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引导孩子认识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营养饮食建议#
开心
<p class="ql-block"> 喜欢在空闲时间读读科普知识的文章,尤其是对于生命中所离不开的食物营养的文章。今天就跟着专家来了解12种食物,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它们的营养价值。</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判定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除了其自身存在的客观实质还离不开选用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以及性价比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对于事物的本质,抱着科学的态度来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科学是什么?就是恰如其分实事求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种 黑枸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黑枸杞:还不如吃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 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最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专家的意见则是——</b>黑枸杞的确是目前市售食物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有文献为证。说它不如茄子、紫甘蓝、紫薯之类,显得不太公平。</p> <p class="ql-block"> 不过,如果把价钱算进去,单位花青素的价格就显得太贵了——性价比低啊。</p> <p class="ql-block"> 花同样多的钱,如果买紫甘蓝和紫薯,得到的花青素多多了!但是,如果有人送你一盒黑枸杞,你还是开心地吃掉吧,不要用它来交换几麻袋茄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种 儿童酱油</b></p><p class="ql-block">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儿童酱油:有害无益。</p> <p class="ql-block">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专家的意见——</b><b style="font-size: 18px;">儿童酱油,这个当年是我第一个质疑的。</b>我的质疑是,它瓶子小,卖得比普通酱油贵,但和普通酱油没多大区别,配料和营养成分都几乎一样。</p> <p class="ql-block"> 并不是说它会有害,只是说它并不是更适合儿童的产品,钠并不更低,营养价值未必更高,也没有相关标准。所以,直接买普通的优质酱油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要吃酱油,两三岁的宝宝也要严格控制食物的咸度,不管是不是儿童酱油都要限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种 葡萄籽</b></p><p class="ql-block">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p> <p class="ql-block">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p> <p class="ql-block"> “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专家的意见——</b>葡萄籽胶囊主要是补充抗氧化物质「原花青素」,它对一些缺乏抗氧化物质的人是有帮助的,但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的「美白作用」。</p> <p class="ql-block"> 由于原花青素会降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并影响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日常消化不良、贫血缺锌、身体怕冷的女性,千万不要乱补葡萄籽胶囊。</p> <p class="ql-block"> 否则不仅不能变白,可能脸色更黄,消化更差,身体更冷。总之,自己一定要搞清,为什么脸色是黄黄的。不要以为葡萄籽胶囊是皮肤增白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种 鱼油</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鱼油:吃鱼就够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实际上:答案是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 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专家的意见——</b>文中说吃鱼油不如直接吃海鱼,肯定是对的。因为海鱼里面不仅含有鱼油,还有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研究表明每周吃2-3次非油炸的海鱼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认知退化,也有利于保障胎儿婴儿的智力发育。但是,吃鱼油的效果如何,研究结果并不一致。</b></p> <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鱼油有些情况还是有点用的。比如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有些地区的人日常吃不到鱼,素食主义者不肯吃鱼,那么在女性的孕期,或某些疾病状态下,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适当补点鱼油,还是有意义的</b><b style="font-size: 15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种 蛋白质粉</b></p><p class="ql-block">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瘦得皮包骨,一点也看不出血色。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卖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b>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专家的意见——</b><b>如果日常能吃够鱼肉蛋奶,的确不需要再加蛋白粉。</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即便去健身房增肌,除非是健美运动员,一般人只需比平常多吃一两瘦肉和一两个蛋就可以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不过,蛋白粉也并非一无是处。蛋白质不足的确有害健康,膳食中蛋白质比例过低时,人容易虚胖,身体松软,没力气,怕冷,消化能力弱,容易浮肿。</p> <p class="ql-block"> <b> 特别是对肌肉本来就少,消化本来就差,食量本来就小的老年人来说,保证蛋白质供应是必须的。</b></p> <p class="ql-block"> 但是,很多老年人害怕胆固醇,鱼肉蛋奶不敢吃,膳食蛋白质不足,但买来蛋白粉,他们觉得很昂贵,不能浪费,就乖乖地吃了。这时候,补充蛋白粉对身体的确是可以带来好处的。</p> <p class="ql-block"> 在医院,很多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差,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够蛋白质的手术后患者需要补充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水解蛋白产品是非常有效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国内外调查表明,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不足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康复速度变慢,甚至根本无法康复。</b></p> <p class="ql-block"> 总之,如果您牙口很好,消化正常,鱼肉蛋奶不缺,就别花高价吃蛋白粉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种 高钙奶</b></p><p class="ql-block">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p> <p class="ql-block"> 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专家的意见——</b><b>牛奶羊奶各种奶里都富含钙,包括人类的乳汁。</b>在这种高钙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钙含量,是没多大意思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高钙奶的钙含量比普通奶也就高个15%~20%的样子。现在北京市场上高钙奶很少见了。</p> <p class="ql-block"> 所以,把高钙奶这个概念忘了吧。多喝点普通牛奶酸奶,多吃点青菜豆腐,钙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七种 海参</b></p><p class="ql-block">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海参:不比鸡蛋强。</p> <p class="ql-block">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了,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实际上:<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span>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p> <p class="ql-block"> 鸡蛋才是最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专家的意见——</span>文中说海参不比鸡蛋强,因为它的蛋白质没有鸡蛋多,这个说法略有点偏激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吃海参肯定不是为了补蛋白质的。