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必备】

发布时间:2024-12-25 15:46

Mendeley科学文献管理软件,学术研究必备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知识管理工具#

科学论文【必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论文【必备】

科学论文1

  1目前妇产科学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部分医学生为了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大学实习阶段便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备考中,忽视了本科阶段的临床实习任务,对医学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没有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对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和对策

  2.1加强人文教育,关心爱护患者

  “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生的天职。导师应该结合妇产科专业特点,对研究生进行人文教学。导师应针对妇产科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在做妇科检查时,应该告诉学生以患者为中心,多为患者考虑,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门诊看病人时,要换位思考,作好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在产科学习时,告诉学生在妊娠、分娩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孕妇,尤其是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要及时跟孕妇和家属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分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积极配合医生的处理,使患者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临床实践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

  2.2开展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使得复杂、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便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比如在产科学分娩动因、分娩机制的理论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将分娩机制、产程处理产等一系列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充分理解、印象加深,并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观看妇产科手术录像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妇科肿瘤轮转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了解卵巢癌的综合治疗,以及化疗耐药的发生和相关机制。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化疗耐药的机理及基因靶向治疗,使学生们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加强了学生们对临床病例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意识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具体的病例进行分析,不仅指导学生复习书本知识,更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2.3重视研究生临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仅要有好的临床技术,还要善于从复杂的临床现象中寻找科学本质。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应注重临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索,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去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得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妇产科工作需要许多相关科室的经验,更需要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要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导师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在临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中影响学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导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让他们亲身参与融入其中,增加学生们的兴趣,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增长他们的学术见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4加强研究生管理,优化考核制度

  良好的管理和有效的考核是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之一。首先,教学部门要对即将进入临床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们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好医德医风教育。同时也要学生了解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以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一些技巧。其次,教学办公室、导师、研究生要针对妇产科临床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制订适合研究生轮转计划、临床工作程序,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导师在研究生临床轮转时,应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临床工作量。例如,在产科轮转时,要从具体的病例中进一步掌握妊娠高血压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相应的临床处理。研究生们往往喜欢做手术,而忽视病历的书写与及时记录,以及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指导学生总结临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优化解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

  2.5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要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聘用制度。导师要帮助专业型研究生制定合理的临床轮转计划,设计合理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医德。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应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建立导师考核机制,定期考核导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导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自己的重任,增强创新教学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导师要结合妇产科专业的特点加强自身素质,优化研究生考核制度,在人文、临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论文2

  一、迷你实验———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

  迷你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中译本中均置于旁栏,每个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完成,简单易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相对导航实验而言,迷你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更加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很明显,迷你实验也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线索来体现的。迷你实验大多以模拟动手操作的实验为主。迷你实验在全套5本教材中共有52个,是几类实验设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致可分为模型建构型、技能探究型、知识运用型。例如,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迷你实验14个,涵盖了上述3种不同的类型。在模型建构型迷你实验中,有图表绘制类(如绘制激素水平图,将一段时间内的激素水平数据转变为曲线图);有模拟类(如模拟小肠内的吸收过程、模拟疤的形成、模拟肾的功能)。在“确定繁殖速度”这一迷你实验中,利用硬币来模拟细菌的分裂,并且要求将数据绘制成图表。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探究实验的模拟版本,但操作更简单,结论更直观。在技能探究型迷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得出有关结论,从而训练并提高学生相关的探究技能,特别是训练学生与整个探究过程相关的某一技能,如“比较食物的脂肪含量”这一迷你实验,将3份不同的食物依次放在牛皮纸包装袋上,放置30min后移走食物,观察牛皮纸上的油腻印迹和湿的印迹来比较不同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二、实验室———完整实验,强调科学方法运用

  相比于导航实验设计和迷你实验而言,“实验室”在教材目录中已经呈现,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在美国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同样,“实验室”在实验整个的设计流程上显得正规而完整,一般有“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运用”等。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的实验还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等实验过程。同时,“实验室”强调科学方法运用概念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如“色盲测试———形成一个关于男女色盲的普遍性的假说”,还有利用互联网、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的实验。这些实验都强调了科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实验室”实验14个,平均分布于七章,每章两个。具体的.14个实验是:测量皮肤的面积、利用互联网、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颗粒大小与吸收、心脏如同一个泵、自主设计———血型反应、肾的结构、模型和发明、提升反应时间、自主设计———皮肤敏感度、解释插图、改变身体比例、微生物和疾病、自主设计———有抵抗作用的唾液。在这些实验中,无一例外地都是先提出现实世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再提出实验目标,提供备选的实验材料,按照提供的实验过程来进行操作,然后得出结论并加以应用。因为这套教材对应的是美国初中阶段的学生,所以大多数“实验室”中的实验并没有对学生有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要求,但对于实验的结论和应用,已经蕴含着一定的理科思维,将实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其结论和应用一是比较所检测的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二是推测为什么维生素C的含量有差异?另外,必须要提到的是,在“实验室”中有部分实验是“自主设计”,如《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14个“实验室”实验中有“自主设计”实验4个,在这些“自主实验”中,一般的流程是:现实世界的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分析数据———结论和运用。很明显,“自主实验”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实验室”实验,已经有了实验方案设计上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旨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家庭实验室———拓展延伸,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导航实验属于学习前实验,由学生在家中完成;迷你实验属于学习中的实验,大多由学生在家中完成,少部分在学校完成;实验室实验由于其要求的增加,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完成。而“家庭实验室”则是在书末单独列出,是来自厨房、装废品的抽屉或者庭院的实验设计,明确要求学生在家中自主完成。家庭实验室在每册书中通常有4~7个,这些实验通过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提示科学概念是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的,它不仅仅用于课堂,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命科学人体》中共有家庭实验室7个:测量黑色素、维生素调查、血液的组成、构建葡萄糖模型、瞳孔的本领、辨识碘、酸性防护。从实验流程上看,都是相似的: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应用。从实验内容上看,有的是调查和数据收集(如维生素调查),有的是测量(如测量黑色素),有的是模拟实验(如血液的组成、构建葡萄糖模型等)。作为上述3类实验的补充,“家庭实验室”基本上涵盖了实验的各种类型,但实验材料更加容易得到,实验过程更加简单直观,实验结论更加清晰明了,实验应用更加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家庭实验室”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最后的“结论和应用”,也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综上所述,美国中学生物教材强调在实验中体验学习,体现了“通过做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美国中学核心理科教材《生命科学》中实验栏目的设计,从引领学习,进行实验后批判性思考的“导航实验”到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的“迷你实验”,再到通过完整的实验流程,强调科学方法运用的“实验室”,然后以“家庭实验室”作为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些实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凸现了生物学科的理科性,培养了学生的理科思维。所以说,该教材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及时修正错误概念,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目标。这些实验设计的理念与操作,对中国中学生物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

