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
分享读书笔记:好书推荐与感悟分享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兴趣爱好分享#
《大数据时代》是由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于十多年前所著。舍恩伯格在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虽然本书离如今已有些年日,但每每读起却总觉得颇有启发与新意,因此今日我们也把此书推荐给关注科技—金融圈的老友们。
01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全书的第一部分是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提出了“更多”、“更杂”与“更好”三个小标题,通过与相对的小数据时代——即不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时代进行对比,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观点:“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三个观点之间也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传统视角下,我们相比数据本身,由于受限于存储与处理手段,更注意通过巧妙设计统计与调查方法从而处理较大规模的数据;但随着获取与存储大量数据成为可能,我们应当将注意力转移至全体样本,从更为宏观也更为综合的角度考察问题,不必再受限于样本的不全面收集从而处心积虑设计算法,而是在全体样本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处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数据在量上的全部价值。
数据范围扩大后,随之而来的是数据的混杂与误差,作者由此提出大数据所解决的是概率问题而非精确计算,在处理少量误差的高难度与大成本下,我们应当选择接受纷繁笼统的数据处理而忽视其所带来的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混杂之中往往存在全新的视角与机遇,异常的信息之中尝暗藏玄机;同时,在庞大而混杂的数据面前我们很难再以传统视角进行因果关系的讨论,因为因果关系不仅严苛而且狭隘地介于二者之间,因此我们应更多通过相关关系挖掘大数据的作用,并且相较建立于假设之上的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反而可以摒弃主观因素的影响,更为客观的反映问题。以上便是大数据时代中思维变革的三个方面,而这种趋势的深层原因便在于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在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02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
全书的第二部分是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作者提出了“数据化”、“价值”与“角色定位”三个小标题,从商业的角度叙述了数据如何产生、如何利用与其地位。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挖掘出庞大的数据库独有的价值,而数据规模化数据库的来源便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文字、方位、沟通等,这是一种世界观的改变,在大数据时代中世间万事万物将通过信息连接,以数据化的形式存在。
数据具有价值不会随着使用而减少的特点,因此关于数据价值的发挥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其潜在价值,作者就潜在价值的探索提出了三种典型方式:数据的再利用、重组数据以及可扩展数据,同时他也提出了三个与数据价值相关的观点:数据的折旧值、数据废弃与开放数据,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数据价值的相关因素,最后他还提出一个关键性问题: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普遍意识到数据的价值时,如何为数据进行估值。
在角色定位方面,作者提出大数据价值链由三方面构成:数据、技术与思维,通过举例分别分析了以三方面为代表的三类公司,最终得出结论:目前是思维型公司正占上风,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推进,先驱者们的优势将会被逐渐吸收,而技术作为外在的力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产业化,也将不再是稀缺资源,因此数据才是这三个链条中最为核心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中各种行业及各类公司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03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
全书的第三部分是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作者提出了“风险”与“掌控”两个小标题,先提出大数据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接着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法,对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之策进行讨论。
关于风险,作者主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隐私问题,大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个人信息,而传统的三大隐私保护策略——告知与许可、模糊化与匿名化——在大数据时代下都已失效,此时应当如何达到个人隐私与数据收集之间的平衡;第二是大数据的预测,作者以电影《少数派报告》为例,提出了个人自由意志与大数据预测之间的冲突,代表着群体的大数据是否会泯灭个体之间的绝对差异性;第三是对于数据的依赖性,大数据看似无所不能,但仍有其固有缺陷,相关关系仅只代表一种可能性,预测的准确度极尽精确也仍无法代替事实,对于大数据的盲目信任也可能导致风险。
