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好吃,其实是个哲学问题

发布时间:2024-12-25 22:29

生活中的问题常常是哲学教育的好素材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教育#


吃喝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生物性层面,吃喝是本能,否则没法生存。但是,今天我们说到吃喝的时候,真的仅仅基于这个层面吗?如今有个专有名词叫“吃货”,这个词,如果我们有一定的能力将其“陌生化”,就会产生疑问:

为什么会有人对吃那么感兴趣,甚至到了“吃货”的程度?

今天你打开朋友圈,许多朋友都会展示自己吃饭的图片——吃,本身变成一个大事情,而不只是生存需求,吃喝变成了在生活中占比很重的追求。


我们再举一个身为吃货肯定很熟悉的名字,“人广双雄”。人民广场有两条奇异的长队,排队的人都是要买“喜茶”饮料或“鲍师傅”点心的。据说要买到得排四五个小时。


我们就要问,这个意义上的吃喝,意味着什么?你为什么会愿意花生命中的四五个小时去买一杯饮料?如果我们对此做一个陌生化处理,就会发觉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一方面都知道如今上海的都市青年都在说“压力山大”,每天下了班还要加班,时间那么少,却愿意在周末花四五个小时买一杯茶,背后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们去做这件事?

这个力量绝对不简单,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它,浑浑噩噩,就只是在“活”。但如果你有能力通过思考,愿意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哲学性的方式打开,就会对这一力量产生追问。

我们会发现,吃喝问题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需要”(need),是生物性的。但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欲望”(desire)。通过哲学,我们可以区分“need”跟“desire”,它帮助我们获得了一个思考点:

当我对某个东西产生欲望的时候,它跟我需要某个东西,完全是两码事。

当你买一杯喜茶的时候,可能嘴巴根本不干,你可能包里放了两瓶矿泉水,但你却对喜茶产生了欲望,这个绝对不是自然的事情。

由此,我们看到了,即使在最为自然的“吃喝”问题上,也有完全不自然的层面,会有一股奇异的力量,推动你变成一个“吃货”,使你对本来没有感觉的东西产生欲望。我相信在排队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喜茶是什么味道,但是他喝完以后,你去问他,他肯定会说:“很好喝,很好喝。”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加成:

当你花了五个小时排队之后,再去品这杯茶,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味觉问题了。

你在品一件花了极大的时间成本去做的事情,所以品到的味道跟作为生物的味觉体验是不一样的。


我经常让我在纽交大的学生做一个思考练习。

我首先会问他们:有多少人抽过烟?有多少人喝过伏特加?很多人举手。随后让他们回到一个起点:你在抽第一口烟、喝第一口酒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得到的答案非常有意思。大家普遍回忆:

第一次抽烟喝酒的时候,都难受得要命,觉得人会迷恋这些东西简直匪夷所思。

但是隔了五六年,很多人就变成了烟鬼和酒鬼,酗酒在国外是个大问题。你再去问他,他会给你完全不同的答案:

会真心觉得酒很好喝、抽烟很舒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种欲望,在抽烟喝酒上面控制不住。

今天我们上海已经全面禁烟了,只要有屋顶的地方就不能抽烟,我们很多朋友真的受不了,他们有种很奇怪的欲念,就想要抽烟。我们是否该想想,从第一次抽烟喝酒时觉得难受到后来上了瘾,这两个点之间发生了什么。这巨大的欲望来自何处?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通过一番思考我们得出结论:欲望不是自然的,有一台看不见的机器在制造你的欲望。Desire is created,欲望是被创造出来的,有一个机制,能让欲望在不需要你喜欢它的情况下,完全将你俘获。


这个“欲望”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再引入一个概念:幻想(fantasy)。这个概念我们也觉得很日常,每个人都会幻想,这有什么了不得?非常了不得!幻想仿佛一个看不见的加工厂,制造出了欲望。

什么叫幻想?还是举刚刚用过的例子。当你抽烟喝酒的时候,你的快感绝对不是来自味蕾,其实身体的感受并不舒服,那你为什么会继续抽第二口,乃至后来身体感觉到了快乐?就是因为幻想。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你去喝第一口烈酒或者抽第一根烟的举动,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行为,肯定旁边会有个学长,给了你烟酒。你如获至宝,心想:那么多人喜欢的东西,父母和老师却不让我沾,还得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才能获取。

于是抽烟喝酒的快感就来自于,自己做了一件这个社会现在不允许你做的事情,并让你幻想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件事时是多么的快乐。


我第一次喝可乐时,第一口也觉得并不好喝,但是我有一种幻想:美国人的生活是最舒服享受的。我觉得不舒服,那是我的问题。所以我绝对会喝第二口,就为了迎合美国式的生活,它当年在很多中国人的幻想中,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那种快感是通过幻想虚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真的去探究我们生活中的快乐,大多是可以被拆穿的,都是虚假的快感,这也就是我们广告学的终极秘密。

广告学有什么终极秘密?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为什么想吃冰淇淋?夏天快到的时候,到处都是美女明星在吃冰淇淋的巨大广告牌。你看到这个漂亮明星陶醉的神态表情,你“本能”地就想吃,能让我的偶像那么陶醉东西肯定很好吃。所以广告公司要花血本找明星代言。


因而最后你吃冰淇淋时,已经有了一个加成,真的觉得蛮好吃的。这就是“吃喝”上的一个哲学问题

本文节选自吴冠军老师新书:《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正在到来的爱情、消费与人工智能》



网址:好不好吃,其实是个哲学问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7030

相关内容

1+1=2其实不是数学问题?
131个哲学问题(深刻、发人深省的问题)
哲学问题的特质——日常生活的“三个问题”与哲学的“三个问题”比较
实践哲学与美好生活
真正能缓解人生焦虑的,不是鸡汤,而是好好读点哲学
生活中的哲学问题(生活中的哲学)
「好好吃饭,好好生活」:餐桌哲学与现代生活启示录
哲学教人好好生活
规范性问题的哲学研究
【杨玉昌】哲学问题与生活方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