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圆:城市环境色彩的文化诠释
城市生活艺术:绿色空间的艺术诠释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都市生活哲学#
城市环境色彩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它包含了人们生活活动的城市外部空间的色彩。具体而言涉及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色彩,如天空、河流、树林、草地、山岗等的色彩;以及人工构筑物的环境色彩,如建筑外部、路面、标识、广告牌、环境设施、城市家具等的色彩。具体而言,城市环境色彩是涉及城市形态、视觉形象和公众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城市和地方文化的鲜明个性,也体现着城市发展的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城市的环境色彩不仅具备物质性和视觉形象的功能,同时还具备有文化性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功能。因此,色彩虽然可以理性的从物理学、化学等科学的角度加以定义和分析,通过技术手段复制和再现光色变化,但是科学和技术无法阐述色彩的文化现象和人们的感性认知。当我们发现并分析城市的色彩环境特征,重塑城市文化氛围时,我们会认为更重要的是从感性的角度,从文化的方面去创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认同。因此,塑造城市环境色彩的地域环境特征更应该从文化背景和感性认知的层面去认识和读解。、
(一) 城市环境色彩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 、
早期的城市色彩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限制”,包括交通、信息、技术的限制,体现了材料本身的色彩特征。
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物产资源条件的限制,各不相同。早期城镇的建设几乎毫无例外的选择了就近取材,选择当地的石、木、土等既有的天然材料,并根据材料特性创造出适合的建造工艺和施工做法,构筑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当地的朴实的原始材料,使得城镇的环境色彩与自然环境融为了一体,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并逐渐形成了地方环境色彩的特征。
意大利南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Matera是沿山构筑起来的城镇(图1)。几百年以来,构筑建筑物、道路、阶梯等使用的所有原材料都是来自于当地山上的石材。石头垒起的墙垣、石块铺砌的街道、甚至屋顶都是用片状的石材覆盖的。建在山崖上的城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积累,逐步由下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建筑经过风雨侵蚀,已经和山石融为了一体。人工构筑城镇的出现宛如在自然岩石上生长起来的一样,并没有破坏原有自然环境色彩。人工色彩的痕迹仅仅停留在窗口、入口和屋顶平台上,红褐色形成了色彩的点缀和亮点。 图1 意大利Matera
中国南部泉州位于台湾海峡的西侧,是中国大陆的东南边陲(图2)。由于北部高大山脉的阻隔,与中原内陆地区交通受阻,又濒临大海,近海水陆交通便利,贸易和渔业发达,因此造就独特的多元文化特征。运用当地红粘土烧制红砖、红瓦,利用捕鱼捕捞的海蛎子壳的坚硬特性成为极具当地特色的特殊建材,兼顾部分山石的土黄色,形成当地独特的红色主流,配以灰白、土黄环境主色调。 图2 福建泉州市传统城市环境色彩
(二)城市环境色彩的文化性
如果说材料本身的色彩特征产生于环境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的话,那么建筑物、构造物局部的重点色彩装饰点缀则是人为的决定,即受到地域文化影响和认同,以体现差异性、个性特征和社会属性等级。
城市环境色彩的文化性的重要的价值在于一下三点:
1. 色彩往往比造型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2. 色彩容易形成鲜明的地方特征
3.色彩又具备象征性的意义
以色彩的象征意义而言,白色代表纯洁和高尚,又代表恐惧和死亡。喜欢传统红色喜庆的中国人绝对不会在婚礼上使用白色装饰,给尊贵的客人带上白花。而在日本却认为白色是高贵纯洁的象征,因此出席婚宴的嘉宾会戴上白色领带和佩以白色胸花。
在环境色彩方面,农业社会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种是田园诗般的、和自然和谐统一的色彩;另一种是表现统治阶级的尊贵、奢华和等级制度的色彩规则。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是建立在静止的、固有的原则上,并由此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环境色彩。如北京城市总体色彩的灰调子,与象征皇家、宗教尊贵和威仪的金黄色、大红色,使得整个城市环境处于统一又不失特色的状况。
(三)艺术表现城市环境色彩的演化的原动力
色彩的真正公众化首先是从艺术领域探索开始的。
