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养育分歧多,风暴中心的你,需要这些生活智慧

发布时间:2024-12-24 02:57

情绪智慧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耐心 #生活知识# #心理建议# #情绪智慧教育#

提宝的话

一个娃几个人管,大家都要维护自己的“主权”。

隔代养育被妖魔化,对谁有好处呢?细细想来,无论对谁都没好处。与其聚焦矛盾,不如化解随时出现的问题。

隔代养育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各种优势,如何发挥优势避免问题,就要看我们的生活智慧了。

转自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白滔滔 | 编辑:Alice

是剖腹产还是自然生产?是用尿布还是尿不湿?是按需喂养还是定时喂养?发烧多少度该给孩子吃药?是该加衣服还是减衣服……都可能导致两代人针锋相对。

隔代教育矛盾,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家庭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了。

隔代养育冲突五宗罪

毋庸讳言,一些老年人,对于现代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需求、对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对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往往缺乏了解,在育儿中确实存在一些局限乃至错误。常见的槽点包括:

经验育儿。刘女士孩子8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她提前回家,发现孩子奶奶正将饺子嚼碎了往孩子嘴里送。她跟朋友说,“当时眼前一黑,心跳骤停,差点没晕过去。”

从前,老人们觉得“含饴弄孙”乃是人生一大乐趣。而在今天,你含一个试试?绝对能引起家庭大战。

健康观念天差地别。老人觉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年轻人则觉得细菌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专家说了病菌会通过很多途径传播,哪能接受老人嘴对嘴喂娃?还有不少老人出于补偿心理,很喜欢给孩子买零食,认为是对孩子的爱,甚至是经济实力的展示:“别人家孩子能吃,我家又不是吃不起”,有的甚至让孩子将饮料当水喝。而买东西习惯看标签的年轻一代父母,看到的则是各种添加剂、糖分、热量……这种可能导致孩子的蛀牙、肥胖等健康问题。

可以说,两代人之间科学知识的差距,是造成育儿冲突的一大诱因。

缺乏对现代生活规范的了解与遵守

前不久,媒体报道一对老人带着孙女过马路,根本不关心红绿灯明灭,强行冲过马路,对司机的咒骂毫不为意,反而为自己的“成功过关”沾沾自喜。

至于在地铁上抢座位、在公共场所上大声说话、吃个自助不管不顾,就更成为社会上年轻人对“坏人变老了”的调侃。

如此言传身教,的确可能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样板。

溺爱孩子甚至争夺孩子情感

闺蜜的儿子刚7岁,由于两口子工作忙, 孩子从小是由姥姥照顾。每当孩子做错了什么事妈妈批评他时,姥姥就蹭一下跑过来护着他。闺蜜辅导孩子作业,姥姥也时不时进来送个水果,嘘寒问暖地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

孩子也会察言观色,一有什么事就往姥姥那躲,不想写作业、不想早睡、要吃零食、要买玩具,都能有人给他撑腰。孩子被溺爱娇惯,闺蜜很是不爽。

除了妨碍父母管教孩子,有的老人还争夺孩子情感甚至挑拨亲子关系,《双面胶》里的奶奶,天天在孙子面前说儿媳的坏话,还教孙子说“妈妈坏。”看到这一幕,哪个妈妈不倒吸一口凉气?

审美水平与生活方式太low

近年网上有一些大火的图片、视频,对比孩子回老家前后的穿着打扮,如何从妈妈精心打扮的“潮娃”变成老人捯饬的“村娃”,有的还表现爷爷姥爷带的孩子背手走路、奶奶和姥姥带的孩子大跳广场舞,都透露出年轻人对老一辈的审美品味与生活方式的不屑。

此外,祖辈与孙辈相处容易重感情轻理智,重物质轻精神,妨碍孩子培养规矩;重静轻动,影响孩子运动与社交;老人说方言,可能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等等。这些都让父母们萦绕于心,成为隔代教育中的冲突来源。

背锅的隔代教育

很多年轻父母喜欢给老人贴标签,对老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横加指责,认为是“老黄历”“不科学”。