科学论文3

  1追踪前沿方向,关注学科发展

  当前,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越来越多,新发现新成果层出不穷,发展速度可谓迅猛,影响可谓广泛而深远,故而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而生命科学前沿类图书,作为前沿学科传播的载体,在学科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也是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产物。编辑可通过了解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关注科技新闻、搜集学术会议信息、留意科研机构网站上的信息热点、阅读学术刊物等各种渠道了解学科发展前沿;通过追踪科研项目,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重大支撑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各地方、各部委的重点项目,捕捉和收集可能的选题信息,寻找可能的作译者和选题。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干细胞研究、生殖生物学、蛋白质科学等前沿方向为国家支持和投入的重点。所以,我们尤为关注这些领域。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好的经验:例如,《科学时报》在20xx年刊登了一篇《促进干细胞临床应用遵循发展与监管并举》的文章,其采访的对象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所的韩忠朝。干细胞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最受关注的方向,在这一方向的重要人物我们应尤为重视,于是我们尝试与他联系,并去天津当面拜访,促成了《间充质干细胞》、《围产期干细胞》、《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等一系列有关干细胞专著的出版,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了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因此,我们积极寻找着这方面的著作,在Springer20xx年的新书目录上,我们看到了一本名为《MultiscaleApproachestoProteinModeling》的专著,于是联系国内专家组织翻译,译本《蛋白质多尺度的模拟方法》已于今年2月正式出版,可谓抓住了出版契机。事实证明,通过上述方式组织出版著作,不仅图书学术水平非常高,而且出版后非常受广大同行和读者的认可。

  2关注图书市场,把握选题方向

  图书与市场挂钩,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对竞争者出版图书的分析,发现好的走市场的图书,其内容有着共性:①学科发展最热的方向。对于目前较热的方向,如合成生物学、纳米、肿瘤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这些关键词一旦出现在书名上,其销量一般不会差。所以,在这些热点方向上,我们可以细分领域,组织系列选题。比如我社的纳米科学及技术丛书,从微纳流控芯片、纳米毒理学等方向着手,组织出版了与纳米相关的专著27种,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支持。②图书市场为空白的学科领域。例如,元基因组,此为研究微生物的一种方法而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经调研,在20xx年国内市场上没有该学科的相关著作,于是我们尝试在此领域有所突破,最终用影印的方式引进了《元基因组—方法和步骤》一书,占据了国内的市场。因此,通过市场挖掘选题信息,组织策划出版,总能领先。

  3跟随外版图书,吸纳国外精粹

  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源头在西方,西方国家有着一些非常经典、成熟、先进的科研成果,而国内尚达不到此水平,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拿来借鉴。因此,在选题挖掘上,可以寻找国外已有的著作,以翻译、编译、导读和影印的形式引进出版。科学出版社在此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典范,我们日常应着重关注国际知名大出版集团的动向,如Springer、Elsevier、Pearson、Wiley、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等出版的新书,要了解各出版集团的特色,寻找优秀的作品。例如,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以出版实验手册最为权威,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实验室都会以其作为参考标准。《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就是一本国际通用的实验室“圣经”,科学出版社自1992年翻译出版以来,以其无可匹敌的声誉,成为国内每一个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必备书,每年都会重印,累计销量30000多册。目前已经推出原版第四版,翻译版正在运作当中,市场非常期待。BenjaminLewin的《基因》系列,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在我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都被指定为考研参考书。我社正是看到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和市场地位,在20xx年首次翻译出版了《基因八》,并采用全彩印刷,虽然定价较高,但很快售罄,并重印多次,总印量达到了上万册。鉴于市场的高需求,我们也跟随着国际的步伐不断地推新,《基因九》、《基因十》陆续出版。这些都是基础经典的著作。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Springer、Elsevier、Wiley出版社都非常活跃,出版了众多优秀的科技图书,我社组织出版的《生命科学前沿》和《新生物学丛书》就聚焦于这几家出版集团,相继引进了不少优秀的著作,如《化学合成生物学》、《RNA干扰:从生物学到临床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纳米孔: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传感基础》,等等。这些书都是我们引进国外精粹取得较好市场销量的品种。由此看来,通过定期查阅网络或者通过作者推荐获取外版图书信息,不失为选题策划的一种好途径,这些优秀的著作为国内科研提供前沿参考,不仅为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经典的一版再版还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挖掘已有资源,更新旧版图书

  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发展迅速,这种特性使得策划编辑需要考虑图书的时效性。对于一本前沿内容的著作来说,其使用寿命2~3年,过后则需要补充最新进展,所以,对于市场销量较好的图书,我们则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将其再版。我社出版的`《基因工程原理》算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讲述基因操作技术的专著,颇受读者的欢迎。于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作者,补充新内容又策划推出了第二版,再次赢得了市场。目前作者在着手进行第三版的编写工作。21世纪初,我社曾出版过一套《“863”生物高技术丛书》,里面有一些书,如《生物技术药物》、《生物信息学》、《基因组科学与人类疾病》、《基因治疗》、《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些书的题材仍然还是最前沿热点的,这里面有很多作者现已成为院士、科研一线的领军人物,我们在未来的选题规划中,应积极考虑再更新、再挖掘。

  5提高服务意识,拓展作者资源

  每一个策划编辑都有其固定的作译者团队,我们不仅要维护老作者,还要持续开发新作者。首先,在建立自己的作译者库时,要记录其详细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服务作者。其次,在维护自己的作译者队伍时,要强化作者服务,在图书运作过程中,多从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作者在出版方面提出来的一些要求,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去满足;对于作者急需我们来解决的事情,尽快去完成;通过彼此间相互诚信的交往,获得作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朋友关系。一旦和作者有了较好的联系之后,通过经常和作者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学术信息,从而提高自我专业修养,寻找选题方向。也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认识更多的专家学者。还可以通过作者朋友之间的推荐,获得新的选题意向和新的作者。

  6创新出书形式,提高选题实现

  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因其学科发展迅速,其选题内容往往很热很新,这种特殊性要求其成书相对较快,才能保持时效性,引领市场先机。为了提高选题的实现度,我们可以创新出书的形式。

  (1)以专题形式成书。

  对于写书,从写作投入来说,多人撰写比一人撰写省力省时。所以,可以把写书当作写文章,也就是说,以专题的形式成书,一位作者负责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多篇文章。一方面可以减少作者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成书的时间。关键是,主编要对书的内容和定位事先做好规划,编辑对文章的撰写有统一的编写要求,从而提高文字质量和出版效率,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学科进展性的图书,主编定好几个方向,邀请每个方向上有代表性、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作者来撰写,一人写一篇,最后做好整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生物学年鉴》则是很好的一个操作模式,该书的主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华人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吴家睿研究员。每年选取几个热点方向,邀请一批前沿领域的专家撰写进展性的综述文章,内容新颖而前沿。虽然一本书都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但是聚焦了前沿热点信息,对读者了解科学进展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通过访谈形式成书。

  科技离不开科普,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内,我们也需要一些高级科普读物来满足一些初学者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更快地理解知识的内涵。目前的科研工作者,虽然积累很多,但往往忙于科研而没有富裕的精力去写书。这样对于策划编辑来说,虽然有很好的写作题材以及合适的目标作者,但是,将科研工作者的知识转化成图书的这个过程往往感到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以访谈的形式成书。策划编辑在选定一个题材时,在前期做好选题规划后,用采访的形式与科学家们进行交谈,并采用笔录或者录音的形式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整理成书。以这种方式成书,占用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很少,编辑在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进行了编辑技术方面的工作,稿件质量本身也会很好,更有利于后续流程的运作。

