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小常识 秋冬饮食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4-12-26 09:58

根据季节调整饮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生活常识# #养生常识# #老年人养生#

★★★

秋冬养生小常识 秋冬饮食注意事项

天气转凉,秋冬将至,很多人开始关心起秋季养生和冬季养生的问题。而提到养生之道,健康饮食是基础。中医向来讲究药食同源,顺应天时选择食物,不止可以强身壮体还可以预防疾病。可见,健康养生与正确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在选择食物时,既要根据季节来调整饮食,也要考虑到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身体构造的差异。

1、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进入秋季,人体呼吸道黏膜受秋天干燥空气的刺激,抵抗力减弱,易出现肺脏病变,不少体质较差的人出现咳嗽、痰多、气喘、胸痛等症状。秋天养生防病的关键是养肺,多食白色食物大有裨益。

2、冬季季节特点

隆冬腊月,天寒地冻,万物收藏蛰存,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在天为寒,在脏为肾,肾是脏腑之本、生命之源。天冷,人体收敛潜藏,休养生息,应以补肾为要,以提高机体的耐寒 能力和抗病能力;忌吃性属寒冷的食物,忌吃生冷黏腻的食品。

3、总原则:秋冬饮食“三要一可”

① 一要保温:加热能的供给,能保温的食物则以富含蛋白质的为好;

② 二要御寒:一个人只要不偏食,就可保证对钾、铁、钠等元素的需求;

③ 三要防燥: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

④ 一可: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可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等。

在秋季,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

在冬季,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故宜服食具有补气填精,滋养强壮作用的食品,宜吃温性或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品进行调理。

1、秋季适合吃白色食物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与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和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相对应。也

就是说,肺脏与白色都属金,肺与白色相对应,故吃白色食物可收到养肺效果。

推荐食物:白梨、白萝卜、莲藕、百合、白木耳(银耳)、白莲子、燕窝、茭白、猴头菇、鸡菌、平菇、荔枝、白果、杏仁、猪皮、蹄筋、牛骨髓、牛奶等。由于每种白色食物都具有不同的养肺功效,若把几种搭配在一起吃,往往能收到更好的养肺效果。

Tips:利用白色食物养肺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恰当做法。因白色食物性偏寒凉,生吃容易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表现为腹胀、腹泻、喜食热、怕冷等)的人来说,将其煮熟后吃,可减轻它的寒凉之性,既养肺又不伤脾胃。

2、冬季适合吃黑色食物

中医认为,五食各应五色,五色各有主味。黑色食物主咸,入肾,有固肾、补内、益气、延年的功效,还有健齿、营发、润肤、养颜的作用。

推荐食物:乌骨鸡,水产有龟、鳖、黑鱼、墨鱼、黑米、血糯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香菇、海带、紫菜、黑枣、乌梅。食物呈黑色的主要是黑色素和高浓度的无机盐,它们调节体内的体液代谢,它还参与人体生物热能代谢,释放足够的热能,抵御外界严寒的环境。

Tips: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冬季忌食寒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秋冬季是最佳的进补时节,食物进补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饮食进补也是要掌握一些原则的,否则反而会危害身体的健康。

1、秋冬饮食注意

① 饮食不分时节

饮食养生的一个重点是要注意食物时节,比如瓜类食物也属于阴寒食物,多吃会伤脾胃,秋冬也不宜多吃。

② 暴饮暴食

踏入秋冬之后,人的食欲也开始恢复,如果不能控制好饮食摄取量的话,极易发胖。

③ 过多食用燥热之食物

秋季燥邪当令,饮食要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如煎炸类的食物则需要避免。

④ 过多食用辛辣生冷之食物

秋冬季气候由热转冷,人体的生理代谢也会顺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饮食中也需要注意不能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等的问题。

⑤ 盲目控制饮食

爱美人士尤需注意,所以饮食需要注意全面和均衡,不宜盲目的控制饮食,秋冬季节饮食首先要摄取足够的能量,才能抵御严寒,预防疾病。

2、关于秋冬饮酒

很多人认为“水越喝越冷,酒越喝越暖”。其实,这是个误解。人在酒精刺激下,身体表面的血管变粗,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流到身体表面,由于血液是热的,人自然感到热乎乎的。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体内的热量反而被消耗得更多。

Tips:冬季每天的饮酒量最好在50克以下,白酒控制在30克左右。

症状:肾虚的男性多表现为腰酸、肢冷、腿软、性功能减退、耳鸣等。

① 应多吃鱼、虾、牡蛎和韭菜等壮阳食物;

② 动物的鞭和甲鱼也是补肾的上佳选择;

③ 羊肉,补体之虚,益肾之气,提高免疫力;

④ 大枣、橘子、柿子等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

⑤ 山药,性平味甘,补肺健脾,能益肾填精;

⑥ 干贝,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⑦ 鲈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⑧ 栗子,性温味甘,补脾健胃,补肾壮腰之功;

⑨ 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适量食用何首乌都非常有效。

① 葡萄,可补气血、强筋骨,历代中医均把它奉为补血佳品;

② 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微量元素钾和镁;

③ 龙眼肉,除直接食用外,还可以服用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等;