实际上,老人是我们和孩子的亲人,是重要的养育者,在孙辈的成长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就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要靠丈母娘帮忙照顾孩子们才能安心管理国家大事。

一些媒体对隔代教育的过度妖魔化,反应了社会对“老人”群体经历、思想、情感世界缺乏了解与理解,这给老人们带来了莫大的伤害。

前几天,表弟家的孩子开家长会,他们两口子工作忙去不了,孩子奶奶也就是我姑姑代替去了。在家长会上,老师点名说班里成绩最差、纪律最差的那几个孩子全是老人带的,把参加家长会的老人家劈头盖脸训斥一通。开完家长会第二天,孩子奶奶满嘴起泡,还一个劲地自责自问:是不是自己把孩子耽误了?

用某位美国作家奶奶的话说,很多老人在帮子女带孩子的时候,感觉是踩在蛋壳上走路,他们在孙辈教育方面经常“宁愿咬自己的舌头,也要把话吞下去”“我几乎从不张嘴评判,张开的,只有我的钱包。”

妖魔化隔代教育对三代人都是不利的,当父母的固然焦虑、担忧,老人也觉得不受尊重,最终家庭氛围变差,那才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首先要明确的是,隔代教育冲突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年轻父母有隔代教育之需求,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工作家庭问题,而不是仅仅因为老人、为了老人。

从老人的角度,他们中不少人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自己有义务为子女奉献,有的退休后愿意将心思寄托在孙辈身上。这样,不管主动还是被迫,老人上岗了,成为照顾第三代的“代理父母”。

从责任归因来说,隔代教育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冲突,多数来自孩子父母的投入不够与转移焦虑。

一些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老人,自己很少参与,只管验收成果,有问题就怪老人能力不足素质不够。

导致孩子教育出现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还是父母自己缺席与忽视。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检讨自己,而不是甩锅给老人。

在家庭里,祖父母没有发言权与决策权;做父母的不出工钱,却比雇主要求还苛刻。这种状况可以说相当不公平了。

做父母的还需要认识到,老人也有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

祖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他们成长中特别需要的一种元素,那就是“稳定”:稳定的陪伴时间、稳定的物质环境、稳定的情绪与稳定的品行。老人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育儿经验,看顾孩子往往比孩子父母更有耐心、责任感与专注度,更善于倾听与及时回应。

辣妈Wendy就发现,奶奶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比自己辅导时情绪平和多了,且更注意一些细节,于是她乐得将辅导作业的工作交给孩子奶奶,避免了自己的心脏病发作和孩子的泪眼婆娑,亲子关系大大改善。

老人们人格已经成熟稳定,他们身上的勤劳、惜物、坚强等优良品质,可以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能把孩子父母教好,本身就表明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研究证明,和祖父母在一起的童年给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他们的陪伴与爱给予了孩子生命最初对爱与感情的体验,并滋养了孩子。

阎女士从小跟奶奶一起的时候更多一些,如今对人生复盘,她觉得这是一种幸运:

幸好是我跟奶奶长大,因为我奶奶的性格会比妈妈的更好。我妈妈其实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奶奶则是一个阳光乐观,特别open。所以,她给我带来的正面影响反倒特别多。

对于现在社会上觉得隔辈人带孩子是毁孩子,她颇不以为然,觉得过于偏激了。

发挥隔代养育优势的6个建议

一个娃几个人管,大家都还挺有“主权意识”,隔代养育有冲突天经地义。如何消除对隔代教育的刻板印象,客观地看待隔代教育并发挥其优势呢?