  7结语

  综上所述,选题策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对于从事生命科学前沿专业图书策划的编辑,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面对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想策划出好的选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升自我专业修养。密切注意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新动态,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有能力了解学科的总体和前沿,在高起点上开发出优秀的选题,更为容易地甄选合适的作者。②要精通业务,做出版的行家。对图书市场有正确的判断,对选题开发有专业的途径,对编辑出版要有创新的举措。③要紧盯一线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学术团队,做好服务,做好开发拓展。如今,数字出版浪潮的来袭,使传统出版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但无论传统出版或是数字出版,不变的是内容。因此,选题策划编辑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始终聚焦在内容。新形势下,在生命科学前沿一线工作的策划编辑只要有领先的超前意识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就会让图书出版跟学科发展一样生机蓬勃。

科学论文4

  “世上唯一美德为有知,唯一邪恶为无知”——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已经过去将近2500年了。自那个时代以来我们已经创造了装备火箭的舰船、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激光、射电天文学、非线性数学、混沌理论、人造卫星、超级计算机、脱口秀(talk-showtelevision)和人工智能。这些东西我们大都可以称之为进步。

  但是教育方面的进步是什么呢?在2500年后,我们仍旧是把学生安排在一间教室里,让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按规定的时间给他们讲课。我们和苏格拉底及其所使用的教育范例相差无几,没有什么进步。高等院校现在的教育像是判处监禁:我们上耗时每小时3学分的课程,教师像是典狱长,而教室像是牢房。教育变成惩罚。然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把打开牢房,释放犯人——学生——让他们进行终身学习的技术钥匙。应该承认,改革、改善和把保证质量的教育与培训推广到全球人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全球进行教育改革,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种种限制是比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字塔加在一起还要更加艰巨的任务。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可供在世界各地进行教育的新的强有力的技术。它表明这个任务不仅能完成,而且要完成。如果大学不迅速改革,它们将很快衰退到失去用途。本文将提出在21世纪改革和复兴高等教育的10步计划。这个蓝图能让我们对当前世界上受到很少教育的20亿人口进行教育。它通过释放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开发集体协作的才能和互相促进的判断思维,使我们可以作到对更多的人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令人感到惊异的是,所有这一切可以在比现在花费更少的情况下完成。

  改革1:放松对教育的控制和引进竞争机制

  新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在远程教育方面的突破、网络空间的相互促进、终生学习和自适应或实验性教育很少是来自一流的教学中心。对于一些教育界的精华,如著名的以研究为目的的大学来说,要他们重新彻底改造自己或是改变他们的教学体系促进因素太少、抑制因素太多了。所以无怪乎新的教学模式和范例不是来自名流大学,而是来自像国立科技大学(NationalTehnologicalUniversity)、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欧洲进度(EUROPACE)、安大略电视大学(TVOntario)、西方认知网络(TheKnowNetworkOfTheWest)、琼斯网上大学(TheMind-ExtensionUniversityOfJonesIntercable),甚至于凤凰大学(TheUniversityOfPhoenix)和以因特网为基础的许多教学计划这一类教学团体。这些教育界的竞争者最终将使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研究方法产生根本变化。如果传统的名流大学在竞争的挑战下不更快地进行革新的话,那么建立在过时的'、以个人的成就和竞争为基础的教学观念就可能妨碍这些学校学生的进步。

  改革2:重新定义学习

  我们应该给学生灌输集体协作、判断思维和终生学习的观念。今天多数的教育体系有碍于以集体协作为基础的学习,然而,对于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来说,要想获得成功,集体协作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建立在时间基础上的管理都强调集体协作和交流,所以学生需要一种能够培养他们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和进行判断分析的教育。不论在教室中或是在相互影响的网络上这些方面的根本是集体协作。但是传统的教育却正相反,它鼓励独自工作而不是互相协作的学生之间的竞争。简言之,未来的教育必须着重教会怎样学习。在一个信息的增长是人口增长20万倍的环境中,自适应学习和判断思维是对人进行教育的关键。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工作者需用新的计算机软件、新的光盘只读存储器和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体系,开发出新的交互式系统,以培养学生判断思维、终生学习和协作的能力。这些技能需要通过课堂练习、人际活动和电脑网络来加强。

  改革3:利用全球教育网络

  自古希腊以来,我们世界累积的信息估计已经增加了1000万倍。到下个世纪很可能还会增加1000万倍。有些观察家认为,这只能是意味着更高度的专业化和文艺复兴时代理想完人的死亡。信息的巨大增长(其中也包括媒体扔向我们的乱七八糟的没用信息)可能会使我们越来越难得到真正需要的信息。如果一些个人作为个人无法了解所有问题的话,那么由相关的人组成的集体肯定能设法做到这一点。例如,一个具有规模不大的网络、跨学科的大学就能作到既有重点,又有多种学科的参与。如国际空间大学拥有借助于电子互相联系的、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近30所交互式的或卫星大学。这个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以集体协作方式工作,进行跨学科的设计研究,甚至还通过电子活动合作中心考虑未来的空间任务。他们创建了一个21世纪的以空间开发、应用和研究为重点的近似于跨学科和多学科的交互式电脑。

  改革4:取消学分时和学位

  教育工作中的最糟糕的发明可能是分数;其次是高级学位。在许多领域中,一个高级学位往往经5—10年就过时了。忙于应付考试并取得高分的学生常常没有保留下多少他们学过的东西。有些最好的企业家或事业家在当学生时学业成绩都不好。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常常不善于进行全面分析。看来在越来越窄的专门知识领域授予学位的想法最终是自招失败的。装备有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越来越大的存储库的智能机非常适合于成为一个“准博士”——21世纪的专家。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在推理、判断、关键性分析和进行联系等方面的长处,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加严格和挑战性更强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

  改革5:重新创建学术研究

  我们必须改革“要么发表,要么毁灭”的范例。高等教育很难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的学术活动供养了一个巨大的研究/开发综合体。那些最著名、最大的科研大学已深陷于一个生产专门信息的行业中,但是这个行业却和教育过程没有多大关系。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科研计划能够和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终生学习和重发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证书的制度也成为必要。大学学位的声誉和重要性可能会受到通过培训和颁发证书的挑战。为了开设广泛得多的课程,高等院校可能要彻底地改造自己。与此同时,商业机构也可能会闯进教学这个过去高等院校认为是只归属于他们的领域。

  改革6:强调经验学习

  我们必须重新考虑那种把课堂讲课作为获得知识的手段的作法。网络空间和学习将会使我们放弃关于课堂的概念,在这种课堂里,教师在单调地唠叨着要作什么,而完全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如琼斯网络大学等一些改革者已得出结论,一个包括有录像带、读物与光盘只读存储器或是网址进行的人机对话以及电子邮件交谈小组的混合体,能够教授比教师在课堂讲授更多的内容。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空间学习系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得更快和更好。

