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共栖”,成就城市的活力
生活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相辅相成,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
◆陈 琳
有别于昔日单一的展陈式公共空间艺术,两年一度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对艺术的生命力把握上有着独到的手法和经验。
现下正在进行的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下简称“艺术季”)以“共栖”为主题。近两个月的时间中,全市20个展区以“多空间、多场景、多维度”集中呈现近年来上海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之城的建设新貌。
艺术季,不仅让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更显深度,也鼓励更多市民参与这场艺术盛宴,从其中受惠得益。
事实上,在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不少市民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艺术季的参与者,与展区作品、各种旖旎城市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申城亮丽的风景线。
沿着徐汇西岸南段来一场Citywalk,由原白猫洗涤剂厂库房改造而来的艺术季“白猫主展馆”中,在众多艺术家、建筑师和机构的参展作品之间移步换景,人们感受到的是滨水人文与自然交织而成的活力。
想在社区周边找一处宁静之所小憩,艺术季提供的菜单也相当丰富,再造后的和平公园展现出厚重的历史与生态景观混搭的海派韵味,宝山钢雕公园节能环保园讲述的是老工业基地节能焕新、返璞归真的故事……
如果是在市郊休闲露营,你大概率会“邂逅”艺术季展区精心准备的缤纷野趣,无论是浦东沔青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还是青浦元荡展区的双祥村乡村振兴实验基地,展现的是“隐藏”在国际大都市中的乡村生态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正是因为从日常生活汲取了智慧,又以自身的美好品质反哺生活的烟火气,细水长流,与平凡生活共融“共栖”,时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艺术才具有持久鲜活的生命力。
正是因为摸准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季将单一的展陈变成了更具广泛参与度的社会文化活动。
今年的艺术季,展区的分布较往年更为广泛。“白猫主展馆”位于徐汇滨江,市中心有外滩街道、苏河湾、环衡复音乐街区、和平公园,而像李子园零碳公园、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长宁外环林带生态绿道、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南片区中央绿轴之“水生园”,这些最为贴近社区居民和白领的展区也被囊括到艺术季中。
不仅如此,原先被文化产业相对忽视的市郊与乡村地区,也被主办方纳入这场艺术创意的盛宴中来。金山廊下郊野公园的“万亩稻香,微醺廊下”、松江的叶榭镇井凌桥村的“生态画卷,井上添花”诠释了上海乡村野趣的多种维度,外高桥森兰片区作为上海主城区内最大的湖景公园,则以烂漫、绿色的“森式生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不仅是艺术展区覆盖面广泛,艺术季的主题景观也丰富多样,在满足民众各式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需求,也在以提升人们的关注度的方式,凸显上海各区域的文化产业和经济特色,激活区域发展潜力。
五个新城都在此次艺术季中设立展区自不必赘述,徐汇衡复、静安苏河湾的摩登时尚尽在市民的眼中,而普陀的李子园零碳公园,主打的环保零碳产业,让人眼前一亮,闵行的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发展AI产业,在此也被更多人所了解。徐汇滨江、杨浦、宝山在工业遗存转型上继续发力的成就也在艺术季平台上得以充分展示。各展区既诠释与艺术“共栖”的理念,又紧贴各自发展的主题和特色。
毫无疑问,今年的艺术季从前几届艺术季中汲取经验,将各种艺术创意元素投入到了烟火气中,足迹遍布市郊和乡村。通过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艺术季在市民日常的“柴米油盐”广泛播撒艺术的种子,把市民参与作为“培植土壤”,艺术在创意的加持下“轻轻落地,悄悄生长”,让整个城市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用时间酝酿、见证、检验成果。
正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顾问教授孙继伟所言:“城市空间的更新应该留下每一代人的痕迹,折射出市民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变化。”艺术季的多种举措,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管理者对“人民城市”理念的全力实践——鼓励市民重视身边的“邻”空间,让更多市民共享城市更新的成果,为申城的发展添砖加瓦,留下自己的印记。
艺术季是个很好的开始,时间会再次证明,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与生活“共栖”。
网址:艺术与生活“共栖”,成就城市的活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7610
相关内容
艺术与生活“共栖”成就城市的活力城市:生活的艺术与艺术地生活
多样艺术空间 丰富文化生活(艺术为城市添彩)
活力非遗,回归城市与人的生活美学
艺术与生活的融会
旅行的艺术:生活本应是诗意的栖居
旧物重生——公共艺术激活城市空间的探索研究
文艺赋美 品质生活 | 让艺术唤醒城市活力
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情感设计研究
漩涡式流动:新型城乡两栖群体的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