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建筑设计、无障碍设计应该怎么做?6组欧美案例实录
无障碍设计需遵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生活技巧# #家居装修建议# #无障碍设计#
案例
本文尝试从城市、公共设施、住宅、生活用品各个领域选取一些典型案例,由于篇幅限制,未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希望读者能洞窥全豹,对这类普适性设计的实践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1. Marjala -“人人共享之城”,芬兰,城市发展领域
Marjala区域位于芬兰东部的Joensuu市,项目于1990年启动,目标是在Marjala建设一个3000人规模的居住区,所有人群都可以独立自由的生活,包括残疾人和老人。为了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颁布了一系列的设计指导标准,所有的公共设施和住宅都要求无障碍,包括互相之间的道路联系和公共室外活动空间。
除此之外,还建设一站式服务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同时面向老人和儿童的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公共服务频道”(Multiservice Channel),通过互联网联系分散的服务提供方和居民,除了居民能便捷的享受服务外,还为一些居民提供了“远程工作”(Teleworking)的机会。
Marjala作为一个实验性的建设项目,对于芬兰的无障碍社区建设与管理,公共服务提供与管理,远程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老年产品或其他通用设计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 MoMA -“人人享用的艺术殿堂”,美国,文化设施
位于美国纽约的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一直致力于向尽可能多的人群开放和方便使用。这不仅仅指的是建筑空间和设施上的无障碍,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服务措施,来满足不同人群(特别是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例如针对患有严重听力障碍或聋哑人,博物馆提供手语讲解服务;对于视力障碍或盲人,提供大号字体的说明或者盲文说明;某些特定的雕塑作品,甚至可以允许盲人触摸,一些绘画作品则附有浮雕式的图表化说明,为特殊参观者提供一个“触摸参观之旅(Touch Tour)”。
正如MoMA对外宣扬的:“我们有使命去鼓励不一样的人来体验各不一样的参观旅程。我们认识到了参观者能力和需求的多样性,所以必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与设施。我们希望尽最大可能为每一个参观者提供具有包容性的环境。”
3. 维也纳的多代宅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地利,住宅
位于维也纳南部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我们要和父母在一起”的口号,通过功能的合理混合和多样化的居住类型,让这个项目为多样化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生活环境。
项目有面向城市的两个独立办公单体,半开放的公共院落以及面向院落的首层商店和服务机构,上部的居住设施涵盖了适合不同家庭结构的普通住宅,适合老年人的协助式老年公寓,适合年轻人的迷你Loft,面向庭院公共连廊将他们互相联系成一个整体。
这种多样性的手法造就了项目整体上的包容性,同时功能混合的模式符合欧洲重建社区活力的规划理念。通过一系列在规划及土地管理层面上对“混合性质用地”的探索与实践,为此类项目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4. 公平居住法案 -“通用型住宅的推动者”,美国,规范与标准
推动普通住宅向通用型住宅的转变是一项有益却又艰巨的任务。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直至1991年颁布“公平居住法案”,明确了需执行公平居住法的住宅项目的范围和具体执行标准,随后又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条文补充和设计指导手册,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笔者总结以下几大特点:1. 对象覆盖面广。从原则上说:对象涉及所有“多户住宅”(拥有四户以上住宅单体)的首层及电梯能到达的各层。2. 注重“可适应性(Adaptable)”。灵活性和潜伏性的设计策略允许住宅适应不同的身体状态或年龄状态。3. 强调外部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可达性。4. 涉及面广,指导性强。
5. 哥本哈根地铁 – “用户参与的人人共享设计”,丹麦,交通设施
哥本哈根的地铁在2002年投入使用,“为人人共享而设计”成为其核心设计理念。正如项目负责人Morten Søndergaard所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残疾人和老人能够不需要协助就能使用我们的地铁。”
