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卫生小常识.docx

发布时间:2024-11-12 14:04

生活中的卫生小常识 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小常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注意,那么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生活中的卫生小常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开窗:每天开窗通风一小时比服用保健品好。 2、流水洗手:严把病从口入,手为先的关口。 3.加强锻炼:春天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菌武器。你应该多在户外锻炼。 4、注意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班或者上学,有病要及时休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5.养成良好习惯:不要对人吐痰、咳嗽或打喷嚏,尽量去商场、电影院等拥挤的公共场所。 6、及时发现、及时隔离: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四肢酸痛、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全身出现皮疹、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一、 饭前和大便后洗手: 二、不随地吐痰、甩鼻涕: 三、 不要咳嗽或打喷嚏: 四、不吸烟: 五、 禁止过度饮酒: 六、不喝不洁净水、生吃瓜果应洗净或削皮、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废物、勤晒衣服被褥等。 1.我们应该在学习后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打球等。只有当我们的身体强壮时,疾病才能乘虚而入。 2、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平时,我们应该尽量去拥挤的地方,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4、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6、不能偏食,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中的日用品、衣服和被子(天气好时经常清洗和干燥) 8、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9.及时接种卫生防疫规划安排的各类疫苗。由于许多疫苗接种针对特定季节和特定疾病,卫生防疫部门已做出精心安排,如腮腺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后仍能发挥预防作用。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伤害 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症状可持续3~9天。 轮状病毒腹泻的季节特征 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左右气温下活跃。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 1.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2.潜伏期 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3.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医生说,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在3-5天后最活跃。因此,患者的初始症状可能不是腹泻,而是发烧、咳嗽和咽痛等感冒症状。有些患者一天排便数次,伴有呕吐和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感冒。然而,一旦发生脱水,就应该引起注意。 4、预防方法 1.注意食品卫生。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 3.注意饮用水卫生,不要饮用原水。清洗生水果和瓜类。 4、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5.周末不要去人多的聚会场所。 一、饮食卫生 1.哪些蔬菜有毒? 答:鲜黄花菜、发芽土豆芽、龙芽豆、新鲜木耳、青番茄、未腌透的咸菜、秋扁豆、久存南瓜、水发后呈蓝紫色的紫菜等。 2.药品只能是开水吗? 答:有些人贪方便,随便拿果汁、茶,或其它饮料送服药物,这是非常错误的。上述饮料所含的成分有肯能与药物起化学反应,从而降低药效甚至产生副作用。 3、白酒热饮危害少? 答:喝白酒先烫后喝对人体有益。因为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除此还有醛,醛虽然不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但对人体的损害要比酒精大

网址:生活中的卫生小常识.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725

相关内容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常识.docx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docx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小贴士.docx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docx
安全生活小常识普及.docx
50条家庭生活常识小窍门汇总.docx
生活中的卫生小常识
清洁卫生保洁措施.docx
日常生活中的急救技巧.docx
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防范知识.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