它的蛋白质含量不如鸡蛋,并不能说明它一定没有其他好处,</span>比如免疫调节、抗疲劳之类是有动物实验数据的。至于效果是不是那么神奇,恐怕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期待过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如果自己经常疲劳,不如多找找原因,是运动太少,还是营养不合理,还是睡眠不足,或是工作压力太大,等等。</span>如果不找原因,只想靠吃一只海参解决,恐怕不够理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八种 初产蛋</b></p><p class="ql-block">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初产蛋:珍贵≠更有营养。</p> <p class="ql-block">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第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p> <p class="ql-block"> 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专家的意见——</span>初产蛋的营养价值到底多高,没有看到数据,很难评价是否其中某些微量成分比其他鸡蛋更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鸡蛋中含有几百种蛋白质,以及卵磷脂、叶黄素、玉米黄素、12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不是只有蛋白质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 但整体来说,一个蛋就算某些微量营养素指标上和其他蛋有一丁点差别,也很难在一天营养供应中起到明显作用。</p> <p class="ql-block"> 就人类宝宝而言,第一个孩子寄托着父母最多的期待。也许有人把这个理念套到了鸡蛋身上,第一只蛋也最能寄托母鸡的期待……这逻辑听起来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 所以,想凸显自己的高档生活,买初产蛋吃完全没有问题,反正鸡蛋再贵还能贵到哪里去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九种 酵素</b></p><p class="ql-block">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p> <p class="ql-block">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p> <p class="ql-block"> 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专家的意见——</b><b>市售「酵素口服液」和家里酿的「水果酵素」并不是「酶制剂」。</b>人家喝的是「果蔬发酵液」,在产品类别上都写得很清楚。所以,用「酶进了肠道会失活」来证明酵素口服液没有用,这个批判有点驴唇不对马嘴。</p> <p class="ql-block"> 近期有若干国内的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表明这类果蔬发酵液里含有多种有机酸、还原糖、多种B族维生素,可能还有其他微量代谢产物。</p> <p class="ql-block"> 但是,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具体能产生多大保健作用,什么发酵工艺最合理,喝多少量最合适,还有待继续研究。</p> <p class="ql-block"> 需要提示的是,<b style="color: rgb(25, 25, 25);">自酿果蔬发酵液尽管可能酸酸甜甜还带点酒味,但一定不要当成饮料喝太多,100毫升到头了。</b></p> <p class="ql-block"><b> 酿造中可能产生微量甲醇和氨基甲酸乙酯,它们都是有毒物质。自家酿的「酵素」没有质量控制,危险性更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种 养胃饼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span>随着“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我去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据专家介绍,<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症、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span>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p> <p class="ql-block">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专家的意见——</span>说养胃饼干不靠谱,是说它没有保健食品认证,却非要宣称保健功效,不合法。和普通食品相比,它卖那么贵也很离谱。但是,那篇文章中说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就有点跑偏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苏打饼干对胃也未必有好处。苏打饼干的脂肪和热量并不比其他饼干低,而血糖反应在各类饼干中却是最高的,糖尿病人根本不值得吃,</span>这个我专门撰文说过。</p> <p class="ql-block"> 苏打饼干对胃酸少的患者没什么好处,只是对胃酸过多的患者可能起到暂时缓解不适的作用。简单说,两种饼干都不要吃,直接吃好三餐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一种 黑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b><b style="font-size: 15px;">黑糖:只是长得黑而已</b></p><p class="ql-block">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专家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span>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专家的意见——</span>黑糖和普通红糖的差别,在于它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高,颜色特别深。美拉德反应会产生香气,所以黑糖的风味比普通红糖更加浓郁。不过,也有一个副作用——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更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丙烯酰胺是美拉德反应的一个副产物。它在经过加热颜色很深重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中都有出现,比如薯片、油条、面包皮、咖啡等。黑糖的丙烯酰胺含量高达1000微克/公斤以上,最高样品达到2740微克/公斤,这个早就有台湾消协测定数据的新闻了。</span></p> <p class="ql-block"> 理论上说,它的AGEs含量(一类美拉德反应的末期产物)应当也是含量更高的,但至今还没有数据。这些美拉德反应末期产物在少量摄入时促进食欲,多了就有可能促进衰老和慢性病了(有少数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研究,但尚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 总之,<b>如果喜欢黑糖的风味,来大姨妈时为了安慰自己喝一杯是可以的,为了养生而天天大量吃是不明智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二种 解酒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非专业的编辑文章意见——</b><b style="font-size: 15px;">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b></p><p class="ql-block">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 <b>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b>其实,我们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秘诀。</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活动与饮食要平衡,并适当锻炼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专家的意见——</span>吃解酒药的确不能消除喝酒的全部害处,甚至因为以为「有解酒药护体」,反而让有些人喝酒时胆子更大、喝得更多,恐怕就适得其反了。</p> <p class="ql-block"> • 我国推荐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p> <p class="ql-block"> • 美国推荐男性不超过24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2克酒精。</p> <p class="ql-block"> 在酒桌上,基本上没有不超过这个限量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喝醉了属于急性中毒,没有喝醉也是慢性中毒。长期超推荐量喝酒,不仅有害消化道、肝脏、血管,还会升高多种癌症的风险,恐怕解酒药是解决不了的。</span></p> 网址:科学认识12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1241
相关内容
谷物食品的种类及其营养价值食物营养价值不同食物富含的营养价值是什么?《食物的营养》教学设计(精选12篇)如何判断食物的营养价值鸽子的营养价值与食疗方食物营养学营养与饮食的科学搭配科普知识.ppt四张图科学解读素食的营养价值【营养科普】小小标签,大学问,注册营养师教你认识食品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