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科普丨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发布时间:2024-12-24 16:55

《老年人药膳大全》:结合食疗的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老年人健康指南#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会出现代谢能力下降、呼吸功能衰退、视觉和听觉及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肌肉衰减等变化。这些变化无疑将影响其进食、消化以及吸收的能力,从而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

  然而在一些陈旧观念或谣言的影响下,不少老年人盲目忌口、迷信养生等,进一步增加了营养不良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的合理膳食,不仅要从食物种类和量上规划,更要从行为和观念上改善。

  食物多样,营养不减

  有人认为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骨胳肌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因此少吃点就可以了。事实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老年人除了对能量的需要量有所降低,对其他营养素的需要量并没有减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每天12种、每周25种食物的推荐,对老年人依然有效。全谷物、水产品、肉、蛋、奶、大豆、蔬菜等食物,均有其适宜的推荐量。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奶及奶制品300ml-400ml、动物性食物120g-150g(鱼40g-50g、畜禽肉40g-50g、蛋类40g-50g)

  少量多餐,细软进食

  和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吃一点就饱、多一点就撑、过一会就饿的情况。

  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 ,缩短每餐之间的时间间隔,可有效避免过饱过饥,减轻胃肠负担。生活中,老年人单纯依靠一日三餐,难以满足食物多样的需求,可通过适量加餐的方式有效实现。

  少量多餐没有固定模式,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安排餐次和时间。例如可以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分别加一餐。如果习惯早起,也可在正式早餐前加一个“早早餐”。

  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可在满足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来保证营养的摄入。

  1.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烹调方式,少采用煎炸、熏烤等方式;适当延长烹调时间,将食物煮软烧烂,避免生硬。

  2.将一些根茎类、笋类蔬菜切成小丁、刨成丝或制成馅,做成素馅包子、饺子,或与荤菜混合烹饪。将肉类食物制成肉丝、肉片、肉丸,将鱼虾做成鱼片、鱼丸、虾仁等。

  3.质地较硬的水果或蔬菜,可粉碎、榨汁食用,但一定要现吃现榨,可将果渣和果汁同食。苹果、梨等维生素C含量不高的水果,也可切成小块煮软食用。

  4.坚果类可以碾碎成粉末,制成芝麻粉、核桃粉等,用开水冲泡食用。

  5.粗粮杂粮类,包括糙米、荞麦、燕麦等,可用水浸泡2h-3h后,再同大米一起蒸煮。

  6.对一些相对干燥或较硬的食物,例如饼干,可以将其泡入牛奶、果汁或汤汁中,制作成汤或糊状。

  慢病食养,科学忌口

  很多老年人口中的“发物”一词,其实是一种民间说法。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中,并没有“发物”的概念。按照大众认知,“发物”主要指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病情的食物。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果有所谓的“发物”导致了以上不适,常常与食物过敏、肠道高敏甚至是食品安全问题等相关,极具个人因素和特定条件。

  对于身体存在健康问题的人,或者对某些食物有“不良体验”的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分析原因。适当忌口或管理饮食能促进健康,但过多的禁忌不仅没有必要,还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缺乏。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发布了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慢性肾病等多项慢病有关的食养指南,将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各方优势有机融合,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并且针对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和季节编制了食谱示例。老年人如患有以上慢病,可在医师和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结合食养指南规划膳食。

  进食不足,制剂补充

  正常进食较难满足营养需求时,合理使用营养品不失为一种选择。对老年人来说,特医食品、营养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都可以作为营养补充。

  特医食品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因其带“医”字,常被误认为是专门给住院病人吃的。其实只要存在不能进食或日常膳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的情况,都可以将特医食品用作营养补充。

  根据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特医食品也分为不同类型。身体状况对营养素没有特别限制的可用全营养配方食品。常见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病、肾病等,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无论何种制剂,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补充方案。

  管理体重,保住肌肉

  膳食合理一般体现在健康的体重上。体重是否适宜常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评判,对一般成年人而言,18.5≤BMI≤24.0为正常范围。但老年人体重不宜过低,20.0≤BMI≤27.0更适宜。偏胖的老年人不宜快速降低体重,而应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BMI=体重(kg)/身高2(㎡)。

  还需要注意的是,人体从40岁左右肌肉量开始逐年减少,老年人肌肉丢失速度更快,甚至出现肌少症,导致跌倒、骨折、失能等严重后果。国内调查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70%有肌少症。一些老年人的BMI符合标准,但身体成分中肌肉含量较低,其健康风险依然存在。

  因此,对老年人而言,BMI不能作为单一的评判标准,胖瘦是否适宜,最好通过医师进行专业评估。

  延缓肌肉衰减,首先应保证足够量的优质蛋白摄入,来自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的优质蛋白质比例不低于50%。同时应积极进行户外运动,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确定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多选择散步、快走、太极拳、门球等动作缓慢柔和的运动方式,尽可能使全身都得到活动。此外,老年人应定期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做营养状况测评,并以此为据,合理规划膳食,预防营养缺乏,保持健康,快乐生活。

  (摘自《中国食品安全》2024年第5期,作者:冯敏、李晓辉、王文靖、梁栋、王倩男)

网址:食品安全科普丨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4418

相关内容

怎样为老年人安排科学合理的膳食?
【生命全周期管理系列科普】老年人怎么安排膳食?
合理膳食丨特定人群的营养——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食品安全宣传周丨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中老年人如何进行合理膳食安排
老年健康饮食指南,科普一下!
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丨超实用!食品安全小知识学起来!
科普讲堂第585期丨杂粮磨成粉会破坏膳食纤维吗?
合理膳食 老年人膳食指南
老年人膳食搭配要科学合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