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旧书找新“家” 让书香再延续

发布时间:2024-12-24 05:54

旧书翻新:捐赠或转卖不再需要的书籍,为新书腾空间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家居省钱技巧# #家庭废物利用指南#

为旧书找新“家” 让书香再延续

不少读者通过本报联系复旦旧书店上门收旧书,怀着一份爱书情结让旧书焕发新生

2023-01-26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图片8.png

“希望你们能上门收书,家里有几百本旧书,都是我收藏的,给书找到归宿,我心里非常欣慰。”新年前夕,家住静安区的潘老伯特意赶到位于杨浦区的复旦旧书店,向店主张强表达了自己的这份心愿。记者从张强口中得知,目前,复旦旧书店上门收取旧书的读者中,约80%都是老年市民,其中,还有不少是本报读者。而此前,在《我的500多本藏书终于有了“新家”!》一文见报后,陆续有十多位读者致电、致信本报,希望联系复旦旧书店,为自家的藏书找到归宿。

老人春节前赶到旧书店  专程请店主去家里收书

春节前夕,记者再次来到伟德路88号的复旦旧书店,人气渐渐回暖的书店里,不少市民正在翻阅着书架上的书籍,有的是父母带着孩子,有的是年轻的学生,有的是两鬓斑白的老爷叔。人虽不少,但店内十分安静,空气中流淌着氤氲书香。

店主张强和妻子正在书店一隅整理这些天刚刚回收来的旧书,十来个编织袋满满当当,不下几百本书。“最近去收书的市民家里,大部分是老人家,有的家里有几百本书,多的有两三千本,去一次都拿不下呢。”

张强说,不少要求收书的老人是《上海老年报》的读者,通过联系本报后,最终找到了他。“老人家见我答应上门收书,都很高兴,会早早地整理好家里的旧书,在家等着我来。收书的过程中,他们还会拿出报纸的相关报道和我交流。”张强笑着表示。

采访当天,记者遇到了从静安区赶来复旦旧书店的潘老伯夫妻俩,“我们是特意找到这里的,一来看看书,再淘点书,二来是想请店主到家里去收书。”潘老伯说,家里大约有几百本旧书,都是自己陆陆续续买来的,收藏了几十年,有人物传记、中外历史、史话传说、世界名著、战争军事等,题材很广泛。“我本来想留给家里小辈,但他们都不要。”潘老伯直言,自己收藏了一辈子的书,实在不愿意看到这些书被当成废纸“一卖了之”。

读者看到报道后来电来信  为家中藏书找“归宿”

“我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读者,现在家里也有不少藏书,希望寻到它们的新家。”“希望能请复旦旧书店的店主来我家,看看这些书,能否被收购。”“想要旧书店的联系方式,家里的藏书,这下终于有好去处了。”在《我的500多本藏书终于有了“新家”!》报道见报后,陆续有十多位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或来信,表达了为旧书找新家的想法。

家住宝山区的陈老伯来信说,此前他也尝试过捐赠旧书,但发现正如报道中写的那样,要么是捐赠无“门”,要么是难觅去处,“如果只能当废品卖掉,心里是不舍得的。”信中写道。

住在松江区的赵老伯说,家中藏书估计有千把本,名目繁多,有些是成套的中外名著,有些书还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看书、买书是我一辈子唯一的爱好,现在我年纪大了,希望这些书被回收后,能够找到需要它的人。”老伯感叹地说。

经过本报联络沟通,目前,这些读者的旧书陆续都被成功收购。通过挑选、清理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将在复旦旧书店找到新的“主人”。

老人们送出的“老宝贝”  在书店受年轻人追捧

在收购旧书的过程中,有的老人还会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海报、杂志、纪念章、学习用品、小礼品等,赠给复旦旧书店。

如此前本报报道过的朱老伯,送出了四五百张新年贺卡、邮资封,以及多个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吉祥物“海宝”纪念章。“这些纪念章是我当时在世博会做志愿者时受赠的,感觉很有纪念意义,拿出来送给喜欢它们的孩子们。”朱老伯说。

家住闵行区的杜老伯也在联系复旦旧书店再次上门收书时,赠送出20多支自己收藏多年的钢笔。“这些钢笔都是我以前参加各种比赛获奖的小奖品,都是全新的,一直没舍得用。听说到旧书店来看书的老师、学生特别多,希望能送给他们用。”杜老伯感慨地说。

这些老人“附赠”的藏品,在复旦旧书店里很受欢迎。“很多读者看到这些漂亮的贺卡,都来询问,这是卖的吗?我说,想要的可以自取,不收费。”张强说,目前,四五百张新年贺卡、邮资封,还有海宝纪念章等,早已被前来淘书的书友们领取完毕。“一些年轻人告诉我,他们很久没写过贺卡了,如今写下新年祝福,寄给小伙伴,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八成收书“客户”是老年人  旧书终会有“新家”

“到老人家中收旧书,和他们聊聊,我也很感动。”采访中,张强多次表示,不少老人并不计较收书的价格,只是希望藏书能通过旧书店,流转到爱书人的手上。

目前,复旦旧书店店内流通书籍数量在五万册左右,每月旧书收购量上万册,收书人群中约80%都是老年人。有的是老人本人整理旧物时整理出来的一批旧书,希望得到处理;有的是老人已经去世了,家人希望老人留下的旧书能有好去处。而从老人们收藏的书来看,多是学术类、史料类、文学类、传记类的,这些也是来复旦旧书店淘书的书友们的心头好。

看得出,老人们对这些书籍很是爱惜,无论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书,还是这个世纪初出版的书,大多数都保存得比较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的书还附带着挂历纸包的书皮。

“许多老人家里的旧书,内容、版本都是不错的,甚至还能觅到绝版书,这些书如果能到需要的人手里,也就有了它的价值。”张强表示,老人们不愿意将旧书当废纸卖掉,是因为这些书都是他们一点点买来、存下的,有自己的一份情结在里面。

张强希望通过本报,真诚感谢这些老年读者对复旦旧书店的信任和喜爱,他也相信,通过旧书店的辗转、流通,这些旧书最终会流转到需要它的书友手里,让旧书再一次找到新的“家”。

网址:为旧书找新“家” 让书香再延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1368

相关内容

“旧书新知”让城市氤氲更浓郁的书香
“书香再续,绿意生活”
旧书新知 | 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旧书获取新知识 作为文脉传承的印迹…
“书”香筑梦,让爱延续!“一本书的旅行”启程
让旧书找到新知己 从旧书获取新知识
换书阅读节 旧书再散“书香味”
书香延续——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捐赠倡议书
北京换书渠道小而美 让旧书找到新知己
书香地铁丨旧书换新让阅读触手可及,读书日后续活动抢先查看!
上海书展精彩延续,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思南美好书店节接力举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