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管理——区域材料整理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24 18:37

幼儿阶段应鼓励探索和自主学习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幼儿成长心理学#

        杨倩
        东莞市大朗南洋幼儿园  523000                           
        【内容摘要】
        区域活动被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认可、接纳,但面对越来越丰富的区域材料,虽然每次活动老师都有要求幼儿整理,但因无法每一个都检查到位,一段时间下来,材料都会出现混乱、缺失、损坏的现象,直接造成这种材料的无法使用。另外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也常看见一些孩子因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而挨父母的打骂。但往往是这看上去只是孩子生活中的小问题,事实上却会给孩子生活、学习甚至将来的工作带来不少的麻烦。因为生活上的杂乱无章将会造成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的无头无绪。整理本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整理过程中蕴含着数物对应、分类、点数、统计、空间逻辑等多种数学方面的知识,整理同样能培养幼儿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等,还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及生活技能。所以我们探索通过幼儿自主整理区域材料达到促进幼儿多方面的成长,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真正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区域材料 、自主管理、生活、整理
一、查找问题找原因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以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以及年度检查、评估中,都对幼儿园区域的数量、材料的投放以及时间都有了明确要求,所以区域活动的开展是每间幼儿园都必须去完善和研究的,但现阶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状况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园区域纯粹是摆设,只有评估时、有人参观或领导来检查时才会开放。这不仅仅与教师的素养、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有关,还是因为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建立好的常规,孩子在区角活动后乱摆乱放,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去整理,甚至因为不当的使用照成材料缺失,增大经营成本。这些原因导致教师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由自主参与区域活动。
二、转变思想促变革
        1.区域活动的必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区域的环境创设中,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给孩子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的普及抛去政策层面的强制要求外,它被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认可、接纳至少从一个角度说明大家对于幼儿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发展的认同,说明幼儿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选择、自主游戏活动,将获得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节律和兴趣爱好发展的机会。区域活动是我们改变目前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过多、压抑幼儿自主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
        2.一日生活皆课程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中其中提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体教学内容首先就是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及生活。”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中在实施《指引》过程中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中首先强调:“建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应重视不同类型活动的价值,支持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保证幼儿充分地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给予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几乎所以专家都肯定了生活活动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3.整理的概念
        整理应该是很多生物与生俱来的本领,就是整理的难度有区别而已。其实,整理时根据整理的对象不同也要用相应的方法来对待的。材料物品的整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也常看见一些孩子因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而挨父母的打骂。但往往是打归打、骂归骂,孩子一会儿又把玩具撒满床铺,书本丢得满桌都是……这看上去只是孩子生活中的小问题,可事实上却会给孩子生活、学习甚至将来的工作带来不少的麻烦。因为生活上的杂乱无章将会造成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的无头无绪。 在日本,整理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和职业。
        另外,整理物品的过程需要运用到数物对应、分类、点数、空间利用、逻辑思考等多种数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耐心、恒心等良好的品质。
三、寻找方法解困局 
    1.创设环境,促进幼儿的独立性发展。幼儿园需要提供充分的有层次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得到发展。但区域活动被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认可、接纳,但面对越来越丰富的区域材料,虽然每次活动老师都有要求幼儿整理,但因无法每一个都检查到位,一段时间下来,材料都会出现混乱、缺失、损坏的现象,直接造成这种材料的无法使用。另外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也常看见一些孩子因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而挨父母的打骂。但往往是这看上去只是孩子生活中的小问题,事实上却会给孩子生活、学习甚至将来的工作带来不少的麻烦。因为生活上的杂乱无章将会造成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的无头无绪。整理本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整理过程中蕴含着数物对应、分类、点数、统计、空间逻辑等多种数学方面的知识,整理同样能培养幼儿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等,还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及生活技能。所以我们探索通过幼儿自主整理区域材料达到促进幼儿多方面的成长,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真正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要使环境整齐有序,只有提高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实现自我管理。根据五常法:常整理 、常整顿、常清扫 、常清洁、常自律的几大原则基础上我们整理了以下做法。
        1)固定位置摆放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每种材料固定的盛放器具,再摆放到固定位置。盛放器具以托盘和篮筐为主,在幼儿园我们将活动室划分了很多区,区域材料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分别投放到各个区域。每个区我们都提供盛放材料的区域柜或架子,每一样材料用托盘或篮筐盛放,也可以使用其它相对合适的盛放器具,为统一美观尽量使用统一的器具,有条件每个区域盛放的托盘或篮筐可以不同颜色,方便幼儿直观区分区域。托盘要有1-2厘米的边框,大小控制在宽22-25厘米、长28-35厘米的范围,方便幼儿直接在托盘里操作和盛放。篮筐比较适合盛放低结构材料,比如积木、美术材料等。为了让孩子容易做到那里拿的放回哪里,我们可以在摆放托盘和篮筐的地方贴上黄线,告诉孩子这就是玩具的家,要让玩具在自己的家休息。
        2)标注标识归位法。材料拿出来后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帮玩具找到自己的家而不走错呢?这就需要在托盘、篮筐以及家的门口贴上相对应的标识。标识可以通过颜色或不同类型的图片进行区分,比如我们用不同颜色的边框区分每个区域。这个颜色可以和区域牌、进区卡、进区公约、篮筐等统一,让幼儿一看就知道这个材料是哪个区域的。也可以根据图片类型区分,比如动物图片语言区、水果图片美工区等等,幼儿可以根据图片类型找到相应区域。找到区域还不够,每个区域图标在主题或颜色的范围内还要在托盘和架子上贴上一一对应 “门牌”, “门牌”可以根据幼儿认知能力调整,如小班美工区我们用了黄色边框的兔子贴在放蜡笔的托盘上以及同样的图片贴在托盘摆放的区域架上,黄色边框的老虎贴在水彩笔的托盘及但区域架上,如图一。边框约0.5厘米、框内图片3.5厘米大小为宜。
        另外,图片的选择可以根据幼儿年龄段的认知能力调整,如图中班小班的图片还可以是图形、数字等,大班可以是简单的图文对应文字、海陆空交通工具等,分类的垃圾等等图片,孩子们再为材料找家的过程中不仅自主完成了材料的整理归位,学会了两种条件的分类。