项目委托CarlBro Design公司做设计前期调研,各种潜在用户都参与了进来,包括推婴儿车的、带自行车的、携带大型箱包的、带婴幼儿的乘客,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行动障碍的人群,轮椅使用者等等。
各种需求被整合成简洁的草图和说明,作为日后合同的组成部分。在设计后期,来自意大利的Giugiaro Design公司制作了1:1比例的车厢模型,对不同人群的使用进行测试,优化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同需求的冲突问题,例如:为了保证轮椅的通行,流出了足够的空间,但现实中,这些空间又往往会被婴儿车或大件行李所占据,导致视觉障碍者或盲人群无法顺利通过。
由此就引发了就是否要加装从车门到座位的“引导扶手”的讨论。诸如此类的问题最后还是需要寻求到设计理念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6. Variogrip – “不仅仅是扶手”,德国,生活用品
来自德国Erlau集团的Variogrip系列扶手在2008年获得了通用设计优质奖章。Variogrip是一组用于家庭的多功能扶手,将传统的安全扶手与其它居家功能结合起来:台盆扶手结合毛巾架,浴室扶手结合置物架。
适应性设计策略,让这些产品能够轻松的进行功能扩展。这种聪明而且讨巧的设计手法,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安全扶手的特殊暗示特征,让它成为日常生活使用的一部分。通用设计原则中“公平使用”和“灵活使用”的原则得到了很好体现。
启示
不管“为人人共享而设计”带有多少的理想主义色彩,我们还是能看到近30到40年以来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付出的持续努力,同样是亚洲国家的日本,也已经走到了世界通用设计发展的前沿。反观我们国家近年来在老年建筑设计、无障碍设计领域的发展。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点启示,与各位同行商榷:
1. 普适化思考:走出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的孤立性的探讨,把思考范围扩展到其它社会群体,包括残疾人、阶段性的行动不便人群、带婴儿车、自行车、购物车等出行人群等等。针对群体性的共性需求做出整理和分析,同时用包容性的设计手段尽可能涵盖个性化需求。
2. 整体化推动:整合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资源,成立跨行业的产业协会,致力于推进中国“为人人共享而设计”或“通用设计”的发展。这种行业组织的缺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丧失了与国外的同行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渠道。
3. 用户参与和过程控制:尝试让终端用户有效参与到整个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同时运用合理的机制来控制这种理念在设计全过程的落实与发展。英国在“包容性设计”领域的对设计过程控制的研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 全龄住宅发展:结合解决我国居家养老的现实问题,借鉴美国的“公平居住法案”和英国的“全生命周期之家”,推进全龄住宅的发展。将此概念融入我国现有的住宅设计规范,或制定独立的规范或标准。
5. “柔性”标准:在规范制定和优化上增加一定的“柔性”,避免由于条文的僵化带来执行的难度。强调“原则性”,例如美国的“公平居住法案”中就提出“无障碍路径上的无障碍出入口(Accessible buildingentrance on an accessible route”)的设计原则,很好的梳理了无障碍的“连续性”问题;关注“特殊性”,考虑到某些情况的实施可行性困难,提出变通的解决办法;重视“可适应性”,特别是在发展全龄住宅领域,鼓励运用“潜伏性”设计手法,适应各年龄阶段需求。
结语
有同行在论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时感叹,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全民环保意识的缺失。同样“为人人共享而设计”领域发展的最大变数,也必然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是否足够“包容”。
当我们现在还在为“该不该扶老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如果当我们还在为是否该推动“通用设计”的发展而犹豫时,将会是整个设计界的悲哀。
为人人共享而设计,为一个包容的社会而设计。
作者介绍:
管轶群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
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
网址:老年建筑设计、无障碍设计应该怎么做?6组欧美案例实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5567
相关内容
什么是无障碍设计? , 产品图片ppt怎么设计什么叫做“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一周年 这些“无障碍·好设计”成果让生活更有爱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什么事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设计
无障碍设计,北欧人这样做
浅谈居住建筑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