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刮痧》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发布时间:2024-11-12 14:15

        我们总是想要伸出无知的触须,好奇地感知外面的世界有多么新鲜。我们渴望所有的事物都能如同我们想象中美好,在我们的逻辑思维中恰当地进行。然而,我们的愿望在《刮痧》这部现实的电影里被打碎了。透过婆娑的泪眼,也许我们不得不思考东西方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与碰撞以及在求同存异的漫长过程中相互的尊重和接受。
        一开始我们是抱着猎奇的心理慢慢走进电影的角色,感情也随着情节的延续而起伏。很久以来,在我的内心,美国是一个美好的国度,自由,民主,文明,发达,先进。我渴望有天能飞洋越海到达太平洋的彼岸,去全心融入那个社会。然而,当我看着主人翁因为小小的刮痧而引来的一连串的麻烦甚至导致家庭破碎的时候,我开始质疑,我开始怀疑美国的体制与文化是否超出我的接受范围以外。
        电影的开头,是发生在一个广场上,大批示威的人们振臂高呼“救救孩子”,而大厅里却是即将要举行的电脑游戏软件设计的颁奖仪式。设计软件公司的老板昆兰呈与我们的却是一幅从容的表情,当简宁对着眼前一片混乱的局面问他:“What’s going on?”的时候,他是笑着说:“宪法规定的那一套,言论自由呗。”试想一下,这种情况会不会在我们中国发生?我们的宪法同样规定了言论自由,示威自由,然而,一个中国老板是否能够容忍这样一批人在这里捣乱?也许这也体现了美国人讲求的人权与民主,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要比我们做得好。
        接下来,许大同上台做颁奖感言的那一番话更是掀起了我们向往美国的热情,许大同感慨万千,激动地告诉大家,“But I believe,if I work enough,one day I’ll become one of you,a truly,successful Ameircan!”而现在,许大同做到了,正如他自己所说,“Today,this award prove that Ameirca is a true land of opportunaty ,I’m the prove of that.”在我们所有人看来,他现在是一个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我们几乎要认为他能够一直这样得志。在异国他乡大展宏图,度过完美的一生。
        然而,麻烦接踵而来。从Daniels与Paul吵架开始,我们就看出主人翁的生活不会一直这么平静祥和,因为他的骨子里流淌的依旧是东方人的血液。即使是在这片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土地上,许大同已经有所成就,可他始终与这里格格不入。这也就注定了他接下来的一连串遭遇与不幸。中国式的教育就是孩子做错了,必须向别人道歉,甚至不管是不是做错了,懂得包容他人,委屈自己总归是好的。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能对别人大打出手。而当许大同扳着脸孔要求Daniels向Paul道歉时,局面就显得有点僵。特别是,Daniels打的不是一般人,而是许大同的老板的儿子,按照中国式的思维,徐大同在那样的场景下只能当一个协调者,首先必须顾及老板的面子,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做错事就要承担结果。所以许大同理所当然地动手打了孩子。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两个小孩子打打闹闹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没必要这么严肃,也不需要道歉。大同的那一掌,在中国人眼中可谓是平常至极,但在美国人眼中却是名副其实的虐待。甚至,在西方人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当面打孩子是为了给对方面子这样的逻辑。所以当后来昆兰指责许大同不该打孩子,许大同才大发脾气地说,“I hit him to show my respect for you!To give you faces!”然而却换来昆兰一句“What kind of twisty Chinese logical is!”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表面西式化的许大同,其实还是根深蒂固地继承了传统中国式的思维模式。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俗语:“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也非常形象地反映了中国的教育模式。几乎所有的中国父母认为,爱孩子就要教育他,而教育孩子离不开打。他们一致认为,被父母打过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强很多,以后到社会才能面对更多的挫折和苦难。然而,在西方社会里,打孩子就会被夸大成虐待孩子。他们尊重孩子,采取的是温声细语的教育方式,而杜绝体罚。在中国,暂且没有一个为受家庭虐待的儿童提供庇护所的福利局,人们把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当做是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甚至有“打在儿身上,痛在我心里”的家长内心告白。
