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4-11-12 15:09

现   状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城乡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洛南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先后多次荣获“陕西省劳务输出先进县”和“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等荣誉,劳务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规模迅速扩大,收入大幅增长。2006年至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从7.3万人发展到11.35万人,增长了64.3%;劳务经济收入由2.7亿递增到8.05亿元,增长了298.2%,目前这种转移就业规模在持续稳定的状态下继续扩大,

二是就业以县外为主,就地为辅。在201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11.35万人中,县外转移输出(包括省外、省内和境外)10.95万人,占转移输出总数的96.5%,就地就近转移就业0.7万人,占3.5%。

三是技能素质逐年提高。据统计,2006年至2012年间,全县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其中劳动预备制培训2.14万人,劳务输出培训2.57万人,技能提升培训4.22万人,取得证书0.412万人,技能就业人数约占转移人数的47.28以上,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四是劳务输出品牌作用凸显。近年来,针对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精心培育了独具特色的洛南劳务品牌,形成了“洛南建工”和“洛南电子电工”两个有一定规模的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7.45万人和0.122万人。

五是带头人作用较为明显。全县劳务经纪人、带头人发展到164名,队伍在逐年发展壮大,担负起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2012年输出的劳动力中,通过经纪人、劳务输出带头人带动转移就业的达到6.68万人,占转移输出总数的58.8%。

存在问题

一是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富余劳动力总量看比较充足,但现有的富余劳动力大都是一些技能比较低、又缺乏专业特长,导致一部分劳动者的本身素质不适应现代企业用工要求,部分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员工,这种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

二是投入不足制约就业健康发展。各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现有状况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要求,由于办公经费短缺等问题,使有限的劳动力保障服务功能与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劳动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是就业竞争力和维权意识弱。外出务工人员中,以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体力型含金量低的工作为主,收入相对较低,稳定性差。同时,绝大部分务工人员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求短期利益严重,部分农民工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愿缴纳社会保险。           

四是服务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在硬件设施、服务功能和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离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县各乡镇劳动就业服务平台不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差。

五是社会歧视、政策不公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限制逐步放宽,但在实际中,农民工在就业、生活、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依然没有享有应有的国民待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基本保障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六是劳务输出品牌规模小,影响力不大。目前,我县虽然先后打造了“洛南建工”和“洛南电子电工”等品牌,但是不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实际效果来看,都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叫得响、影响大的劳务品牌,制约了劳务输出向深度、广度发展。

七是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趋势不宜乐观。土地流转后被解放出来的大批农民,因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不愿放弃土地生产资料,因自身缺乏劳动技术技能,在外缺乏劳动竞争力,因此,农民转移就业的趋势还很难有太大的突变。

对策建议

一是搞好体制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大对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重点加强劳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好桥梁。

二是狠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健全培训网络,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就业培训网络,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的,以订单定向为主体的新机制,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同时要按时足额拨付培训补贴,动员企业及社会各界支持和关注农民工培训工作。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按照机构、人员、场地、设备、经费、工作“六到位”的要求组建和完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就业信息的广覆盖、实时共享和方便快捷,免费向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四是吸引“返乡创业”,稳定异地就业。把“走出去”与“回乡来”相结合,树立“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致富一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等理念,推出各项优惠服务和政策,在土地使用、资金信贷以及税收等方面,给予回乡创业人员的扶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的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五是加大监察力度,维护合法权益。加大对用人单位民工工资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快速处理涉及工资支付和投诉举报案件,保障务工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关于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的规定。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将持证上岗、签订劳动合同的务工人员纳入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范围。 

网址:洛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508

相关内容

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整治效果及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卫小春委员:当前农村安全饮水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对策建议
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状况、问题及建议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最新状况和变动趋势:2010~2020
家庭能源消费转型:互联网使用和非农就业的影响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方案

随便看看