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方面搭建心理健康指标体系
《心理健康指南》- 从心理角度解读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生活方式讲座视频#
原标题:从七方面搭建心理健康指标体系
来源:健康报
原标题:从七方面搭建心理健康指标体系
来源:健康报
1994年,我国引入健康城市理念,北京、上海等地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开始了我国对健康城市建设的探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心理健康是城市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城市健康之“眼”。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步上升,推进心理健康服务成为当下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心理学系原主任 彭凯平
一些中小学生存在“四无”现象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突出。在该报告中,我国国民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高度相似。在成年人群中,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5~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
2021—2024年,清华大学心理康复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覆盖42万名中小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接受调研的16.4%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7%的青少年存在重度抑郁风险。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调查发现,当下一些中小学生存在“四无”现象,即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学习要老师催着、家长赶着,有大量时间浪费在互联网及游戏中,缺乏和他人交往的兴趣。这种特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在新科技时代,工具的特点已经转化为社会心理的特性,例如同步性、传染性、匿名性、排他性、廉价性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理服务是重要课题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通过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
2021年6月,《“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完善省、市、县各级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2022年4月,《“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心理健康内容明确纳入发展目标。
在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心理健康服务占有相当比重。作为包括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在内的健康细胞工程,以及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工作指标包括以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在高等院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健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心理服务;推动全国精神专科医院100%设立心理门诊,4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建设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组建心理危机的干预队伍等。
多渠道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多方推动下,多地已开始搭建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如山东省滨州市推动建设“心安城市”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五个维度及涵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内容、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在内的多个二级指标。
我们认为,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各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保障心理健康服务的可获得性。例如提高心理咨询室建成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覆盖率、心理门诊的精神专科覆盖率、精神科医师每十万人口占比等。
二是筛查城市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病率。利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例数据,统计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开展全市范围的心理健康筛查,利用自评量表对人群进行初步筛选。
三是掌握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度。调查居民工作时间、休闲时间和通勤时间长度,评估各单位雇主是否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弹性工作制度。
四是提升居住环境舒适度。噪声、污染、过度拥挤等恶劣生活环境均会增加居民的心理压力,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可对空气质量、绿化覆盖率、噪音水平等环境指标进行数据监测,调查居民对包括房屋空间、社区设施、公共卫生等项目在内的居住环境的满意度。
五是提高社会支持网络的强度。发挥家庭、朋友、社区在居民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居民调查评估其社交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分析社区内志愿者组织、互助活动、邻里关系的活跃度,以评估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
六是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心理问题因其易被忽视或存在污名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不敢、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有助于改变这一困境。在制定相关指标时,可参考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次数;评估公共媒体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频率,以及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程度。
最后是提升居民的普遍幸福感,提倡践行积极心理模式,寻求幸福、快乐、愉悦等体验。
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建设需要我们用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重点关注积极心理力量,以提升居民的普遍幸福感。
(本报记者 王依依 整理)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址:从七方面搭建心理健康指标体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9401
相关内容
构建健康管理体系.pptx从这七个方面打造高效健康的办公环境
2023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十七篇)
华为WATCH GT 5系列首发评测:全面进化,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手抓!
让健康成为你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到心理,全面打造健康生活)
人体健康指标实时监测系统
美体健康 精心打造七日瘦身食谱
现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八大标准
强化心理建设 关爱金融从业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