        2.在儿童的帮助下,建立清晰一贯的规则
        当规则清晰且始终如一时,儿童会更加独立和自制,当儿童帮助教师一起创立规则时,他们会更加有主人翁的感觉,并因此更尊重规则。但是,注意不要建立过多的规则,如果行为不会伤害幼儿或财物,我们就要考虑需不需要这样的规则。
        3.让幼儿做自己能做的事,决定他们能决定的事
        好的操作材料是能让幼儿喜爱的、能和幼儿建立起互动的,所以每种材料对于孩子的喜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进哪个区整理什么材料完全可以像自由进区一样自己选择。另外,我们要提供不同程度的材料给孩子自主选择,或者让孩子通过递增难度提供材料,使幼儿看到他们的技能在提高。如用此表格清点材料。如图,

        老师们常常在整理材料和玩具时会发现,这套拼图缺少一块,那个材料少了一个球,但我们因为是借助孩子自主整理所以平时也没时间去清点,等到清点发现少了已经很难找到了。所以经常的清点在整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为了让孩子方便清点整理,我们为材料制作了此表:为了能反复使用建议过胶后使用。另外还可以将材料标注好难易程度让幼儿自己选择挑战。这样孩子会非常清晰材料的种类及数量,填写起来也方便。方便孩子在每次使用之后立即清点。当然也可以拿出每周一固定时间专门对材料清晰清洁整理。孩子自己清洁自己平时游戏的区域,用简单的工具清洁,对照表格清点,培养了幼儿生活生存能力,实现自我服务的同时,点数、记录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生存技能。
        当然孩子的能力不同,我们的要求也应相应调整。小班我们一般要求孩子只整理数量比较少的材料,记录也只需打钩打叉,中班整理材料的数量可以增加到10个左右的物品。到了大班数量可以基本不受限,幼儿可以利用2个一数、5个一数这样的方式点数并用数字记录。大班幼儿还可以多人一起整理数量比较多的材料,比如构建区材料,在整理中分工合作。
        4.允许幼儿选择,并从结果中学习。
        每次幼儿完成了任务,完成的质量、速度都需要老师验证或肯定,一是教师对整理结果进行抽查,了解幼儿能力程度,二是给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真理的心得,如大班构建去积木数量很多,有的大小差别也不大,让孩子分享他们是怎样区分对比的,点数用了什么方法,几个小伙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三是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想办法优化行为,达到效果。
        5.鼓励幼儿,从激励中养成习惯
        多赞美鼓励、少批评:“你的小手好能干,不但会盖房子,还会把积木排好耶!”激发他学习的动机,养成喜欢帮忙、愿意收拾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也要容忍他做的不好或动作慢,给他机会多学习、练习,熟能生巧,成为自动自发的习惯。当他不愿意做时,鼓励他,给他戴戴高帽子,“我知道你的小手好能干,一定会把玩具收拾的很干净。”和他一起做:我们一起来整理,你整理这个、老师整理哪个;或来比赛,看哪位孩子整理得的比较快。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们开始时是为了割刀表扬和鼓励,慢慢地这些行为和标准会内化成他自己的标准。
        四、培养幼儿自主整理区域材料的好处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做这些简单的工作,使他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培养他独立的开始。在我园通过让幼儿自主整理区域材料,能明显感觉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幼儿没有将这些是当成工作去完成,在她们看来这也是一种游戏。
        2.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每天在和区域材料互动,每天都自己整理自己玩过的材料,对材料进行清点清理并摆放归位,培养了孩子终身受益的生活习惯。我园家长也反馈,孩子习惯好了很多,以前家里玩具到处都有,现在还会提醒妈妈玩具不能上到处放,要送玩具回家。
   3.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感:幼儿园班级就像一个家是大家的,家中每一份子都应尽力,家事要大家一起来做,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每个人都应该为方便大家而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方便了自己为难了别人。
4.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数学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我们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在不经意中让孩子学习的数学并通过操作得以了理解。我园的中小数学课基本都取消,全部在区域活动中解决了。
5.将教师从繁杂的物品整理中解放出来。虽然幼儿整理后老师要抽查,但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将会越来越轻松。
   五、对教师的要求
   1.思想的转变:解放教师并不是让孩子帮教师做事,而是给到教师更多时间去观察、关注、支持孩子的发展,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2.知识技能的支持:教师在制作表格以及创设环境时,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儿童发展水平和兴趣,课程标准和早期教育指导方针等。
   结语
        蒙台梭利主张的环境是:“尽量使成长中的儿童从成人那里独立出来。这指的是,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能让他们自我服务——自己生活——没有成人及时帮助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教师越发处于辅助地位。在这里,儿童越来越自主的生活。通过自主生活,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儿童一旦依赖成人,他们就难以朝着应该发展的方向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发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发布
3、《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美)朱莉.布拉德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网址:幼儿自主管理——区域材料整理的探索与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5016

相关内容

教学让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旧而不废的实践探索
以幼儿发展为本 扎实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幼儿园生成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市级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利用区域游戏提升幼儿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读后感范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浅谈劳动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实践探索
治理视角下家园深度共育的实践探索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应用
幼儿园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促进大班幼儿形成整理习惯的有效策略探析.pdf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