  改革7:使用新的教育技术

  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开始崭露头角的新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包括电子导师和智能网络、“InternetLite”个人终端以及可以在教室中和远距离使用的交互式多媒体系统。早在大约20年前克拉克就提出,电子导师在销售额上可能成为和微机相抗衡的全球性大众消费品。电子导师的原型可能是可对因特网进行廉价访问的裸机——3W接入装置InternetLite。这种电子导师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增加存储功能、更新磁盘驱动和使卫星传送数据。实现网络空间教育的实际关键是因特网。如果你能够把同样的信息装到因特网上,并且可以随意更新,那又何必将光盘只读存储器升级和改型?如果你利用因特网可以获得运算能力、高速模拟以及其他的更多东西,那又何必花高价使终端设备具有极大的运算能力?在今后10年内肯定将会有许多新的网络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它们将使传统的大学显得笨拙而且过时。今天濒临危机的大学需要有在新技术方面,特别是在交互式多媒体应用方面的应急速成课程。

  改革8:注意“万能培训”的危险

  因特网的谈话小组、3W信息中心、交互式光盘只读存储器和其他的现代电子教育系统工具使一些观察家们产生极深的印象,以至于他们建议我们关闭中学和大学,让新技术进行教学工作。诚然,像西雅图具有革新意义的“交互式医药技术”这种自动化培训系统表明,这些效果十分显著的培训系统是可能开发出来的。许多大的公司都倾向于把资金投放到自动化培训系统上,而不是投放到公众教育和大学上。这里隐藏着很大的危险。靠老一套和反复重复的培训而不注意对基础的理解是危险的。它对民主过程、自尊和对公司的成就的长期承诺都有危险。这样的“万能培训”会使工人技能退化和感情疏远。

  改革9: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需求相关联

  任何用回顾过去来展望未来的精神,那就是高等教育。许多大学的教育工作者都以他们是属于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和最没有变化的机构这个事实而感到骄傲。每当出现新的研究领域时,几乎总是要经历一个固定仪式化的过程:人们对新的学科先是轻蔑看待,然后是怀疑,再后是勉强地接受,最后是奉为圣明。计算机科学完成这样一个痛苦的历程大约花了40年。网络空间教育有助于大大地改变大学内的教学过程。回避新技术和忽视教育网络化的威力的院校将会看到支持它们的基础将削弱。忽视这个警告信号的名牌大学将会逐渐衰退。

  改革10:适应即将到来的全球电脑化时代

  全球网络化和在全世界范围普及教育的经济意义及其影响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它将受到语言、文化和社会规范的严重挑战。要解决内容、软件和教育过程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时间。在世界各地建立具有用户终端的分布网络极为困难;编制教学系统的软件和内容也将遇到更大的问题。或许,更令人气馁的问题还在于联合国最近的调查结论是,在今后30年内需要接受教育的人数比人类有史以来曾经受过教育的人数还多!然而,现在使当前几十亿根本不曾受过应有教育的人接受教育的前景却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光明了。网络空间大学长期以来中小学和大学都被定义为有教室、教师和学生的建筑物。在未来的网络空间教育、交互式学习和学习过程的全球化时代,这些准则行将改变。砖墙和灰浆砌就的校舍花费金钱、消耗精力,而且还要求复杂的交通系统来往返运送学生。没有院墙的中小学校、用电子设备互相连接的大学以及建立在新的教学范例基础上的学习系统的观点在21世纪是很难被轻易否定的。现有教学机构已经开始出现裂缝了。斯坦福大学已经采用远距离教学方式,正在通过卫星在全美播送它的课程。国立科技大学也得到了资助,把它的卫星传布网扩展到太平洋彼岸。

  像国际空间大学和西印度群岛大学的网络空间教学计划将是明天教育工作中主流过程的原型。一些革新的学校和大学,如伦塞拉尔工科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魁北克远程教育大学,都正在校园内外实验以多媒体为基础的教学班组。这些作法包括研制传统课程的数字式版本:学生不是坐在大教室里,而是使用同样的内容,将更多时间用在解决问题上。这样,学生就从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模式,而且是在一个更熟悉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当把这种学习模式转换成光盘只读存储器时,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在自己所感兴趣的专门领域中学习。这种机制可以既作到效率高,也作到成本效益好。

  今后几代,在一流的网络空间教育机构中将出现出类拔萃的新型大学。新的因特网将具有更强的控制功能、更大的安全性和大量信息的存储、处理、分类传播能力。今天的教育系统在今后几年将开始重大的改革。如果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话,那就是网络空间学习系统将要越来越胜过传统的中小学和大学。

科学论文5

  1题名

  题名又叫题目、文题、标题,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忌讳皮大馅小、盲目拔高、词语重复、语序错乱。

  1.1准确恰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1.2简明扼要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2个安减少为13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1.3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题目中使用的词语要尽可能地使用关键词表中的规范词语,以便于论文传播中的摘引和检索。

  科技论文除总题目以外,一般还有层次标题。层次标题是指除题名之外的各个级别的标题。通常将其分为章、节、条、款几个层次。层次标题在结构形式上可使整篇内容层次分明;从内容上是对每章、每节中心内容的概括,其实就是所谓的“提纲”。灵感之后,起草之前,必然有一个构思阶段。构思是从整体上对文章的抽象把握和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构思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思索,"想"文章。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和成果,实际上相当于用序号和文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图表。提纲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使构思视觉化,以便作者从总体上更为准确概括地把握、修改和提高。论文写作都要编写提纲。编写提纲本身就是在研究,在起草。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一篇文章的初稿。

  2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注意:摘要中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早在1963年,美国chemical abstracts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提供快速检索文献资料主题的途径。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几十万篇科技论文发表,学术界早已约定利用主题概念词去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或叙词,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读者就检索不到。关键词选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4.1关键词分类

  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4.2关键词标引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gb/t 3179-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或叙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自由词)。所谓标引,系指对文献和某些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是为了从内容复杂的文献中通过分析找出构成文献主题的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标引所需的叙词。标引是检索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标引,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检索。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为叙词。

  4.3关键词的标引步骤

  首先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对所选出的词进行排序,对照叙词表找出哪些词可以直接作为叙词标引,哪些词可以通过规范化变为叙词,哪些叙词可以组配成专指主题概念的词组;还有相当数量无法规范为叙词的词,只要是表达主题概念所必需的,都可作为自由词标引并列入关键词。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5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5.1引言的主要内容

  1)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即作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在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5.2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对分析方法的说明。其要点是,假说、前提条件、分析的对象、适用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的过程等。  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须交待清楚。

  2)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的表达主要始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

  写作要点是: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自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量测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如果是采用前人的,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则要交待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写作要点是: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有些结果异常,尽管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结果分析时,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

  4)结果的讨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

  写作要点是: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论文正文的写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2点:

  (l)抓住基本观点。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论文总是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要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观点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或主观臆造的,正确的观点来自客观实际,来自对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材料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和阐述,若不能深入,也要严密论证,否则得不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说服不了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需作简明扼要的叙述,对与基本观点不相干的问题则完全不要费笔墨,哪怕只有一句一字。

