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农业实践#
为了能让《手艺中国》所体现的匠心精神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乡土》栏目又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支持,开启了2018—2019年度《手艺中国》中国传统手工艺影像多媒体传播推广项目走进全国15所高校的线下传播之旅,目前已经携30位非遗传承人...
作者:吴兴民 张春香单位: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CCTV-7农业节目《乡土》栏目历时10个月创作的10集人文纪录片《手艺中国》日前收官。“手工艺是乡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乡村,手工技艺不仅是很多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维系乡村生活的文化力量”,《乡土》制片人郭威说。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传统手工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脉传承的有效载体和保留乡愁的独特资源。《乡土》栏目从2017年持续推出《手艺中国》系列作品和活动,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赋予了新鲜的文化力量。
镜头内外,推动手工艺传承
《手艺中国》系列作品拍摄的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非遗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黄云鹏被称为中国仿古瓷第一人,已经78岁的他依然坚持进山去挑选最好的烧制瓷器的高岭土。黄云鹏为了让元青花瓷仿古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不仅让他的儿女、员工跟着他学习这种技艺,还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到陶瓷学校去讲课。
苏绣传承人牟志红因为40多年专注于绣作,60多岁的她眼睛已经出现了问题,但她依然不遗余力地向年轻绣娘们传授刺绣技艺中的绝技。
2017年,《乡土》栏目创作团队剪辑的100集短视频《手艺中国》推出以后,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先后获得2017第七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提名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中国梦”原创网络视听节目非剧情类优秀作品。
为了能让《手艺中国》所体现的匠心精神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乡土》栏目又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支持,开启了2018—2019年度《手艺中国》中国传统手工艺影像多媒体传播推广项目走进全国15所高校的线下传播之旅,目前已经携30位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走进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农大等10所高校。每到一所高校,学子们热情参与,积极互动,有不少青年学子表示毕业后有兴趣到乡村去从事传统的手工艺行业,更有阳美玉雕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洪荣辉等在互动现场当场收徒。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工艺行业之中?《乡土》栏目在创作《手艺中国》纪录片的同时,用实际的活动给予了生动的诠释。
选取角度,助力乡村振兴
一件乡土玩具往往会使许多成年人恍若找回了童年时光;久居异乡的游子回到故乡,看到自己过去穿用的衣服器物,脸颊上往往会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在广大农村,手工艺是乡村重要的文化力量。
手工艺如何才能为农户带来更富足的生活?怎样才能不被工业文明所覆盖?又该以何种方式继续发挥其蕴含的文化功能?
这不仅是文化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在10集的故事里,《手艺中国》努力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阳美村本是广东揭阳市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就是因为翡翠玉雕这项传统手艺,使其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玉都”。
此外,《手艺中国》系列里的根雕、仿古瓷、苏绣、手拉壶等手工技艺场所都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游客喜爱体验的“打卡地”。手与手之间产生连接,心与心之间产生温度,乡村手工艺就是在富民的产业兴旺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节目从匠心制作到融媒体传播,再到线下活动,正是对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和发展尽到了媒体应尽的责任。
“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是《乡土》栏目推出《手艺中国》系列短视频、纪录片和活动时所坚持的原则。《手艺中国》节目和一系列相关活动的开展,也令栏目组欣喜地发现,那些经历了千百年历史浮沉的工匠精神不仅未曾远离,反而以其历久弥新的品质光华、追求极致的精神力量,在逐梦乡村振兴的当下,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时代使命。
据悉,除了《手艺中国》,《乡土》栏目还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下属的非遗研究院合作,共同拍摄制作关于手工艺的8集系列片《老艺新生》,继续在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上发力。
作者:吴兴民 张春香
编辑:徐蕾 佘博睿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广电时评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凤凰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北京时间等媒体平台。
为了能让《手艺中国》所体现的匠心精神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乡土》栏目又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支持,开启了2018—2019年度《手艺中国》中国传统手工艺影像多媒体传播推广项目走进全国15所高校的线下传播之旅,目前已经携30位非遗传承人...
