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发布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26 10:42

黄金白银交易者应关注国际黄金白银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 #生活技巧# #理财投资建议# #黄金白银交易#

2024年11月29日,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4年度会议暨《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发布会顺利召开。会议由CCAPP、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及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尹志聪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宫继成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鲁玺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现场

贺克斌致辞

在致辞中,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指出,今年(2024年)是“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时间节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标志着绿色转型进入关键时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国际减碳义务和国内减污重任。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近两年来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以上因素都赋予了《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三期报告在国内外获得积极反响,今年第四期的发布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期盼,希望报告在未来发挥出更大影响力。

王金南致辞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院士表示,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成就,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大气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获联合国赞誉,这些工作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助推了新三样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协同推进碳中和与清洁空气任重道远,2023年我国部分地区大气污染反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碳污减排工作带来新挑战。今年报告以“减污降碳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治理监测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期待未来的报告可以将中国减污降碳工作放入国际大视野中,助力讲好协同推进碳中和与空气质量改善的中国故事。

邹骥致辞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正处“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筹划的关键时期,同时正在制定包括全口径温室气体在内的第二期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希望CCAPP在推进以下两方面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如何将减污降碳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技术选择、管理措施等进行全方位有机融合,并综合考虑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二是从工程技术上继续推动四大结构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尤其是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发展。

刘炳江、王会军、朱彤、刘欣作主旨报告

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生态环境部前总工程师刘炳江以“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形势和展望”为题,详细介绍了2000年以来全国煤炭消费基本状况,包括煤炭消费总量存在的小火电、燃煤锅炉污染物无法达标排放等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从打破能源就地平衡、重构天然气与电网管网等基础设施、燃煤锅炉淘汰或改清洁能源等方面分享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六大技术路径,以及确保空气质量改善重大工程措施成功实施的八大政策措施,包括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每月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环保电价政策建立与实施等。他指出,减煤,策略上和政策上更要在非电领域发力,这是当前减污与降碳同频共振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以突破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瓶颈。并特别指出京津冀地区应率先实现无燃煤锅炉和窑炉,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示范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院士以“气候极端性加剧及带来的挑战”为题,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气候极端化的科学事实和机理,及其带来的巨大挑战。他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次翻倍,未来温度、降水等极端事件将进一步增加,并对人类社会构成严峻挑战。最后,王会军院士提出全球面临的三大重点挑战:一是气候极端性加剧机理认知;二是气候系统与极端事件预测准确度;三是气候极端性加剧导致的风险问题及应对。

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院士以“高影响天气的健康风险”为题,详细介绍了高影响天气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广泛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野火、沙尘暴等以及疟疾、流感和登革热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他强调,气候变化行动能带来显著健康效益,加强预报预警体系与公共卫生的结合,这对易感人群健康的保护尤为重要。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签署了《气候与健康宣言》,将健康置于气候行动核心,未来应继续以改善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并更多关注全球贫富和人口差异带来的公平问题。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以“E.A.C.H战略更新——支持CCAPP伙伴研究进展”为题,详细介绍了能源-空气-气候-健康(E.A.C.H)战略及其长期愿景:四位一体实现能源、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自2021年起,基金会持续支持CCAPP研究工作,致力于提升科学认知、精准把握政策契机、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影响,并积极推动地方实践。能源基金会期望未来与CCAPP一同推进中国减污降碳工作的深化,实现更大的健康和环境效益。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

上午的最后一个环节,CCAPP年度报告《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正式发布。尹志聪教授代表报告工作组介绍报告主要内容。2024年度报告是系列报告第四期,以“减污降碳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在往年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治理监测指标体系,报告更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污染去除技术提质增效等指标。并通过追踪各项指标的进展、对比国内外发展情况、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分析中国在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