  (2)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对科学技术论文特别强调科学性,要贯串在论文的始终,正文部分对科学性的要求则更加突出。写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粗心大意。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表达等都不应出现技术性错误。叙述事实,介绍情况,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遣词造句要准确,力求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给出的式子、数据、图表,以及文字、符号等都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任何细小的疏漏。

  7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8致谢(省略)

  9 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9.1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9.2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科学论文6

  不倒翁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玩具。由于它好玩,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载体。然而,从我们对学生的提问来看,他们对不倒翁到底为何不倒认识得很肤浅,大部分学生认为是重心低。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下面我就以两种不倒翁为例分析其不倒的原因。

  一、不倒翁不倒的原理探析

  让我们先分析鸡蛋壳不倒翁(如图1),然后再分析竹签不倒翁(如图2)。

  鸡蛋壳不倒翁原理:将鸡蛋壳不倒翁倾斜后,它的重心升高,这样它的重力与着地点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重力力矩。由于重力力矩的作用,使不倒翁摆动,摆动的结果是:不倒翁的重心降低。当重心降到最低点时,重力力矩为零。由于惯性,不倒翁继续摆动,但此时重力力矩又阻碍它摆动,往复运动多次后最终停下来。在物理学中,鸡蛋壳不倒翁是稳定平衡。如图2(a)所示重力的力矩M= FL为零(因为重力力臂为零),此时不倒翁处于平衡状态。如图2(b)所示重力的力矩不为零,使不倒翁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如图2(c)所示重力的力矩不为零,使不倒翁绕支点逆时针转动。

  竹签不倒翁原理:如图3所示,当竹签不倒翁倾斜时,同样是重心升高,产生的重力力矩,迫使它回到平衡位置,与鸡蛋壳不倒翁原理相似,它仍然是稳定平衡。如图4(a)所示重力的力矩为零M=0(因为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使重力力臂为零),不倒翁处于平衡状态。如图4(b)所示重力的力矩不为零,使不倒翁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如图4(c)所示重力的力矩不为零,使不倒翁绕支点逆时针转动。

  综上所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当不倒翁倾斜时,它的重心升高,使之产生一个回到平衡位置的`重力力矩,重力力矩使之摆动。在平衡位置时,重力力矩为零。因此确切地说,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不倒翁是一个稳定平衡的物体,即不倒翁倾斜时总能在重力力矩的作用下回到平衡位置。

  二、由不倒翁不倒引发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制作一个鸡蛋壳不倒翁,并说明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不倒翁的重心低,所以不倒。教师在认同学生的观点后,可以再给学生展示另一种不倒翁——竹签不倒翁。让学生体验制作过程后,教师提出问题:竹签不倒翁为什么不倒?是因为重心低吗?这两种不倒翁原理一样吗?

  学生经过制作与讨论,得出它们的区别:鸡蛋壳不倒翁重心始终在支点的上方,当不倒翁倾斜时,支点发生改变,重力产生一个转动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而竹签不倒翁重心始终在支点的下方,当不倒翁倾斜时,支点不发生改变,但重力也产生一个转动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无论哪一种不倒翁,它们都是稳定平衡状态的物体(如图5)。

  两者看似一样,但其实又不完全一样。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学生通过实际制作,独立思考,才能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科学与技术,而并不是仅让学生知道一个大概的结论——重心低。

  (一)技术探究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当然,学生的探究体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彼此冲突的结果,恰好是生成型的学科资源,在对彼此不同的分析论证中,使学生平时习得的学科思维方式得到具体的运用。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也就是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远比知道问题、理解问题更为重要。就一定程度而言,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并且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也是随着改造世界的实践而不断深化的。在探究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过程中主要是科学活动,而怎样研究不倒翁原理和怎样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则主要是技术活动。

  (二)技术是与科学同等重要的领域

  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呈现出重科学结论,轻技术方法的现象。家长和教师都愿意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因为那样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况且探究的结果也不一定正确,所以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会耽误时间。然而,人类认识世界的真实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充满错误并逐步筛选接近真理的过程。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都是经过很多科学家不断努力,经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得出的。正像牛顿所说的:“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是由伽利略、笛卡尔、胡克、哥白尼、开普勒等许许多多科学家构成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而今天,教育的目的都落在了考试上,研究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面对陌生环境时,学生无法灵活运用现有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以及科学探究中的技术。

  (三)重视技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目前,新课程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已有9年,但各省重视程度大不一样。表面上,有些省设立了学业水平考试(形式上重视),有些省设为高考科目(报三本院校的考生考通用技术,一、二本不考),这些省是真的重视技术吗?难道上一、二本院校的学生就不需要学习技术吗?根本问题是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对一个真实的社会生活来说,技术问题无处不在。科学认识世界,技术创造生活。在知识既定的前提下,有怎样的技术就会有怎样的生活。目前,不少人还没有把科学和技术区分开来,认为学了科学就等于学了技术。殊不知科学与技术是相关但不相同的两件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重视了技术教育,掌握了技术方法,使每个公民的技术素养得以提高,“钱学森之问”才有可能获得完满的解答。

  技术素养对国家和民族极为重要,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虽然每个公民的工作都需要各种不同的技术,人人都有一定的技术,但是技术是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这就对公民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看来,通用技术课程任重而道远!

科学论文7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正因为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反思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xx

  [3]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xx

科学论文8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带教老师均为妇产科学主治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教师以现有的教学授课方式依据教科书上描述的方法讲解问诊,查体内容,根据教学大纲随机完成教学内容及出科考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根据妇产科学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设置带教图,精选病例,设置问题,明确实习目标,严格按照带教图完成实习带教,

  1.2评价内容与方法

  ⑴问卷调查,设计制定《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情况调查表》,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妇产科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别涉及了学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⑵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出科考试命题,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根据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其知识错误点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患者对两组实习医学生接诊表现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讨论

  3.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临床实习教学是在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复习、巩固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的综合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医学临床教育模式属于印证模式、跟班式带教,临床实习的目的为印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当于一种接近同一水平的重复学习,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不够,升华知识的兴趣不浓;临床上遇到什么患者就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内容随意性大,学习内容片面、零散;实习目标模糊,什么都想去学,可是又不知从何学起,加上实习时间有限,致使实习总体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偶有提问,受教师“一言堂”的影响,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式接收状态,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另外,教学医院的老师除了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有大量的医疗任务和临床本职工作,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因此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遗漏或忽略现象。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医学生来说,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差异在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水平,说明了实验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快于对照组,临床病例分析思维较对照组客观、周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属于知识型、模仿型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医学模式和复杂的医疗环境,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寻求新的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是临床教学的热点。