作者:吴兴民 张春香单位: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CCTV-7农业节目《乡土》栏目历时10个月创作的10集人文纪录片《手艺中国》日前收官。“手工艺是乡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乡村,手工技艺不仅是很多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维系乡村生活的文化力量”,《乡土》制片人郭威说。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传统手工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脉传承的有效载体和保留乡愁的独特资源。《乡土》栏目从2017年持续推出《手艺中国》系列作品和活动,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赋予了新鲜的文化力量。
镜头内外,推动手工艺传承
《手艺中国》系列作品拍摄的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非遗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黄云鹏被称为中国仿古瓷第一人,已经78岁的他依然坚持进山去挑选最好的烧制瓷器的高岭土。黄云鹏为了让元青花瓷仿古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不仅让他的儿女、员工跟着他学习这种技艺,还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到陶瓷学校去讲课。
苏绣传承人牟志红因为40多年专注于绣作,60多岁的她眼睛已经出现了问题,但她依然不遗余力地向年轻绣娘们传授刺绣技艺中的绝技。
2017年,《乡土》栏目创作团队剪辑的100集短视频《手艺中国》推出以后,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先后获得2017第七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提名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中国梦”原创网络视听节目非剧情类优秀作品。
为了能让《手艺中国》所体现的匠心精神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乡土》栏目又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支持,开启了2018—2019年度《手艺中国》中国传统手工艺影像多媒体传播推广项目走进全国15所高校的线下传播之旅,目前已经携30位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走进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农大等10所高校。每到一所高校,学子们热情参与,积极互动,有不少青年学子表示毕业后有兴趣到乡村去从事传统的手工艺行业,更有阳美玉雕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洪荣辉等在互动现场当场收徒。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工艺行业之中?《乡土》栏目在创作《手艺中国》纪录片的同时,用实际的活动给予了生动的诠释。
选取角度,助力乡村振兴
一件乡土玩具往往会使许多成年人恍若找回了童年时光;久居异乡的游子回到故乡,看到自己过去穿用的衣服器物,脸颊上往往会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在广大农村,手工艺是乡村重要的文化力量。
手工艺如何才能为农户带来更富足的生活?怎样才能不被工业文明所覆盖?又该以何种方式继续发挥其蕴含的文化功能?
这不仅是文化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在10集的故事里,《手艺中国》努力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阳美村本是广东揭阳市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就是因为翡翠玉雕这项传统手艺,使其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玉都”。
此外,《手艺中国》系列里的根雕、仿古瓷、苏绣、手拉壶等手工技艺场所都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游客喜爱体验的“打卡地”。手与手之间产生连接,心与心之间产生温度,乡村手工艺就是在富民的产业兴旺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节目从匠心制作到融媒体传播,再到线下活动,正是对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和发展尽到了媒体应尽的责任。
“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是《乡土》栏目推出《手艺中国》系列短视频、纪录片和活动时所坚持的原则。《手艺中国》节目和一系列相关活动的开展,也令栏目组欣喜地发现,那些经历了千百年历史浮沉的工匠精神不仅未曾远离,反而以其历久弥新的品质光华、追求极致的精神力量,在逐梦乡村振兴的当下,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时代使命。
据悉,除了《手艺中国》,《乡土》栏目还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下属的非遗研究院合作,共同拍摄制作关于手工艺的8集系列片《老艺新生》,继续在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上发力。
作者:吴兴民 张春香
编辑:徐蕾 佘博睿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广电时评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凤凰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北京时间等媒体平台。
网址:《手艺中国》:为乡村振兴赋予文化力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2690
相关内容
巧用资源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乡村文化振兴坚持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天水师范学院“五维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换一种方式生长——固河镇巧打乡村振兴“文化牌”乡村振兴新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文旅+乡村=乡村振兴”的8种创新方法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