康养生的关键是保持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长寿,失衡就会生病,甚至死亡。要健康,要长寿,要维持人体正常状态,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做好平衡。所谓的平衡其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古人早就提出了“中庸之道”,那是做人做事的准则,用在养生上也是如此。所谓的“中庸”就是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而放眼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现代人却违背了这一准则,把好端端的身体搞得百孔千疮。
先拿饮食来说吧,有的人偏荤,有的人偏素,有的人偏咸,有的人偏甜……偏来偏去,健康的天平就失衡了,疾病就乘虚而人了。再说运动,运动的好处尽人皆知,于是很多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中来,但是,运动也不是多多益善,如果掌握不好运动的“度”,不但起不到健身的作用,还会使身体受到伤害。相对于“动养生”,还有“静养生”的说法.但这个静养生并不是让人们静止不动,而是静中有动,说到底是一种动静结合,还是一个“度”的问题。动多了不好,静多了也不好,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法宝。
网址:生活平衡决定健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340
相关内容
膳食平衡,吃出健康人生健康饮食的六种平衡
实现健康平衡:饮食均衡的七大要点
《健康生活》丨好的生活方式决定你的健康(二)
心理健康: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心理平衡?
什么是工作生活平衡?
生活节俭也能健康!如何平衡生活质量与开支?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很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与生活平衡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