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索……生活秀or真旅行?

发布时间:2024-12-26 06:06

城市探索:夜晚灯光秀下的城市天际线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探索之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孙小丽。

去年以来,新的旅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推崇。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索不断“出圈”,旅游方式逐渐向“城市内化”,年轻人越来越在意城市的文化历史厚度,阅读城市正在成为主流。

从城市考古、City walk到废墟探索

近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周边游、本地游正在兴起,年轻人的旅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很多人似乎不再“贵远贱近”,开始深入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多元化的城市探索正在市场上流行。例如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险不断出圈,越来越多人从迷恋“网红景点打卡”进入“城市文化探索”的新阶段,衍生出关于城市文化更多的新玩法。

“城市考古”即为城市文化探索,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深刻阅读。“城市考古”爱好者像一群考古学家一样深入城市纹理,探寻街道和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严格意义上来说,在中国流行起来的“城市考古”起源于日本今和次郎提出的“modernology”即“考现学”。今和次郎在《考现学是什么》一书中这样说道“我们这些同道都把对当代时尚风俗和事态的持续关注作为研究态度和方法,而这样的整体工作我们称之为考现学。” 也就是说,考现学就是用考古的思维,去看待如今存留下来的历史与遗迹。

后来,“考现学”进入中国本土化逐渐演变为“城市考古”,并拥有了自己的体系 “海派城市考古”。上海城市考古的联合创始人徐明说,城市考古是挖掘在地文化,找到消逝的城市情感,他说2013年以后,上海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的改造、更新和拆迁,带来了逆文化差异的冲击,发现连接自己和城市的纽带正在消逝。很多承载着记忆的建筑、街巷,现在已经没办法追溯,导致身为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也感受不到归属感。北京、广东等一线城市承载市民记忆、情感文化的载体在逐渐消失。城市考古变成缓解焦虑感的办法。

而City Walk的出现或许可以理解为“城市考古”的大众版。小红书发布《2023City Walk趋势报告》,根据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红书City Walk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了30倍,毫无疑问“City Walk”成为了2023年最火爆的旅行方式。但其实City Walk并不“新”,也是舶来品,在国外City Walk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在英国伦敦,“City Walk”指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指在讲述员的带领下,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拍照打卡旅游或是街头闲逛,City Walk强调与城市的深度交流来真正的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至今伦敦还有一条著名的追踪开膛手杰克的夜游路线。在国内,人们对City Walk的旅行形式进行了新的理解建构:没有专业的讲述员,不需要很多规划,不追求打卡,把方向交给城市的指点;它更像是一种散步,“互动感、体验感、深度游”让人们与城市产生了更深度的链接。走路是感受美好,放慢时间是最好的方式,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目的,不追求确定性,“惊喜感”成为City Walk的关键词。

废墟探索则是属于世界性的探寻废墟美学的小众旅游。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参与者,废墟探索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资深废墟探险者潘然介绍,城市废墟探险者一是地面上的废墟探险者;二是热衷管道、防空洞、地下铁的地下探险者;三是爬楼党。而在北美的密苏里州,有一群地下城市探险者,称自己为“管道工”。废墟作为凝聚在琥珀中的记忆载体,穿越时间,赋予过去以永恒的生命。

废墟探索最早来源西欧,据悉最早的废墟探索活动是法国人菲利贝尔·阿斯佩特( PhilibertAspairt)在1793年进入巴黎地下墓穴的探索行动。在全球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而产生的废弃建筑的数量不断攀升,古老的工厂和建筑被废弃。由此,废墟探索文化便获得了潜藏的优势作为废墟美学的发展土壤,目前在中国最为知名的废墟探索交流平台是豆瓣小组当中的佛跳墙废墟探索小组,该小组成立于2018年,至今已发展为组员四万余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废墟探索交流平台。

三种玩法各有魅力各有不同

无论是城市考古、City Walk、还是废墟探索都证明了年轻人新的旅行方式的变化,有点用“慢生活”的旅行方式和快节奏的工作进行对抗的意思,同时也更重视对在地文化的探究。

