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如何避坑?市场监管部门给出消费锦囊

发布时间:2024-12-25 23:59

服务类消费如美容、健身,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生活常识# #购物消费技巧# #消费投诉渠道#

日前,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第三季度消费维权报告,首次涉及网购投诉举报情况分析。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共接收到涉及网购的投诉举报12035件,占总投诉举报量的39.8%,投诉举报电商平台有拼多多、京东商城、美团网、字节跳动(抖音)、淘宝网等。

针对各类电商平台的投诉有哪些特点?消费者网购时应该如何避坑?市场监管部门给出消费锦囊。

“挂羊头卖狗肉”主要涉及服装、化妆品等投诉

拼单价、“砍一刀”更实惠,看到服装、化妆品等心仪的品牌商品能够以“超实惠”的价格买到,不少消费者往往会冲动下单。收到商品后发现是山寨货,想退回却联系不到客服,或因为没有运费险要自己承担运费而放弃。

●消费锦囊

购买品牌商品时,建议首选有“官方”标识的店铺。虽然各个电商平台的展示方式有差异,但凡是经过认证的店铺,其主页都会有明显的辨别标志,还可查看电子版营业执照等信息。

夸大广告宣传主要涉及家电、家具等投诉

●消费锦囊

购买家电、家具等大件商品之前,建议详细咨询客服购买的商品是否享受免费安装服务,如果免费,要保证商家在订单里注明;若不免费,要问清收费明细,避免花冤枉钱。另外,下单之前,最好货比三家,仔细对比促销期间的价格和日常价格,以及商品的功能和效果等,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以免上当。

团购套餐或优惠券不能正常使用主要涉及餐饮、住宿等投诉

眼下,各类团购套餐在互联网平台应有尽有,有的消费者用完优惠券却发现其他平台有更低的价格,还有的商家以“节假日不符合使用规则”“没有空房”等理由拒绝核销优惠券,进而引发纠纷。

●消费锦囊

消费者在购买团购套餐或优惠券时,一定要注意商品和服务的项目及使用规则。比如,留意宣传页面中是否标有“过期退”“不约可退”等字样,避免没时间消费造成浪费;有无“本产品不与店内其他优惠同享”“节假日不可使用”等信息,以免影响制订好的计划,对商家没有注明的,也可以在消费前和商家进行确认。

具体来说,对于餐饮类团购套餐,消费者可留意菜品有无标注分量,是全天可用还是仅限午餐,餐具、配菜和小料是否需要另外加钱等。美发类团购套餐,可留意有无美发师资质限制,比如美发总监、美发师、助理等,洗发用品是否需要额外收费。亲子类团购套餐,则要注意是平日券还是双休日券,是畅玩套餐还是指定游乐项目可用,免票儿童的身高限制,以及是否可以自带地板袜、零食、饮料和水等物品。

货不对版、发货不及时主要涉及在直播间购物的投诉

手指轻点进入直播间,吃穿用啥都能买到,旁边还有主播的“花式促销”让人眼花缭乱。收到货之后,却发现实际商品和主播手中的商品相差很大,打开下单的商品页面查看,系统提示“该商品已下架”。还有的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商家却迟迟不发货,最后只好选择退款。

●消费锦囊

直播间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全凭主播的口头介绍,有时商品详情页面连材质、尺码等基本信息都没有,建议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对于商家推出的“限时、限量”“年终巨惠”“秒杀”等营销手段,要有防范意识,最好货比三家了解产品价格等信息。对于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产品要有鉴别能力,可以多看看“中评”“差评”的内容,不要盲目相信“直播测评”。

建议消费者在网购时,尽量选择在官方旗舰店或规范直播平台购买商品,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登录陌生网站,更要避免通过微信私下交易。

下单之前,尽量在多个平台进行搜索,做到货比三家;查看评价时,可参考“差评”。网络下单、到实体店消费时,注意留存相关凭证,如商家的宣传页面、确认短信等。

此外,做好商品的查验,确认货品完好并符合约定后再签收,遇到快递商品损毁或丢失的情况,可以联系商家要求赔偿。

如果您在消费过程中,遇到商品以次充好、实物和图片不符、商家承诺服务无法兑现等问题,可以先向网络平台官方客服反映,也可以拨打24小时热线12315进行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址:网购如何避坑?市场监管部门给出消费锦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67903

相关内容

网购避坑“锦囊妙计”在此!你收还是不收?
消费者该如何避免网购“踩坑”?
游客发布出游“避坑指南”对旅游监管维权的启示
线上维修和回收市场乱象不断,消费者如何避坑?又该怎么维权?
【消费提示】“双十一”网购避坑指南发布!
“维修刺客”坐地起价,消费者如何避免“踩坑”?
消费者呼唤更多“避坑”指南(网上中国)
◆旅游避“坑”指南之六:购物消费要理性
游客“避坑”不如景区“填坑”
网购纠纷如何维权?避坑指南来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