  3.2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指通过制定一个严格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措施对某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期待在最大范围内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目的是使得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早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就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临床路径管理法应用于教学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实习医师临床操作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科室特色制定临床路径图,以固定的时间段为纵轴,以教学内容、方式、目标及教学效果为横轴,详细列出每个周期具体工作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将规范化、程序化的CP管理法引入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规范了教学流程,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带教图对实习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带教,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带教计划不具体、完成时间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等缺点,避免了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漏缺现象,避免不同老师授课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带教老师个体能力的差异引起教学质量的偏差;其次,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师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教师根据预先安排的教材程序,稍加指导,有层次的逐步训练医学生。医学生便可具备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从“教医学知识”转变为“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按时间框架,主动查阅教科书及文献,使用学习论坛、图书馆等多种途径对CP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自主探索,将既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进行融合贯通,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全面的掌握医学综合知识,提升他们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管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不卢姆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要求,加强目标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唱主角”的作用,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3妇产科教学的特殊性

  妇产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学科,服务人群是女性患者,涉及了性器官、家庭和生育等个人隐私问题,同时妇产科学也是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的一个科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性患者更是拒绝男医学生的任何医疗活动。而医学生因为刚刚进入临床实践,面对真正的患者容易紧张、胆怯,信心不足。不善交流,本应作为主体的医学生常临床思维盲目混乱,难免实践操作有疏漏和错误,引起病人的反感和自己的挫败感。有关文献报道,实习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成就感倦怠程度偏高,存在科室差异,统计分析妇产科学的倦怠情绪更高于其他科室,职业压抑明显增高。本研究显示,在带教过程中,采用CP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医学实习生可以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及怎么做,加之对该疾病知识的自主学习,透过疾病现象抓住本质,临床思维清晰,在首次接触病人时不会手忙脚乱,应对病人的自信心加强,自我成就高增高;病人对实验组医学生的表现的满意度为80.0%,认同度较对照组有大幅度升高。综上所述,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授知识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培养学生“会学”的有限途径,其规范培训流程,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医学实习生对妇产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注入式”被动接受型向主动示知型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的教学模式,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围绕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预后告知这个主线,可形成系统的临床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有利于临床诊疗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进行强化巩固;注重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促进知识整合和培养终生学习、深度学习的方法,顺应了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中。

科学论文9

  这天,我帮妈妈住了一杯咖啡,闻了闻,心想:这么香的咖啡,妈妈一看,肯定爱喝!想着想着,我随手打开冰箱,正准备放进去时,妈妈一边挥手阻止,一边说:“ 现在不能放冰箱!” 我不解地问:“ 为什么呢?” 妈妈说:“热的东西不能立刻放冰箱。” 我又好奇地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次妈妈没有回答,只是说了句“你可以上网去寻找答案啊!”

  我打开电脑一查,恍然大悟,终于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了。

  原来,热的'东西放入冰箱比冷却过的东西放入冰箱冷却到冰箱中设定的温度需消耗的能量要多,而能量又是由电提供的,所以热的东西最好先在外面冷却了之后再放入冰箱。这样,既节能省电,又可保护冰箱,真是一举两得!

  通过上网查询,我这才知道原因。其实,我们只要细心观察,提出问题,再去寻找答案,就能在生活中懂得许多知识。

科学论文10

  在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手术室的洁净条件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层流洁净手术室是一个多专业功能的综合整体,洁净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措施,将空气中的尘埃离子过滤,使细菌无载体传播,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本院于20xx年重新建造洁净手术室,通过近3年来的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使用和管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洁净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管理

  1.1严格着装管理

  进入手术室人员务必按规定穿高压灭菌的手术衣,戴一次性无菌口罩、帽子,离开时衣裤、鞋、帽、口罩放在指定位置,患者均穿清洁的.病员服,用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

  1.2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关及清洁

  每日早晨由夜班护士提前1h开启手术间空调系统,并将温度按需调至22℃~25℃,湿度控制在40%~60%。每日手术结束后,有清洁工用标志明确、分区使用的卫生洁具将手术间打扫干净,关闭电动门,经1h层流后关闭空调系统。急诊手术间不关闭空调系统。连台手术在前一台手术完成后立即进行室内湿式清洁,并关闭30min后进行下一台手术。

  1.3手术床的放置

  手术床放于手术间净化区域的中心。头面部手术时将手术床向病人脚部适当移动,下肢手术时将手术床略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手术区域和器械台完全处于净化区内。

  1.4保持手术间的正压

  手术中保持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尽量减少开关次数,严禁开门手术。因为手术室的环境是一个密闭的洁净环境,门关闭时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的气压,从而保证手术室内的洁净空气只能向室外流动,室外的空气不会进入室内,开门后就破坏了压差系统,手术间的净化质量也将受到影响[1]。

  1.5污物处理流程

  手术完毕后,污染敷料和器械由洗手护士从传递窗向外走廊传送,迅速关闭传递窗内门,取出物品后立即关闭传递窗外门。外走廊有清洁工及时处理,污染物扎紧袋子后运送指定处存放。

  2洁净手术室的维护

  2.1专人维护,定期监测

  整个空调系统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对过滤网及时清洗。每个月对手术室空气、手术室人员的手及手术室无菌物品表面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净化效果,发现不合格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2]。

  2.2回风口及地面的清洁维护

  每日早晨用湿布抹擦所有物体表面及回风口,每周彻底清洗回风口、天花板的回风纱窗。地面每日用专用的清洁剂拖擦,再用清水拖净,如有血迹及其它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剂擦洗。搬运重物时应在地面上垫其它物品,以免在地面上划痕。

  2.3中央控制面板的维护

  中央控制面板包括时钟、计时钟、温湿度控制器、照明、空调机组、对讲系统等。护士操作时要掌握要领,正确操作,轻轻触摸开关即可,毋须用力敲打。2.4电动门的维护

  电动门开关方式包括电动、感应、手动三种。电动开关只需用手或肘部轻轻按压即可,切忌重压或长时间按压。使用感应时只需膝部或脚接近感应窗口,门便自动开启。如果出现故障时需关闭电源,利用手动,切忌强行拖拉。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工作程序,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开门次数。

  3讨论

  手术室是手术科医师、麻醉师及手术室人员共同工作的场所,人员的流动量大,为保证工作有序,不但各项操作有规程,而且有一定的工作制度,如一般的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等,才能使各项手术顺利完成[3]。

  洁净手术室的人员、物品流动是影响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仅能保证空气的无菌,并不能杀灭吸附在手术间物品表面的细菌。因此,加强对洁净区域的保护,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加强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严格区分洁净流线、污染流线,以保证洁净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划分无菌、急诊、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最外边。设特殊感染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必须放在感染手术间内施行,术后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规范净化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才能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朱长芹.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与维护.齐鲁护理杂志,20xx,12(8B):1596.

  2范素红,潮欣畅,刘军春.洁净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xx,5(4):33.

  3陈爱初编.新编医院手术室护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11.

科学论文11

  一、论文形式: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调查报告。

  二、论文选题:新颖,有意义,力所能及

  要求:

  1.有背景.