空间秘探发现,很多人对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索的游玩方式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有人甚至认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其实是同一种游玩方式。不过,无论新型的游玩方式在细分化上也对应着不同的群体,这三者既相辅相成,也各有差异。城市考古联合创始人徐明表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是一件事的不同层面,但不论是小众的城市考古,还是大火的City Walk都是人们追溯城市记忆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城市里走街串巷,在路名、门牌、建筑中研究城市背面,挖掘城市背后的历史”这是徐明对城市考古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换代,逐渐拆解或被遗忘成为既定的命运,然而希望留住历史的年轻人却也在逆天改命,他们热衷于解读建筑背后的历史文脉,触摸城市机理,深入到城市的边边角角追寻历史足迹。

相比于城市考古注重于对城市的历史挖掘,“City Walk” 则更偏向于没有规划的闲散漫步,随性的生活出行方式。City walk路线集中在两种,一种是走街串巷,一种是夜探美食。刚来沪一年的贵州人笑笑不善于做计划,想要快速了解这座城市的方法就是漫游,她时常约不同的朋友闲逛上海的路段,以复兴中路为主干道,向四周闲逛。笑笑在接受空间秘探采访时说,现在她基本走遍了上海的市区,见过黄浦江的夜晚,小马路街边喝酒的大叔,街头唱歌的美女,深夜痛哭的情侣,这些组成了她对上海的了解。“想要深刻的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只看高楼大厦。”笑笑说。

探索废墟的人更多的是一群冒险家,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好奇心是探险家们最大的驱动力。废墟游离在主流的城市空间之外——野生、少受侵扰。对于过惯标准化生活的人来说,废墟是一处理想的放空之所。

资深废墟探险者黄帆告诉空间秘探,“虽然出发点都是好奇心,但废墟探险与旅行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说旅行是逃离日常生活,那么废墟探险则是放大了未经修饰的日常一面”,有些废墟探索者,可能是因为某个游乐园的一些所谓灵异事件的描述前往探险,但更多的还是选择一些未知的废墟建筑进行探查。

事实上,概念模糊的新型旅行方式在经历了中国本土化后逐渐清晰起来,对应着不同的人群。将旅行方式细分化能更好的为旅游爱好者服务,根据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旅行方式才能使年轻人获得更好地旅行体验感。

避免沦落至“跟风、打卡作秀”

在新的旅行方式流行初期,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甚至背离了原本的初衷,尤其是在社交媒体高速引爆的当下,年轻人一窝蜂似的对新出的旅行方式更新打卡,害怕落后于人,于是一个原本属于愉悦身心,满足私人爱好的小众旅行方式流行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变质,成为社交平台的表演秀。

例如原本打着“随意、松弛感”出圈的City Walk,摇身一变就成为了网红拍照打卡新姿势,通过搜索小红书平台发现,City Walk衍生出了“City Walk慵懒风穿搭”、“松弛感拍照姿势”,善于打卡的人往往会在某个下午画一个精致的妆容、穿一件看似随意的衣服,用然后根据小红书平台上热门的“松弛感拍照姿势”在某个已经打卡过的城市里用同样的姿势在复制一次。空间秘探根据关键词“松弛感拍照姿势”搜索到的小红书笔记为千篇一律的拍照姿势,同时City Walk作为小众旅游被贴上了同质化的标签。

上海福安路的一段“无声dance”视频,引起人们的热议。视频中一位非洲大哥带领着一群人在大街上“自由”舞蹈,因每人都带着耳机,所以大家只能看到他们在摇头晃脑。在这段舞蹈中,领舞者是Freestyle,率性而舞,而其他人则“跟舞”,跳错还会刻意纠正,让这本该自由、松弛、自我的行动大打折扣。不少网友表示,大家并没有乐在其中,仍然是处在表演状态,所以我们一直在做的,始终只是在营造“松弛感”,却没有真的松弛下来。City Walk的灵魂或许就是那一点点不管不顾的“自由”和“随性”,现如今不少已演变成一种“假松弛,真焦虑”的行为方式。

事实上,近年来频频出圈的小众文化未必适合所有人,部分的小众文化对身体条件要求很高,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过,危险性并没有冲淡社交平台网友们的热情。例如废墟探索的出圈,废旧游乐园,废弃工厂成为打卡地,早在废墟探索出圈的时候,官方媒体就曾对聚集矿洞避暑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废弃矿洞成为网红避暑打卡地,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隐患。

其实,真正的旅游爱好者往往随心而动,不必拘泥于形式或打卡。探废墟不用拍照,City Walk也不用摆拍,城市考古也可以安安静静地了解城市历史和文化,新一代旅行方式应该告别浮夸和一惊一乍的肤浅和粗鄙,而是真正去热爱。