        虽然大同和简宁是夫妻,然而简宁明显已经是西式化了的中国人。当Daniels用手去抓东西吃的时候,简宁是提醒他用叉子,而不是用筷子。而当大同出于对父亲的尊重,要求大家都用普通话的时候,简宁还是坚持用英语,不是不尊重长辈,而是因为Daniels下一年要考私立学校,所以需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也许在中国,这种行为可能会被看做是无视别人,对他人的不尊重,然而西方人并不这么觉得。而当大同被问到刮痧是否它所作所为时,简宁是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实话实说,而大同却是出于孝道而把责任揽向自己。我们中国人都能理解,并且换作我们,我们也很可能会这样做,因为万事孝为先。但这在外国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的,他们信奉的是真理,这也是为何大同理解不了昆兰说真话是“出卖”他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整部电影片都是由诸如此类的一个个细节构成的,这些细节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目光、对话、动作以及环境的渲染等来完成,从而棱角分明地凸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而我们又不得不说,这部影片除了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以外,还洋溢着催人泪下的浓厚亲情,在大同与父亲,大同和Daniels这两对父子之间刻画出较为深刻的父子关系。大同回到家为那一掌向孩子诚恳地道歉;为了不伤孩子自尊,告诉Daniels所有的天才都尿裤子;为了去警察局领父亲,而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他和妻子一起隐瞒真相;为了给儿子圣诞礼物,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九楼。而机场那个镜头也颇为感人,泪眼送别之际,大同为了让父亲看一眼Daniels而不惜去福利局“偷”来儿子。当祖孙三代激情相拥之时,我们也把自己融入了戏里,同样泪流满面。在送丹尼斯回福利局的路上,大同和紧追而来警车玩起了游戏,只为了让儿子多享受片刻的父爱。看到这里,我们为大同一家而不甘,为什么一个幸福的家庭会沦落成这样?!我们不得不重新反过来思考,美国这种法规体制是不是太僵硬化?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在我看来,与其说许大同一家飞来横祸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所致,还不如说是由于法院没有对违法证据进行正确认识与核实所致。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对法院判案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因素,它不可能会成为许大同一家飞来横祸的直接制造者。只有当文化差异或者说文化盲区不被认识时,才可能造成法律的不公正,才可能给许大同一家带来横祸。让我们更为气愤的是,听证会上,儿童福利院的代表律师的发言真让人有动粗的冲动,为了证明大同有暴力倾向,他不仅将刮痧诬蔑成虐待,还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完全扭曲,他质疑那只“violent monkey”的价值观,质疑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这也反映出美国不以事实说话的法律空挡。许大同在美国拼搏了八年,美国给了他成功和荣耀。然而,在中国很传统的中医刮痧疗法却迅速把他推向了人生的低谷。使他想和家人一起回国,去过“安宁平静的生活。”这种改变看起来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实际上是反映出了一个更值得重视的问题:文化反省。中国人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而美国人却把孩子当成了社会财富,在误以为刮痧是虐待行为之后,果断地进行了孩子与父母的隔离,并不断取证。其目的还是为了保证孩子免受伤害。到最后,大同的父亲回去了北京,简宁主动和他分居,Daniels被严格保护着不能与他接触……我们带着气愤而同情的心境看着大同一步一步走向绝境。美国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然而,此时美国文化中关注人的元素,此时显得异常苍白,这也从公寓保安说的“早知道他会爬,我就让他进去了”一语中得到证明。
        我们含着泪,想不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然而,结局是动人的,好人也总会出现的,昆兰以亲身的体验来证明刮痧不是虐待,福利院的女工作人员亦主动出手相助,法官最后也同意凡事总有例外。也许到这里,我们才感觉到美国法律终于有点人情味。我们终于带着泪松了口气,为了主人翁一家人的再次团圆而高兴。
        以上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文化差异不是半言只字就可尽述的。正如简宁对于昆兰不解于大同为何替父亲承认刮痧时的回答:“Because he’s an Chinese.”所有的所有,全部只能用一句话来诠释,“Because he’s an Chinese.”然而,发现文化冲突不是一件坏事,起码已经说明我们已经开始去正视它并尝试去解决它。这部影片,我想,最后也一定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当我们渐渐消除了文化差异,当我们能够融入他国文化时,我们才能更和谐地生活。

网址:从电影《刮痧》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131

相关内容

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冲突
《刮痧》背后的文化差异及其思考
电影《刮痧》中中国父亲打儿子行为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
电影《刮痧》观后感
电影《刮痧》观后感(通用18篇)
刮痧
【刮痧】刮痧的方法
刮痧油与人体润滑油:用途与效果的探讨,刮痧油能当人体润滑油用吗 效果会有影响吗
《刮痧》,一种最中国的姿态
家庭急救小知识:刮痧应对突发中暑与感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