古典主义的色彩表现是建立静止的、固有的色彩理解上的。如西方大卫与安格尔等艺术家多采用中性或者沉重的底色,创造出整体的画面色调。大部分古典主义城市和建筑也是建立在材料的固有色和与环境色调协调上来处理环境色彩关系。艺术表现的探索,如印象派绘画(图3)在色彩学上终结了传统的古典主义色彩原则,揭开了色彩观念的革命。 图3 印象派绘画的色彩探索 他们观察光线的变化、阴影和反光,动态的审视和发现了色彩的新内涵。印象主义改变了人们对于固有的色搭配关系理解,揭示出了色彩具有更多的视觉表达的能力和方法。其后出现的野兽派强调了色彩饱和度和随意性产生的特殊效果,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表达了对色彩的理性控制。风格派把色彩抽象原则归纳成为原色上加上黑与白,抽象表现主义其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使用饱和的色彩创造出柔和的色彩关系,达到了脱俗的浪漫。
与此相对,城市出现了色彩倾向趋势。拉斯维加斯(图4)为代表的美国商业美术的色彩体系、早期美国装饰艺术运动与流线型时期的装饰色彩表现等等,现代人工构筑的环境色彩变得空前的复杂。虽然这些城市建筑及环境 图4 拉斯维加斯独特商业色彩体系 色彩离不开新技术、新材料的依托,但是环境色彩的演化已经明显的受到新艺术思维和表现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化社会时代,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钢铁、水泥和玻璃等在城市建设中的大量运用,带来了城市环境色彩的又一次大变革。冷漠的工业社会的理性化、秩序化的色彩美学原则,最终导致了中性色彩的国际主义风格统治了世界。打破既成规律,用当代色彩艺术观彰显个性,色彩更加饱和、纯厚,更极富有韵律。典型的如盖里设计的西雅图音乐体验博物馆(图5),入口处采用鲜艳的大红色,突出了入口特征,强调了建筑的个性。环境色彩的使用开始抛弃原有的固化的概念,其表现形式打破了旧有观念的束缚,开始积极寻找新的视觉感受。 图5 西雅图音乐体验博物馆夸张入口色彩
(四)城市环境色彩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博弈
进入21世纪,交通、信息、和技术普及,变化无疑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在这种急剧的变化之中,共同性的扩大和差异性的彰显更成为了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通便利、信息迅捷、经济协作、文化融合,使得以民族国家为基点、以洲际地理为区划的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了激烈撞击,世界由此呈现出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性的扩大,并没有抹煞世界的差异性,却是以差异性的存在作为发展的前提。事实是不仅固有的差异性依然存在,与此同时还在新的条件下生成出新的差异性。因此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在不断走向融合的同时依然是如此丰富多彩。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发展阶段,创造了大拆大建的表面繁荣。原有的传统的宜人尺度、灰瓦白墙、蓝天绿树的城市肌理和色彩,突然之间演变成为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世界,蓝色·绿色·茶色·镜面玻璃、花岗岩、大理石,还有各色的陶砖和涂料,色彩缤纷杂乱。心理和感受产生错觉,以至于产生地理认同的混乱。事实上,文化是极具个性和地方差异性,过多利用纷杂的色彩和雷同的色彩搭配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所谓的个性,其结果却是丧失个性,丧失地域文化氛围。
(五)统一主基调与强调有序多样性的新实践
色彩的应用应该在充分考虑到所处主体环境色彩的特征,并与之协调的前提下,突出小区域环境的个性。强调有序复杂性,并非指单一、统一和单调,而是在相对统一整体的色调背景下,赋予色彩新的内涵,探讨新的色彩表现手段。如光效艺术与媒体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色彩表现方式,可控性、非固定的、变幻的光色体现了现代都市环境色彩的新感受。
现行的城市环境色彩规划往往尽可能从技术层面的分析(包括色卡、色谱等),并制订相关色卡、技术参数等规范性保障措施,希望用此来控制色彩。但是,由于城市环境色彩受到城市空间尺度、观察视点、视角、空气透明度、折射、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科学理性的做法有时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同时,城市环境色彩由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色彩综合构成,有层次、有主次之别。如果都用相同手法来构筑色彩体系,那么必将会造成色彩混乱,顾此失彼。
2008年初,为了配合北京奥运会的城市环境改造,笔者承担了由北京“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委托的前三门大街环境改造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公共服务设施色彩规划时,本着尊重整体环境背景色彩为前提的规划理念,在统一色彩基调中,分类主题色和点缀色来突出公共服务设施。