如何从新兴旅游方式中觅得商机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考古、Citywalk、废墟探索等新兴旅行方式的出现,或许是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围绕这种新的变化,相关文旅行业应该如何寻觅新商机,值得思考。

/ 打造旅宿一体的深度游名片

随着城市考古、citywalk、废墟探索的出圈,不少酒店品牌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商机。旅宿不分家,旅游有商机,酒店就有生意。事实上,对国外的对于一些头部酒店集团来说,City tour这种为住客策划酒店方圆几公里,甚至是扩展到整个城市的“微旅行”,早就是许多品牌“增加客户粘性、创造独特居停体验”的基本操作。

例如万豪旅享家香港旗下酒店以香港旅游景点为连接点,分别在湾仔区、西九龙以及中西区设计了三条不同的City Walk线路,推荐给酒店住客,以及来港游客以及来港游客,“港风美食”人文艺术、在地风气是万豪旅享家三条citywalk的主要思考维度。

/ 定制城市特色“小众”旅游线

Z世代的年轻人从小跟着互联网长大,“旅游指南”、“旅游攻略”等等,为了不踩坑,年轻人往往外出旅游要查找攻略,同样的城市文化探索也不例外,通过搜索小红书,空间秘探发现,很多独特的小众在地文化探索路线图的笔记也有很高的搜索量。城市深度游的发展也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定制专属的城市旅行线,迎合受众喜好,有时候“小众”能够发展成“大众”,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的发展商机。

例如,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文创印章,依托历史人文底蕴作为底色,将打卡与收集景点盖章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官方打卡集邮活动,成为旅游景点的革新之旅,其中以苏州市的平江九巷、山塘街最为出圈。系列“盖章打卡”的玩法,让年轻游客在古城解锁文旅新乐趣。从东花桥巷、曹胡徐巷……一路到钮家巷、建新巷,游客即可集齐“平江九巷”的九个印章。

事实上在利用新型旅游方式增强本地文化的不只有苏州,杭州也是其中之一,杭州文旅推出的City Walk路线“跟着名人游杭州”系列,跟着“宋人”游杭州——名士风流篇,主要从宋朝名士入手,规划了一条西湖苏堤、三潭映月、大麦岭摩崖题记、苏东坡纪念馆、东坡亭……路线,让游客跟着路线去探寻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看起来只是新兴打造的路线,背后却能在方方面面发展出旅游新商机。

/ 提升城市文化“艺术”体验

新型的旅行方式带动城市的迭代更新,对城市隐蔽角落文化探索的兴起,既是新一代旅游人对传统旅游变革的一种“自我觉醒”,也让旅游回归到文化的本质,人们不再愿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更多期待文化、艺术、沉浸、体验式旅游,这势必会改变一些城市的粗鄙、浮夸之气,真正的提升现代都市应有的格调和品味。 

新兴旅行方式的出现,也让躲在城市背后的艺术家们,走近城市。如广州,将自己的工作室、创意坊、别具一格的店铺开到东山口,让东山口成为了一座文化创意街,在短短时间内成为广州最潮流的、最洋气的街区。随后东山口也聚集了大批潮流品牌的入驻,如Badmarket、3MODE、MASONPRINCE、RICHGOLD等等。门店装修风格都各具特色,使得东山口吸引了很多年轻摄影师、网红、潮人前来打卡拍照,根据搜索,小红书上带“东山口”的话题笔记已超30万+。

综上,新的旅游方式会不断涌现,其实是对传统旅游模式的一种告别。让旅游回归到旅游的初心,或许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一切新事物,同时也要以警惕的眼光对待喧嚣背后带来的流俗,让旅游成为触及身心放松的一场健康运动,不要成为虚荣浮夸背后尽是寂寞的秀。

网址: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索……生活秀or真旅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1095

相关内容

从City walk到City ride 城市骑行出圈的背后
小众城市突然爆红 慢生活文化探索成新宠
城市漫游指南——基于青年City Walk需求的城市漫步系统改造
继City walk后,City ride也在昆明火了
北京城南旧货市场拆后半年没人管 废墟上冒出新市
“油城废墟”变成网红地
骑行文化卷土重来,城市如何拥抱骑行复兴?
探索城市魅力
哪些旅行技巧让你省了很多钱?
殷墟文化丨以殷墟为例略谈考古遗产的活化利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