  应用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及其周围世界的真实问题,要有具体的对象和真实的数据。

  2.有价值.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或教育价值,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掌握必须的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

  3.有基础

  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掌握一定量的参考文献,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研究问题的数据资料是能够获得的。

  4.有特色

  思路创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创新,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结果创新,要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结果。

  5.问题可行

  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并能够完成,要有学生的特色,所用知识应该不超过初中生(高中生)的能力范围。

  三、(数学应用问题)

  数据资料:来源可靠,引用合理,目标明确要求:

  1.数据真实可靠,不是编的数学题目;

  2.数据分析合理,采用分析方法得当。

  四、(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

  通过抽象和化简,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问题的一个近似描述,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要求:

  1.抽象化简适中,太强,太弱都不好;

  2.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参数选择源于实际,变量意义明确;

  3.数学推理严格,计算准确无误,得出结论;

  4.将所得结论回归到实际中,进行分析和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

  5.问题和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展望。

  五、(数学理论问题)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了解透彻要求:

  1.对问题了解足够清楚,其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2.问题解答推理严禁,计算无误;

  3.突出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六、论文格式:符合规范,内容齐全,排版美观

  1.标题:

  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逻辑组合。

  要求:反映内容准确得体,外延内涵恰如其分,用语凝练醒目。

  2.摘要:

  全文主要内容的简短陈述。

  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6000字以内的文章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用图表,不做自我评价。

  3.关键词:文章中心内容所涉及的重要的单词,以便于信息检索。

  要求:数量不要多,以3-5各为宜,不要过于生僻。

  4.正文

  1)前言:

  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来源;

  提出问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回顾和存在的问题;

  概括介绍论文的内容,问题的结论和所使用的方法。

  2)主体:

  (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组建、分析、检验和应用等。

  (数学理论问题)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等。

  3)讨论

  解释研究的结果,揭示研究的价值,指出应用前景,提出研究的不足。

  要求:

  1)背景介绍清楚,问题提出自然;

  2)思路清晰,涉及到得数据真是可靠,推理严密,计算无误;

  3)突出所研究问题的难点和意义。

  5.参考文献:

  是在文章最后所列出的文献目录。他们是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是为了说明文中所引用的的论点、公式、数据的来源以表示对前人成果的尊重和提供进一步检索的线索。

  要求:

  1)文献目录必须规范标注;

  2)文末所引的文献都应是论文中使用过的文献,并且必须在正文中标明。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科学论文12

  【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本文从“挖掘地域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让学生参与活动,扩大地方课程资源范围”、“科学实践考察,增强责任感”三方面进行了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尝试。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它还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要求教师要从课程的“消费者”变为“开发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创造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就科学课程而言,国家《课标》中规定“科学教育”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泛的智力背景,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挖掘地域资源,开发地方课程

  科学课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我校想方设法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积极开展好这项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环境、师资、社会力量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发利用地方资源。

  我校历史悠久,地处素有“磷都”之称的汉江之滨——湖北省钟祥市磷矿镇。这里风景优美,矿产资源丰富,文化积淀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地方课程资源。我们从这些地方资源入手编写了《磷矿石》等地方课程。由于有了此课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位于汉江之滨的磷矿镇是全国闻名的磷矿石矿产区,磷矿石总贮量约8.8亿吨,年产量150——20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湖北省第一位,远销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供不应求。

  学生知道了磷矿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磷矿石80%——90%用来制造磷肥,其余用来制造黄磷、磷酸、磷化物及其他磷酸盐。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纺织、冶金、陶瓷、染料、玻璃、洗涤剂、饲料、国防等工业中。

  还知道了磷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称为矿石品位,是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标志。磷矿地区的磷矿石品位参数基本上在30%——35%之间,属优质磷矿石。

  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经过长期复杂的综合地质作用形成的,基本上不能再生,因此,必须合理的开采,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禁止乱采滥挖,损失破坏浪费矿产资源,同时对那些不保护矿产资源的行为要劝阻,情节严重的采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给予坚决查处。由此不仅使学生认识了磷矿石的构造、用途等,还增强了学生更加热家乡意识,立志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的愿望。

  在科学研究中,有的教师经常把课堂设在校外,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都像出笼的小鸟,他们放飞思维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寻找家乡的宝藏。科学的.研究不拘泥于课堂的学习,而成为科学的开放性研究,是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2让学生参与活动,扩展地方课程范围

  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是少年儿童的特征,不断探索陌生事物是儿童的本能。他们对周围事物或秘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利用地方资源满足儿童的欲望呢?除了学校固定的兴趣小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参观、访问,带学生到野外去考察本地区的地质地貌。

  如《仙女山的传说》这篇课例,既描绘了仙女山的来历,也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授这课之前,我们带领学生到“仙女山考察”让学生亲临仙女山,观其美景,探究仙女山的奥秘。接着让学生向当地老百姓搜集有关仙女山的资料。学生被家乡的风光所迷倒,情不自禁地说:老师,咱们把仙女山开发成旅游区,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磷矿镇有座仙女山;有的同学说,要是在山顶修一座亭台楼阁,加上云雾缭绕,人走上去,肯定有一种到了仙境的感觉。家乡的美好愿景吸引了学生。大家纷纷表示要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贡献力量。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小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活动催人奋进,立志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奋发图强的愿望已在学生的心灵中萌发。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特点,本着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动机,让学生自主选择专题,成立活动小组,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网上查询,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源。经过分析整理之后,举办总结交流会,全面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访问手记、照片、论文等,显示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多种能力的独特意义,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结合科学课实践考察,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实践课程”,在组织学生学习科学课时,采用考察、参观调查等方法,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如学习《汉江在哭泣》课例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实地进行汉江污染地调查。学生从水的颜色,水中漂浮的杂物以及夏天河水散发出的气味,从感性上认识了什么叫做河水的污染,然后再实地考察河水污染的原因,再研讨河水污染的危害,学生从外部事物表现的现象上,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相互联系,透过现象认识到实质性的问题:“三废”污染环境,给人们生活、生存带来危害,我们编写了《白色污染何时了》课例,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们不注意环境的保护,违反自然规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因此,学生理解了环境与人的关系,知道了人要做自然环境的主人,并且,学生自发地对垃圾进行分类:纸屑垃圾箱、果皮垃圾箱、废电池垃圾箱等,从而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河水的保护活动。

  几年来,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尝试,但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还需不断拓展空间,拓宽视野,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让显性的和隐性的课程资源在科学课程中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科学论文13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

  2、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勾玄提要的能力;

  3、激发、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筛选信息,勾玄提要

  教学过程

  导入

  自然科学是是基础科学,科学技术推动着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我们必须了解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这一单元,我们就将阅读几篇自然科学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通过勾玄提要从中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做好阅读笔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掌握文章所要传达的信息,才能逐渐积累我们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课时《数学与文化》

  一、简介数学与文化

  简单介绍数学与文化的定义。

  数学: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一门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文化:文化是一个包括人在社会中所习得的知识、信仰、美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任何其它的能力与习惯的整体。

  二、阅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重点语段标注出来。

  三、总结文章要点

  师生共同总结:

  1、数学文化的几个特点

  2、数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数学中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关系

  四、总结扩展

  快速阅读《论数学(节选)》或《关于数学和科学的随想》,结合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谈谈对这一学科的认识。

  第二课时《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一、引入“熵”这一名词

  熵

  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

  二、阅读课文

  三、总结文章要点

  师生共同总结:

  找出作者论述的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四、扩展延伸

  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课时

  自读第三、四课,作阅读笔记,写出文章的内容提要。

  第四课时

  教师选取历年高考科技文阅读作为训练题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科学论文14

  一、完整的生物史观的初步建立

  春秋战国以后古代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山海经》中就有了较为详细的动植物名称和形态的记录,并论及它们的用途。对药用动植物的研究是我国古代传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图经本草》就是全国性药用动植物的普查,不但有图谱,同时也著录了形态特征,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也表现了中国生物科学发展的实用性价值。第三,遗传学的萌芽。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用民篇》中就有“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这说明古代已经有了对生物性状遗传稳定性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充的著作《论衡》中就提出了对物种遗传变异的明确论述,批判当时的迷信思想,20xx多年前提出的“本种”的概念与18世纪分类学家林奈的“种”的概念相似。因此,现代生物学需要辩证地吸收和借鉴历史上各国的生物科学思想,并将现代科学推向前进。纵观历史的发展,科学史和科学思想的发展都是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而教材中向学生展示的是静态的、经过提炼的科学成果,其中略去了科学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与产生的动态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教科书上的结论与生俱来就是正确的,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同时,编写教材基本都参照西方国家的思路,用的'例子或者史实大多是西方的,这易导致小学生对我国历史尤其是生物等自然科学、技术史缺乏了解和认识,造成他们更认同西方而不认同我国生物发展乃至科学发展的史实过程,形成不正确或者不完全的历史观。对小学生而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远比给他们远离生活的、纯学术的知识更为重要。要培养孩子健康地生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小学科学中引入一些我国古代科学史的内容,让学生从自己每天吃的粮食和身边可能发生的事情出发,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就孕育和萌芽的生物学知识、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科学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能树立自信、树立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责任感教育:伦理与遗产价值观的呈现

  首先,人类在道义上有义务不去消失其他形式的生命。早在数千年前,生物学的科学知识已在我国孕育和萌芽,《诗经》中很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农业情况,并提到200种以上的动植物。这些在甲骨文和《诗经》中记载的动植物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方面的丰富知识对于后人了解当时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有及其重要的价值。《科学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学生:“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但今天的人类正明显地受到灭种的威胁,许多与人类一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在科学还未能对他们加以描述之前就已经灭绝了。塑料制品铺天盖地,热带雨林正在被毁灭,珊瑚礁正在消失。目前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物种数量约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左右,居世界第8位,北半球第1位。我国有高等植物约3000种(占世界总数的10.5%),哺乳动物约500种(占世界总数的11.9%),鱼类约2800种(占世界总数的13.1%)。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同时更能激发其责任感和保护资源的意识,并从中领略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生物伦理学核心价值。第二,根据代际公平的原则,我们有义务向孩子们交接我们所接收到的东西。生物是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而发生并发展的,一方面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并且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其生存的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并对环境的发展演化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互为依存、协同进化的。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环境问题,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时期无疑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人类文明即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为了使人类文明持续发展下去,必须保护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环境是为了人的生存,也是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要想利用环境就必须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反对过渡利用。《史记殷本纪》中有商汤爱鸟“网开三面”的故事,在捕猎鸟的时候让捕鸟人撤掉三面网,不进行破坏性的捕猎,这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萌芽。《荀子》明确提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鸟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让人们合理利用环境,利用生物资源的消长规律。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能获得利益而且不使资源枯竭。荀子是从治国安邦、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保护资源的目标和要求。《吕氏春秋》中则有文字记载的法律条文规定,在“月令”中有详细的规定禁采的动植物。明确了保护生物资源的再生性,“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由于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对环境资源破坏日趋严重,保护环境资源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这些古代早期的环境资源保护思想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生物多样性被赋予价值的准则,它是自然地、脆弱的,对人类和人类的延续是有意义的。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既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也包含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要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植物,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与其数量是相关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相融合,使中华文明永远持久延续,古代文明因生态环境而孕育发展,现代文明更要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科学标准(实验稿)》就要求在课程中探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用一张图片表示“草场上过度放牧会加快草场退化,甚至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沙化。”要让学生们了解:对生物扩张与进行控制的自创生倾向,少买一些袋装的塑料制品,少将一些矿物燃料用于交通运输中,少进行一些其他破坏环境的举动,地球就能逐渐可持续发展起来。

  三、结语

  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性质中,科学探究及创新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在其学科性质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正是传统经典与育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理想境界。我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家们具有丰厚的科技成果和思想,对其科学思想进行现代的转换与传递就是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文化,这些科学思想既体现在价值观,又有方法论和科学观以及渗透在各个层次上的概念、猜想与判断。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文,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深远。《科学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要了解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如何把古代朴素的科学技术以及独特的科学思想融入到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内容的选择、比例如何、教师该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这都是今后研究中应该思考的。

科学论文15

  1.1信息成本的确认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与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其他资源一样,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且由信息直接或间接带给企业经济利益流入将越来越多,甚至超过物质资产所带来的利益流入。但占有和处理信息并不是无偿的,它同样需要企业为此付出代价,因此对于信息成本的确认成为必要。而对于企业占有信息所花费的成本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直接由外部购入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系统从市场上收集和加工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单独设立“信息资产”科目对其进行反映。

  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在原有经济业务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型业务,比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在线采购和销售商品、在线支付或收取款项等。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成本、电子商务收入的确认面临一些难题。“信息资产”科目外,还应设置“信息资产摊销”、“信息成本--信息搜索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以及“信息费用”等科目。

  1.2信息产品的确认

  信息产品符合资产的定义,应属于企业资产的范畴。但问题是信息产品应归属于哪类资产。传统会计下的产品一般是指具有实物形态的,根据加工程度可分为产成品、半产品等,而信息产品则不具有实物产品的特征,它的加工过程是虚拟化的,一旦研发成功,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耗用极少的.资源大量复制,自然也就不分半产品、产成品等。但要把信息产品划为无形资产也是不妥的。无形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销售,企业通过持有无形资产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间接利益,而不是通过直接销售获得经济利益。信息产品恰恰相反,虽然它也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企业持有信息资产的目的就是在于销售,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买到传统经济下的产品和信息产品。信息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或生产设备,因而造成了高固定成本,而复制信息产品则只需要投入很少的人力物力。而信息产品的定价依赖于顾客价值,而不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传统的成本加成法将失效,人们对同一信息产品的评价差别程度可能很大,因此信息产品常用的定价方法是差别定价策略。与传统的实物产品不同,信息产品是无形的,其存储介质为计算机、磁盘等,无需仓库等有形的空间存储。由于信息产品可以按照市场需要而随时复制,因此传统的存货数量的概念己不适用。

网址:科学论文【必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3597

相关内容

运动营养学论文(必读10篇),营养学论文
科学饮食与健康论文【精选5篇】,营养学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必备)
试论中小学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各科高效学习方法,精粹总结,学习必备技能(文科版)
生活科技论文怎么写
急诊护理学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
自然环境下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小学科学教育下的生活化教学探讨论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