④ 海藻,特别是海苔,除可补血,还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⑤ 红糖,在补血的同时,还能解决很多女性痛经的烦恼;

⑥ 乌鸡,补血佳品,用乌鸡炖汤,是补血补气的最好选择;

⑦ 乌鸡,补血佳品,用乌鸡炖汤,是补血补气的最好选择;

⑧ 羊肉,羊肉性热,有温中暖身,补虚益气的作用,且不易致胖;

⑨ 芝麻,营养大脑、滋养皮肤,延缓衰老、滋补养颜,并可迅速补充体力。

① 低脂肪,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要控制脂肪摄入;

② 低糖,老年人消耗的能量不多,血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宜少食甜食;

③ 低盐,多盐会使体内水分潴留、心脏排血量增加,易引起肾病和高血压;

④ 少瓜多果,尤其西瓜、黄瓜,因为它们偏凉性,要少吃,可多吃苹果和梨;

⑤ 多吃蜂蜜,蜂蜜补充微量元素,补充维生素,还能缓解便秘;

⑥ 少吃姜,冬季要避免发汗伤害津液,保存体力;

⑦ 多补充能量,冬天御寒多吃高蛋白类,比如鸡蛋、牛奶和部分肉类;

⑧ 低脂肪,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要控制脂肪摄入。

① 多给孩子吃些润燥生津、清热解毒及有助消化的水果蔬菜;

② 孩子白天活动量大,应该多补充营养汤水,既补水又保健;

③ 慎食瓜果,俗话说“秋瓜坏肚”,生食瓜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④ 适时进补,儿童还在发育期,不宜大补,进补主要以食疗为主;

⑤ 防感冒,多吃富含维A及维E的食品,增强肌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如奶制品、动物肝脏、坚果等。

① 忌火锅,特别是肉类火锅,肉中寄生虫不容易被杀死,容易危害到胎儿健康;

② 忌水煮食物,容易上火导致便秘,肠道毒素堆积,甚至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

③ 忌生冷食物,其进入肠道,由于温差较大,可能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引起痛腹泻甚至诱发流产、早产;

④ 少吃上火补品,否则容易“火上加火”,甚至严重的还会出现见红、腹痛等先兆流产和早产症状。

依据中医理论秋冬养阴的原则,要多吃些滋阴润燥、蛋白质丰富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要补充易消耗的能量及营养物质。

相关推荐

【孕妇烧心怎么办】孕妇烧心怎么办 孕妇烧心吃什么缓解

许多孕妈妈都会在怀孕时经历烧心的感觉,"烧心"是指在怀孕后期准妈妈胸骨后、"心窝"处出现的烧灼感、重压感或烧灼样疼痛。随着孕程的推进,这种难受的感觉会越来越严重。虽然烧心现象很常见,而且一般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但它可能会让孕妈妈感到很不舒服。那么,究竟孕期烧心怎么办?如何缓解烧心不适呢?

【问答】哺乳期能吃巧克力吗?

巧克力是很多女性朋友爱吃的食物,哺乳期的女性朋友也不例外。有人说巧克力能缓解情绪、加强记忆力和提高智力,能防治心血管疾病。但是由于身份特殊,大家都不得不考虑下哺乳期吃巧克力好吗的问题。

【妈咪饮食】哺乳期妈妈怎么吃才营养 哺乳期饮食禁忌大全

哺乳期妈妈怎么吃才营养?孕妈们十月怀胎生产,你以为就解放啦?每个产妇在生产之后还有坐月子和喂养婴儿的哺乳期。哺乳期母亲的营养状况决定着乳汁的质量,也事关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哺乳期和孕期一样需要格外注意饮食营养。那么哺乳期营养调理有哪些注意的呢?不同哺乳期阶段有哪些饮食要求?哺乳期催奶方法有哪些?

宝宝吐奶厉害的原因 宝宝吐奶怎么办?

一般而言,宝宝从半个月大时开始吐奶,一般在两个月大时最严重,三个月大后慢慢减少吐奶的次数,宝宝半岁后吐奶现象就很少了。新生儿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宝宝会将多余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里的空气排出来的时候带了奶出来。那么,宝宝吐奶怎么办呢?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妈妈要注意区分是生理性吐奶还是病理性吐奶。

【宝宝饮食民俗禁忌】有关儿童饮食的民俗禁忌 妈妈们你知道吗

不论古今,人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为了这一美好的愿望,现代的家长们简直是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古代的物质条件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好,但父母、长辈们对孩子的爱却是一样的。正因是基于此,也就形成了一些关于宝宝饮食民俗禁忌,妈妈们你们知道这些禁忌吗?

网址:秋冬养生小常识 秋冬饮食注意事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3166

相关内容

秋冬养生小常识? 健康饮食小常识?
秋冬季节如何养生 秋冬养生七个小常识
秋冬健康饮食小常识
【季节交替饮食】秋冬交替季节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小常识养生知识,饮食养生小常识:秋季,饮食养生小常识:冬季
秋冬季健康知识有哪些 秋冬季养生几个小常识
春夏秋冬四季饮食养生
老人秋季养生小常识及注意事项
冬季养生饮食小常识和注意事项
秋冬护肤小常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