下午会议围绕“气候、空气与人群健康”“协同治理效益及地方实践”设置两大圆桌论坛。

周天军、阚海东作主旨报告

第一个圆桌论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研究员以“区域气候变化:自然和人为强迫的博弈”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以世界第一张气象图和现代气候学的开端引出了全球变暖的本质:人为辐射强迫改变地球的能量收支。并以南亚季风、热带环流、降水变率增强等为例,总结出区域气候变化的本质是内部变率和人为强迫两个过程博弈的综合结果。他在最后强调区域尺度预测方面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观测数据来准确捕捉年代际的气候振荡,并提升预测模式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系统内部的平衡状态。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以“气候变化与公共卫生的证据与挑战”为题,详细介绍了温度与死亡、发病、精神健康的关系,以及夜间高温、降雨、洪涝、台风对健康的影响。他指出“神奇的22-23度”不仅能够提升室内工作效率,还对社会化和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甚至对抗癌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强调了气候变化健康效应的公平性仍面临挑战,呼吁应更多地关注气候变化脆弱的人群如非洲地区和各国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

圆桌讨论(一)气候、空气与人群健康

第一个圆桌讨论聚焦“气候、空气与人群健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研究员、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张世秋教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首席科学家徐影研究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李婧、上海市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马井会、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于海鹏研究员作为对话嘉宾,就自然变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象条件与空气污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区域脆弱性、多灾早期预警工作、空气与气候的复合暴露等内容展开讨论。

张强、雷宇作主旨报告

第二个圆桌论坛,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作“碳减排与PM2.5污染协同应对的健康效益”报告,他梳理了我国近中期和中长期主要协同减排措施,介绍了自主研发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平台(CNCAP),以及基于CNCAP平台构建的碳减排与PM2.5污染协同应对路径。他强调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敏感人群健康,是减少中国未来空气污染健康损失的必由之路。应当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保护人群健康作为碳中和技术路径选择的重要约束条件,以最大限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益。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雷宇研究员以“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与碳减排协同的展望与思考”为题,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管理实践面临的三大挑战出发,就排放表征、驱动分析、重点识别和策略案例四个方面梳理了工作进展和体会。他表示,治理措施方面,循环产业链构建、交通转型和大数据应用进展较快,而固定源碳污协同治理及新能源适应技术案例较少;政策机制方面,涌现一批企业内和园区内协同管理试点案例,但新建项目环保引导和部门协同耦合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强化。

圆桌讨论(二)协同治理效益及地方实践

第二个圆桌讨论聚焦“协同治理效益及地方实践”,国网能源研究院国网三级顾问(原副院长)蒋莉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丁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雷宇研究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柴麒敏主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环保中心刘涛主任,亚洲清洁空气中心项目主任张伟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郑逸璇副研究员参与讨论。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碳市场与空气质量改善衔接、钢铁行业政策与技术革新、碳排放监测、NGO推动地方实践与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会议总结中,刘欣主任回顾了这一天的丰富讨论,并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宏观低碳发展战略与个人健康生活的协同,将国家战略、全球碳减排责任和空气质量改善统筹考虑,确保政策措施能够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政策的社会根基和实施效果;二是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与减污降碳协同,能源产业和经济发展活动应把握好碳双控等重大战略契机,主动作为。空气质量改善须立破并举,特别是在大气污染物存量削减方面要尤为敏感;三是区域行业发展规划与碳污目标协同,在制定“十五五”期间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规划时应以协同为核心,将碳排放总量的责任分配到行业,构建一个经济、能源和排放协同的规划管理体系。

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各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主流媒体代表等近200人出席会议。

网址:《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发布会顺利举办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3677

相关内容

《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
《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在京发布
中国循环经济重磅研究报告发布
和碳公司应邀参加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 策略与实施路径培训开班讲座
空气质量怎样提升?报告建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
戴森发布《中国新中产家庭“清洁观”报告》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2015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
2024国际青年学者环境生态论坛暨首届湾区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青年论坛顺利召开
2024中华美食荟·首届中国(泉州)丝路小吃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