下面几个生活智慧不妨参考一下:

◎父母是教育第一责任人。孩子到底归谁管?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说过:“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或者说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因此,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明确自己才是责任主体,老人只是来帮忙搭把手的。

这需要父母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尽量平衡工作家庭关系,抽时间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亲自把好舵、划好道儿,让老人跟随。可以说,亲力亲为才是硬道理。

◎建立家庭教育共同体。孩子是父母的,也是全家的,教育孩子是全家人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在家庭这个育儿共同体中,全家人要通过充分参与、沟通和协调。出现教育分歧时,要采取“三不”原则:不当面批评,不当面纠正,不随意插手。亦即不要当面“唱反调”,而是趁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冷静交流,以免孩子无所适从。

对于祖辈的传统观念,年轻人可以耐心引导,使他们能够慢慢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方法,用真实故事、例子等,让老人分清楚爱与溺爱的界限,做到严慈相济。当然,这种观念转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找到每个人适合的角色,各展所长。每个人按照自己拥有的资源与优势,分工合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越界。

良性的家庭合作是优势互补,而不是互相指责。一个家庭当中,最适合带孩子或对孩子某些方面管理最为有效的那个人,不一定是爸爸妈妈,也可能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不妨采取“谁管理最有效就让谁管的原则”。做父母尤其是妈妈要克制住嫉妒心和占有欲,用人不疑。

◎放弃成见与自负。作为新一代父母,我们可能学习了100本育儿书,这给了我们批评老人教养方式的底气。但是,那些知识经常今是而明非,育儿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究竟哪种更“科学”并没有定论。

明星马伊俐也曾经在微博讲过,自己受专家独立育儿理念影响,坚持不让老大睡大床的被“坑”经历。现在的父母,在育儿方面往往是“照书养”,实际上“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反之,祖父母辈的经验之谈未必没有合理的成分。

认识到我们的局限,尊重祖父母的知识,可以减少我们很多焦虑。年轻父母还要认识到,教育中需要抓大放小,避免过分敏感。拿方言问题来说,就有不少妈妈认为,多一门方言很有意思,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体验。一位妈妈说,自己闺女回四川老家,视频中一口四川话,这样挺好:“多一门方言,多一个世界。”

◎感恩、理解与尊重老人。年轻父母要认识到,祖父母是怀着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来帮忙的。就算要否定老人的方法,也不能否认老人对孩子们的爱。

要经常真诚地向老人的付出与贡献表示感谢与理解,况且,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祖父母啊,就像你第一次当父母一样。“隔代亲”甚至溺爱也不过因为祖父母们想得到认可,“刷刷存在感”。

子代将老人们的爱视为理所当然,并以工作忙等理由忽略他们的时候,只有在全身心依赖他们的孙辈面前,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真的被需要。对此要理解。对于老人做得好的部分,要及时给出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二娃妈妈小马与公婆相处愉快,她总结自己的诀窍就是一个字:“夸”。她总是当着全家的面夸婆婆心灵手巧,做饭好吃有营养,夸公公多才多艺,来小区不久就成为活动积极分子,不仅公婆心情愉快,孩子也为自己的爷爷奶奶这么棒感到骄傲,无形中给了孩子正面教育。

◎给老人更多选择权。让他们发挥所长,而不是硬性地分配任务。

朋友欧阳的婆婆是高级数学教师,退休后来给她带孩子,虽然婆媳相处中难免有冲突,但她充分尊重与发挥婆婆的优势与特长,请婆婆帮忙辅导孩子数学,给孩子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公公动手能力强,她就请公公带孩子一起修理家中物品,潜移默化中不仅教会了孩子一些物理知识,还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与老人的亲密相处本身就是教育,是爱的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对于隔代教育,我们应用更开放、更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在对话、沟通、宽容、相互尊重中,改变封闭的互动关系,形成家庭中的共同价值认同,实现所有人的共同成长,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互爱。

责任编辑:

网址:隔代养育分歧多,风暴中心的你,需要这些生活智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0254

相关内容

家庭教育|隔代养育:如何让三代人共赢
《虎妈猫爸》启示——专家谈隔代教育与智慧型父母
家庭生活的智慧:分享那些触动心灵的感悟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十大妙招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育儿分享:生活中做到如下这4点,你就是一个智慧家长!
家庭家教家风丨隔代教育怎么扬长避短,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16生活智慧:平衡之道——探索育儿中两性贡献的公平之路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
曾军良:教育需要智慧与理性的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