1、 前三门大街环境色彩现状
北京市前三门大街属于内二环路的南段,横跨东城、西城、宣武和崇文四个核心城市区域。东至东便门,西至西便门,是一条平行于长安街的、东西方向的城市主干道,联系着西便门、宣武门、前门、崇文门和东便门几个重要的城市交通节点。沿街两侧涉及到各个历史阶段建造的各种形式建筑物,以及商业、居住、行政、交通、军事、公共事业等多种城市功能业态。其主要现状 图6 前三门大街环境色彩汇总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街道功能形态复杂;车流量大,人流量大;重要城市交通节点多;沿街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多、数量多;城市环境色彩复杂,已经改变了原有城市的灰色调主体,开始偏向灰蓝等冷色系(图6)。与此相对的主要设置方面和色彩方面的问题在于挤占便道、附带广告多、缺乏统一标识、造型色彩混乱、缺乏美感和设计感。 图7 前三门大街信筒的色彩构成关系
2、 环境色与设施色的色彩构成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大环境背景中的,因此公共服务设施色彩体系规划与设计必须尊重环境色彩,既要融于环境之中又要凸现设施自身的存在。因此,针对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环境色与设施色的色彩构成关系比较分析,并与国外一些相对成熟的案例进行对比,找出问题点和解决的方式。如图所示(图7),公共服务设施色彩现状分析图,可以看到获取各种色彩构成元素,比较环境色彩与公共服务色彩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国外一些实际案例可以发现(图8),公共服务设施的色彩与周边环境色彩相协调,在局部用相对鲜艳的点缀色加以提示,以突出公共服务设施的物体性质和空间位置。又通过分析点缀色所占用的物体投影面积可以发现,点缀色所占比例不超过10%。倘若点缀色所占的比重过大,那么就会演化为物体主色调,改变物体的色彩属性。 图8 国外案例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并作为色彩规划的依据。 图9 分类设施点缀色系
1)环境色彩由规划对象物体本色和所处环境色综合构成;
2)构成物体色彩的比例关系决定物体的最终色彩特征;
3)规划对象物体的主色调与环境色相协调,同时应通过点缀色来提醒设施分类特征和突出设施位置;
4)点缀色使用量应控制在整个物体的表面积的10%左右。 图10 分类点缀色与主基调色搭配关系
3、 主色调与分类色彩趋向
1)主色调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总体色彩基调和奥运会所规定的主体色彩,选择确定以北京城固有的灰色基调,配以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的色系分类点缀色作为设施提醒色,突出设施的存在和色彩特征(图9)。
2)分类设施的点缀色彩与主基调色之间位置关系、色彩构成比例之间的分析、探索(图10)。通过色彩关系比较,得出色彩搭配的关系原则。
4、公共服务设施色彩体系设计 如图所示(11),根据以上的色彩体系,针对不同的设施进行色彩设计。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过分追求自身色彩的标新立异往往会造成整个城市色彩环境的混乱,反而很难突出自身的存在。因此,应该建立在统一的前提下的有序多样性的色彩体系,才能达到整体色彩环境的融合。
(六)建议实行“首席城市色彩学家”
城市环境色彩的读解既包含科学理性的分析和技术支持,又包括人们感性认识和文化认同,因此在城市环境色彩规划和监管实施时,除了制订相关选色的色卡、色标和规划详细图纸外,还有必要组建一个由色彩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针对所选择材料、色彩搭配的具体方式以及色彩实施方式等进行专业分类甄别和有效管理。 图11 导向牌色彩设计范例
“首席城市色彩学家”是专项职能机构或专家,除了要具备专业色彩知识以外,还需要对地域文化、规划知识、以及材料方面等有相当的见解。其职责独立于现行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重点包括:
1、 组织研讨城市文化与城市环境色彩的相关课题,参与制订城市环境色彩规划;
2、 负责监督和落实相关城市色彩法规;
3、 负责解释相关色彩法规条款,制定色彩申报流程和提交细节内容,并向批复部门提供批复建议;
4、 对有争议的色彩申报批复有权进行复审和备案;
5、 负责具体色彩设计的实施,并对最终成果进行签字验收;
通过专家或独立职能组织机构的专业分析和判断,使得城市色彩规划在科学法规的前提下,避免出现实施管理层面上的失误。
网址:丁圆:城市环境色彩的文化诠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1939
相关内容
城市间的自然盛境,诠释着当代生活的向往柔式SPA在京城:北京夜生活的养生艺术现代诠释 – 北京SPA
第二届“古美杯”闵行区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好创意=思考生活+诠释艺术
UAU24冬季秀场: 交融自然色彩与城市新境
西班牙色彩美学诠释趣味生活
乐乎公寓集团芷岸品牌:打造城市更新样本,诠释自然自在生活
复古装修,诠释岁月魅力的艺术
城市“微改造”如何塑造多彩生活空间
大国品牌文化自信——左右家居诠释文化自信与品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