在随后的“掌控”部分,作者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变革:关于个人隐私保护,从个人许可到让数据使用者承担责任,从而在允许数据多次利用的基础上也给于个人充分的隐私保护,这种方式也符合权利与责任同位;关于大数据的预测分析,应当明确个人可以并应该为他们的行为而非倾向负责,如果大数据使用者将以大数据的预测为基础影响个人权利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可反驳原则等;关于对大数据的盲从风险,作者提出通过大数据算法使这一行业击碎黑盒子,使得大数据保持透明度,在监测之下运作,从而保证超出人们正常理解之上的大数据不会被滥用,获得人们的合理信任。管理的变革是十分关键的,我们不能让大数据的发展超出可以控制的范围。
最终,作者在结语中完善了对于大数据的讨论:无疑大数据时代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类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一种工具——大数据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
04
结语
本书并未从纯粹专业角度进行全文的论述,在论证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逻辑推论,更多的采用事例进行论证,即使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也能管窥大数据的些许特征,更重要地,本书不仅停留在科学角度,更多体现了人文学家的色彩,全面地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将于社会,包括法律体系的冲击。
于此,卡尔拉伦茨在《法学方法论》也曾数次提述过电脑,例如在他举例法学作为学科对于司法裁判的重要性时提述,法律以口语撰写则需要解释,不能期待电脑会自发确定漏洞存在[1]。将其说法推衍至大数据时代亦为同理,储存的数据只是一堆0与1,诚然庞大的数据会为”同案同判“等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促进人类对于正义的追求,但仍不能苟同作者在文中认为,“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的光芒都会因为统计学家和数据分析家的出现而变暗,因为后者不受旧观念的影响 ,能够聆听数据发出的声音”,“行业专家是不会真正消亡的,只是他们的主导地位会发生改变”[2]。发展一些既能趋向于一般评价观点及原则,又能兼顾事件及类型地关联性之标准,借此以促成有弹性的判断,此仍是法学的任务”[3],法学最终的任务是协助法的发展,法学使我们充分意识到正义的内涵、发现主导性的法律原则,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将之具体化、发展成法律体系,这项创造性工作显然有其独特逻辑与原理,数据只能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但法学一面面向现实以法律调节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仍是一门蕴含政治色彩与哲学原理的学问,闪耀着人类思想的光芒。我们认为法学将始终作为一门由人所主导的人文科学,而非大数据能以并驾齐驱。
[1] 参见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5页
[2] 参见本书第180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 参见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6页
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 sa.xiao@dentons.cn】
【 guangtong.gao@dentons.cn】
飒姐工作微信:【 xiaosalawyer】
飒姐工作电话:【 +86 171 8403 4530】
往期精彩回顾
原创 | 中国版监管沙箱,未来可期
肖飒|深度分析!币圈安全丑闻案
肖飒:NFT交易所,中国合规探索
真实案例|非法集资!BTC是资金?
肖飒:继续挖矿,法律后果如何?
法律|允许国人持有BTC的态度会变吗?
肖飒法律团队,一支以学术业务立身的法学硕博团队。垂直深耕于“金融+科技”行业,对创新业务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和一线实务经验。
团队创始人肖飒女士,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首批北京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专业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硕实务导师、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导师、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委员。著有虚拟币规制畅销书《ICO黑洞》、合著学术书籍《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研究》等。在《证券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财新》《经济观察报》等发表过近百篇署名文章。
坚守法律,让金融人+科技人远离“囹圄”!
办公邮箱:
sa.xiao@dentons.cn
guangtong.gao@dentons.cn
网址:好书分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6132
相关内容
分享书房怎么设计好看?商学院开展“好书交换”分享活动
让闲置好书流转起来!彩田社区开展“书籍互换,好书分享”活动
梅山:“让好书旅行、让阅读分享”——甬·书循环图书捐赠活动
6款书房案例分享
装饰书假书合集大分享
好书分享第三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书分享《生活的艺术》
基于Java+SpringBoot+Vue+HTML5闲置图书分享系统(源码+LW+调试文档+讲解等)/闲置图书/分享系统/图书分享/二手图书/图书交换/共享阅读/书籍再利用/环保阅读/阅读共享
互阅书香丨图书交换:分享书籍·交换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